日媒頻傳iPhone砍單背後,是對日本供應鏈衰退的焦慮

日媒頻傳iPhone砍單背後,是對日本供應鏈衰退的焦慮

早在今年年初,日經新聞的消息稱,蘋果已經要求供應商將今年一季度的產量從去年11月的4000多萬部削減到2000萬部。砍單近半,這一消息曝出之後,相關供應鏈股價均受到波及。在日經新聞看來,在去年購物假期結束後iPhone X銷售業績低於預期導致蘋果決定削減今年一季度產量。

然後蘋果發佈2018年第一季度財報,財報顯示,蘋果今年前三個月營收為611億美元,利潤為138億美元,其中總營收同期增長達16%。在這三個月的營收和利潤上,蘋果均創下了史上最好成績。此前iPhone X多次被曝出銷量不佳,但該季度iPhone整體的銷量達到了5220萬部,高於去年同期的5100萬部的水平。

日媒頻傳iPhone砍單背後,是對日本供應鏈衰退的焦慮

日經新聞被打臉。

然後是到目前,《日本經濟新聞》又開始爆料稱,蘋果已要求供應鏈為2018年下半年上市的新款iPhone減少約20%的配件,並相對於去年的訂單,對智能手機出貨量採取謹慎態度。即iPhone要砍單20%。

理由是蘋果公司iPhone X出現了庫存積壓,因此只能減少新機訂單,希望能夠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清理庫存。

有業內人士一針見血的指出,日經的原文是其採訪供應鏈四個消息人士中之一告訴日經,蘋果去年下1億訂單,今年下8000萬訂單。採訪了四個人,屏蔽三個人的信息,只引用其中一個人的信息說8000萬訂單。

日媒頻傳iPhone砍單背後,是對日本供應鏈衰退的焦慮

但是我們卻又可以從Counterpoint的數據裡看到另一種景象,在全球暢銷機型排行榜前10名,基本被蘋果三星霸佔了,雖然蘋果iPhoneX被三星S9系列機型擠下第一名,但iPhoneX依然處於Counterpoint暢銷機型排行榜裡的前三甲。從這個榜單中可以看出,即便不看iPhoneX和iPhone8系,連部分老款機型諸如iPhone6和iPhone7也具備強勁的銷量增長能力。當然老款機型的銷量增長某種程度上是降價帶來的,但是這從某種程度上說明,人們願意花同樣的價格去買蘋果的老款機型,也間接說明了這部分用戶忽視了Android陣營中其他同等價位的新旗艦。這從側面證明,蘋果的品牌忠誠度、含金量、認可度與溢價依然是其他品牌望塵莫及。

日媒頻傳iPhone砍單背後,是對日本供應鏈衰退的焦慮

我們知道,蘋果拿下全球手機行業近乎90%的利潤,這個利潤比例這麼多年來幾乎沒有過太大的變化,2017年第四季度,蘋果也佔據了智能手機行業利潤的87%。而蘋果在全球有近800家供應商,對於全球手機行業上下游產業鏈的掌控力,決定了蘋果的業績會對供應鏈產生極大的影響。

iPhone砍單的消息許多都是從日經新聞傳出,但多數又與現實情況不符,在這背後,我們卻能看到日本供應鏈的退卻。日經新聞指出,iPhone X的減產計劃對日本供應商產生了影響。日本村田製作所在富山縣的工廠等生產可實現iPhone薄型化的樹脂多層基板“MetroCirc”,1月份曾放棄休息日進行加班生產,近期將縮小增產幅度。此外,供應攝像頭用圖像傳感器的索尼、供應電子零部件基板的京瓷、電池的TDK等預計也將受到影響。這本質上是源於對日本供應鏈的焦慮。

蘋果的主要供應商來自美國、歐洲、日本、韓國和中國,這幾個國家承擔著iPhone的主要元器件供應和製造生產。根據蘋果披露的2017年供應商顯示,在主要的200家供應商裡,美國、日本、中國大陸、中國臺灣囊括166家,中國供應商位居前四,去年又新增了5家。但目前的組件供應鏈絕大部分在中國。

根據一份統計顯示,iPhone原材料及零件供應鏈來自於31個國家,其中中國的供應商數量最多,達到349家,其次是日本,達到了139家,蘋果手機裡面的攝像頭模組,PCB線路板,天線,FPC柔性印刷線路板,揚聲器,觸控馬達,玻璃蓋板,玻璃後蓋,金屬結構件,精密連接器等都有中國供應商供貨。

日本供應商主要是提供各種電子元器件,京瓷,日本電產,日東電工,阿爾卑斯電氣,TDK,村田製作所六大電子元件企業全部在列,在芯片領域有提供閃存的東芝、提供攝像頭芯片的索尼與提供液晶屏的JDI。京東方目前打進了MAC的供應鏈,未來打進iPhone供應鏈可能也是時間問題。東芝在閃存領域具備很強大的優勢,不過東芝閃存業務被收購也傳了很久,不久前西部數據再次呼籲日本政府對它與東芝的存儲芯片合資企業提供支持,因為它在與韓國競爭對手三星的競爭中面臨生死關頭。

目前JDI、LG和夏普為iPhone提供顯示面板,包括iPhone 8的LCD液晶屏;但在蘋果的主力產品iPhone X上,三星壟斷了OLED屏幕。而且未來OLED屏幕將可能成為iPhone高端旗艦的必然之選,當前日本JDI和夏普還不具備與三星競爭的能力,而夏普已經在2016年被鴻海收購。日本只剩下JDI一家,但JDI還不尚具備量產OLED面板能力,JDI來自蘋果的訂單也在大幅下降,數據顯示,JDI在2016年和2017年連續兩年裁員30%。整體而言,日本顯示面板未來可能會面臨更加邊緣化的局面。

另外,國內歐非光在2016年11月成功收購了索尼攝像頭模組華南廠,獲取了索尼幾乎100%的攝像頭模組產能,一舉打入了蘋果手機攝像頭模組供應鏈。另外,富士康現在也是蘋果攝像頭模組的供應商了,在聲學器件領域我國瑞聲科技和歌爾聲學等企業的優勢凸顯。村田製作所等供貨的藍牙模塊,WIFI模塊等,中國公司在這些領域的優勢正在顯露出來,目前國內企業已經主導了全球3D玻璃供應,如伯恩光學、藍思科技、歐菲光、為百科技、正達科技已規模量產3D曲面屏。

總的來說,攝像頭模組在逐漸被中國和韓國供應商取代,面板優勢式微,但由於日本在材料製程、光學防抖器件和圖像傳感器、SAW濾波器產能和研發依然有優勢,短期內高品質被動元件地位很難撼動。但在內存,顯示面板,攝像頭模組等具備技術價值的領域,正在面臨被取代的危機。而中國供應商也已經在投入到SAW濾波器產能和研發,與日企爭奪話語權。

另一個趨勢是,各大蘋果供應鏈都紛紛在中國設廠。比如中國臺灣51家供應商有152家工廠,其中114家在中國大陸。美國47家供應商有217家工廠,其中69家工廠設在中國。

早在4年前,業內傳聞日本供應了iPhone其中一半的元器件,這或許有誇大的成分,但也間接說明了過去日本供應鏈的產業價值優勢。但在今天,情況正在發生變化,中國大陸、韓國、中國臺灣供應商的崛起,逐步在蠶食原本屬於日本供應鏈的蛋糕。而日經新聞屢屢曝出iPhone砍單卻又與事實可能大相徑庭的消息,或許是為日本供應鏈爭取話語權的一種方式,並引發蘋果對於日本供應鏈的關注與重視,畢竟日經新聞放出砍單的消息能影響到蘋果公司股價、決策、供應鏈上下游的股價等諸多方面,也可以因此操控股價漲幅來獲利,並能打壓蘋果其他供應鏈廠商的股價漲幅。

但總的來說,日媒頻頻傳iPhone砍單背後,背後透露出來的,是日本媒體對蘋果在日本的供應鏈廠商諸多領域主導權不再的一種焦慮。

作者:王新喜 TMT資深評論人 本文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我的微信公眾號:熱點微評(redianweipi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