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電4項專利無效1項被駁回,專利戰如何玩成營銷戰?

來電4項專利無效1項被駁回,專利戰如何玩成營銷戰?

早在去年7月,街電針對來電持有的7項爭議專利,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複審委員會發起了無效宣告請求。

但在目前,來電似乎正在宣告勝利,可以看到關於街電敗訴、來電成贏家的稿件被大量推出,並實錘稱街電侵權來電科技兩項專利成立,除了賠償來電科技共計200萬元的損失之外,還要求街電應當在判決生效之日起30日內停止使用被控侵權的產品。

街電來電專利糾紛案判決,事實真相到底如何?

但這是不是事實真相呢?據筆者向街電內部瞭解,事實上,委員會作出的審查決定書顯示:來電與街電產品相關的專利,其中的4項已被認定無效,1項直接被北京知識產權法院駁回。

來電4項專利無效1項被駁回,專利戰如何玩成營銷戰?

在街電目前發佈的聲明書中顯示,剩餘2項的其中一項“吸納式”專利等同於VCD吸納光盤,ATM機插卡的功能,非核心專利,且在無效宣告程序中,極有可能將被國家知識產權局判定無效,另外一項還在行政訴訟程序中,也極有可能將被認定無效,屆時來電基於這兩項專利的請求都將被駁回。

而據悉,北京知識產權法院還宣判:街電所採用的租借方法與來電專利所保護的租借方法不相同、不等同,不構成對來電專利的侵權。街電錶示,法院肯定了街電租賃方法比來電更好,避免了在沒有庫存狀態下收取用戶費用等現象,這意味著街電在來電所宣稱的核心專利上將贏得決定性的勝利。

對於剩下兩項,目前街電錶示正向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認為一審判決的事實認定存在嚴重偏差,處於在無效宣告程序中。也就是說北京知識產權法院作出的是一審判決且尚未生效。街電聲明書表示,正在通過司法程序糾正上述錯誤認定。

其聲明書還顯示,早在2017年12月街電已向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就來電濫用訴權、配合或借力媒體進行誤導性宣傳等惡意行為提起訴訟。而在目前街電錶示依然保留再次訴訟的權益。

來電對街電發起的共享充電寶專利戰,一場巧妙的營銷戰術?

在這裡,其實事實真相已經相對清楚了,來電訴街電的7項專利,其中五項專利以失敗告終,兩項依然在行政訴訟程序中。

據相關資料顯示,雙方涉及的侵權專利還包括三方交互租借方式及系統、兩層控制與吸納出入、服務器/CPU/MCU三層控制和兩側有充電端子的移動電源,除三方交互租借方式及系統一審判定街電侵權不成立和來電撤回兩側有充電端子的移動電源行政查處請求外,其餘專利的案件處於來電撤訴狀態。

從街電的聲明來看,在專利判決尚未實錘的情況下,街電此次疑似被來電碰瓷營銷,或遭遇不正當競爭,這場專利戰看起來更像一場營銷戰。

為何說專利戰本身也成了共享充電寶廠商的一種巧妙的營銷戰術呢?因為來電作為專利訴訟戰發起的一方往往被視為技術上與專利儲備上更佔優勢的一方,專利訴訟一發起,本身就是一種品牌知名度的曝光。

而專利戰發起方在輿論上能給予人實力更強的錯覺,也是

一種進可攻退可守的戰術,若能勝訴,則能在某一個領域鉗制競爭對手,即便敗訴,也於已品牌無損。

另一方面,打專利戰本身也是給媒體提供素材,引發業內熱議,發起專利訴訟的一方往往會收穫更多關注與曝光,利用專利訴訟也可以提升知名度與影響力。

但從以上來電5項無效專利的訴訟來看,更像是在利用專利申請的盲區,在市場競爭不利的局面下采用專利碰瓷營銷等手段收穫資本與市場關注繼而博出位。

與此同時,由於共享充電寶是個新興行業,頭部玩家基本都處於同一起跑線上,有爭議的地方的多,比如當前街電已經迅速上訴,意在通過司法程序糾正一審的爭議認定,二審的結果很可能出現變化。

這種一審、二審,延緩訴訟可以為產品迭代贏得升級的時間窗口,壓制競爭對手鋪設設備的進度,但它的負面效應或許就在於涉嫌浪費司法資源,因為關於共享充電寶專利侵權的訴訟判定都比較複雜,最大的不確定性在於時間,因為專利訴訟非常耗費時間。

有資深司法界人士表示,在訴訟請求基本一致的情況下,來電多地重複訴訟的方式,系故意浪費司法資源。

來電為何要頻發專利遏制街電?

在共享充電寶經歷過一年多的大戰之後,樂電、PP充電、河馬充電、小寶充電、創電、放電科技、泡泡充電等諸多玩家均已出局。剩下的就只有原有的頭部玩家在玩了。當前共享充電寶行業的公認的頭部陣營大致只剩下街電、小電、來電和Hi電、怪獸幾家。在這幾家當中,街電無論從品牌、實力、供應鏈、專利層面都是更強的。

來電4項專利無效1項被駁回,專利戰如何玩成營銷戰?

來電訴街電的專利戰背後,或也是來電寄望於通過專利遏制競爭對手的發展步伐,因為根據財報內容,街電目前已經是支付寶線下的第三大流量入口,穩坐共享充電第一梯隊,街電如果能在今年通過運營控制好支出和訂單量,優化線下佈局網點與商戶接入佈局,盈利並非太過遙遠,這是來電不願看到的。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街電已經坐擁6000萬用戶,日峰值訂單突破120萬,並在部分城市實現了盈利。

商戶資源是產業鏈場景佈局重要一環,街電佔有大量的商戶資源,這是來電迫切想要擴展的資源,從街電的聲明中有這麼一條:我們鄭重承諾:這起不正當競爭事件不會影響街電合作商戶的正常經營,不會損害合作商戶的權益,更不會影響消費者的正常使用。街電的聲明也是要給商戶吃一顆定心丸。

共享充電寶行業本身也是資本催熟的一個行業。對於資本方來說,頭部競爭依然很激烈,短時間決出勝負很難,而時間窗口又非常重要,因此,通過專利戰壓制競爭對手的步伐,不失為有效策略。

從來電訴街電的專利來看,街電不弱,其在專利運營上的儲備比較早,在和“來電”宣戰之前,“街電”投資方聚美優品購買了青島一位發明人劉同鑫的3項共享專利,包括共享充電寶充電箱、充電更換系統及充電方法等三項發明專利。

“街電”曾表示,其所持專利獲得的國家知識產權部門授權時間早於“來電”的專利。而對由於其早就取得了共享充電寶的幾項核心專利,此次又無效了來電包括移動電源自動租賃設備、移動電源租用設備及充電夾緊裝置、一種移動電源租賃終端等在內的四項重要專利。

無效掉5個專利,其中2個專利依然處於無效宣告程序中,從這個層面看,更像是街電贏得了這場專利戰。

“專利碰瓷”營銷背後的負面效應顯而易見

據相關資料顯示,目前共享充電寶行業有關專利糾紛的案件已經達到了45起之多,訴訟最為頻繁的當屬來電。其中,來電對街電發起了24起專利訴訟案,對有電、租電等品牌也先後提起了多起訴訟案。

共享充電寶行業若以疑似專利碰瓷的方式來競爭,背後的負面效應顯而易見,其一,在專利訴訟中,一方面會伴生著專利無效,街電成功發起對來電專利無效的審查就是證明;另一方面,會導致競爭對手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採取專利訴訟來反擊。

比如據資料顯示,在2016年,來電頻頻發起專利訴訟之後,2016年10月18日深圳市拓特電子有限公司(深圳市租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母公司)就起訴來電相關產品專利侵權,來電科技在深圳的COCOONE號櫃機更是因此遭廣東省深圳市人民法院查封。2017年1月19日,來電科技再次因為專利侵權問題被深圳市飛邁科技有限公司告上法庭。

當前,街電無效掉來電的五項專利,或也有助於整個共享充電寶市場的良性發展,因為專利戰訴訟所帶來的無效專利一多,意圖通過專利對整個市場的控制和壟斷就越難,這在某種程度上也保護了行業的良性競爭。

很顯然,如果共享充電寶行業將專利戰導向了一個自身的宣傳和利用法律攻防來博出位的路徑與營銷露噱頭的話,並不利於整個行業的完善與可持續性發展。

據業內法律專家指出,專利無效程序遵從“一事不再理”原則,即若此前專利被無效,那其他人無法再基於相同的證據或理由來申請專利,反之亦然,若此前無效專利請求失敗,那其他人無法再基於相同的證據或理由來申請專利無效,他們必須找出新的理由與專利來攻擊。

也就是說未來這類同樣的“專利碰瓷”也就很難再幹擾到企業正常的市場行為。因此從未來的發展趨勢看,專利碰瓷也就越來越難以行的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