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Kit成國內廠商新機會,智能家居市場會變天嗎?

蘋果於4年前發佈的智能家居平臺HomeKit之後,由於對硬件和芯片廠商的高要求,致使蘋果HomeKit的生態佈局遲遲沒有進展,到2017年初的時候,其平臺上的智能家居設備才只有100餘款。但最近一年,情況正在發生變化。

數據顯示,HomeKit平臺的產品數量快速增長,僅在過去一年就增長了近百款。日前,HomeKit已經進入中國,引發許多國內廠商的追捧與關注。

不久前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的CES ASIA展上,基於HomeKit技術的智能家居參展商正在變得越來越多。其中,通過方正智家智能家居產業聯盟參與其中的企業就有29家,涵蓋50餘種智能設備。有業內人士透露,許多小廠商正在爭相申請過審。沉寂已久的HomeKit似乎迎來了第二春,這背後發生了什麼?

HomeKit成國內廠商新機會,智能家居市場會變天嗎?

蘋果大力推廣HomeKit,會否成為國內廠商新機會?

在過去,蘋果HomeKit產品認證慢、對產品質量要求高、研發週期長,要使用蘋果推出的加密芯片等諸多門檻,導致HomeKit生態進展緩慢。之所以正在發生變化,這源於去年蘋果WWDC開發者大會上,簡化了HomeKit認證流程、研發門檻、開發測試工具,降低了產品開發門檻。

與此同時,蘋果在世界各地設立新的測試實驗室,並引入新的自動化工具,加速HomeKit硬件審核速度。另外,iOS 10發佈之後,HomeKit推出了一款名為“家庭”的應用,人們能夠將所有支持HomeKit的智能家居設備統一控制,不再需要依賴各自的第三方應用。

當前國內智能家居遲遲沒有進展,硬件廠商正在尋找新的出路。過去國內BAT、小米京東都以各種方式切入該市場,比如百度於去年7月的AI 開發者大會宣佈語音交互平臺 Duer OS 全面開源,阿里 AI Labs智能語音助手及開發者平臺 AliGenie。小米智能家居戰略則是通過投資佈局智能硬件產業鏈,再通過米家APP控制的軟硬結合戰略。而傳統產業以海爾、美的、長虹、TCL、格力為代表,做智能單品。

一方面互聯網巨頭是想做平臺、做控制器與連接器,而傳統企業則更多是蹭概念提銷量,但概念熱鬧,真正落地的爆款少,加之各大互聯網巨頭推出各自的平臺各自畫地為牢,缺乏行業標準、對硬件產品與供應鏈掌控不足,在接口上互不聯通與兼容。而智能家居產品的品質度低,價格戰四起,導致智能家居市場進入了僵局。

在這種情況下,蘋果大力推廣HomeKit則成為國內廠商新的機會。國內外包括飛利浦、海爾、Elgato 知名的智能燈泡製造商LIFX、宜家這些名廠也都用實際行動推動 HomeKit,也包括深圳本土公司OPSO歐普索以及空氣堡等創業型空氣淨化器廠商也已加入,甚至中國的富力地產,也在將HomeKit設備集成於新建住宅中。

相對於國內互聯網巨頭而言,蘋果平臺的技術標準、安全性和可靠性更高,軟硬件生態佈局更為完善,畢竟蘋果掌控了底層操作系統。在iOS的系統下的HomeKit 與Siri 無縫連接的語音控制體驗以及iCloud 的遠程控制等能力相當於搭建好了智能家居設備的基礎設施,這也是為何雖然蘋果從未成為 CES 的直接參與者,但是CES展上卻可以看到各種 HomeKit 新產品與兼容設備,去年CES展上就有超過17款新產品發佈。

而隨著家庭互聯網概念發展得如火如荼,做智能電視、智能路由器和智能空調、冰箱等產品的廠商越來越多,而蘋果已經逐步在連接家電廠商方面有更多的動作。硬件廠商們顯然不願意錯過這一波蘋果帶來的新紅利。

即便從渠道與品牌層面來看,眾所周知,蘋果對於合作伙伴的挑選一向苛刻,必須符合蘋果對產品的品質標準、用戶體驗效果、技術實力。如果成為HomeKit的合作伙伴廠商,相當於有蘋果的品牌背書,能獲得更高的市場影響力、品牌知名度與品牌溢價。

基於HomeKit技術的國內智能家居品類不斷豐富,會造成怎樣的衝擊?

很顯然,從趨勢來看,未來基於HomeKit技術的國內智能家居產品品類可能將不斷變得豐富,這對國內智能家居市場必然造成衝擊。

第一波受到衝擊的很可能是傳統的家電產品企業,在過去,HomeKit產品的品類主要集中在一些小家電上,比如智能插座、智能開關、智能門鎖等等,而像電視、空調、冰箱等大家電接入的較少,HomeKit生態品類也較為稀少。但在當前,越來越多家電硬件廠商走上了打造HomeKit產品之路。包括海信、海爾等知名大家電都已經加入HomeKit。

儘管國內的家電產品都在變得互聯網化。比如部分空調產品也內置SIM卡和傳感器可以將溫度、溼度和開關情況上傳至雲端。但蘋果HomeKit的優勢還是更突出,因為按照蘋果的標準,選擇的合作伙伴往往都是同領域最好的廠商,在產品質量與性能與軟件生態上更有優勢。而有了HomeKit平臺技術與軟件能力的加持,在產品創新體驗與連接性、自動化體驗或將更有優勢。在消費升級主導的智能家居戰場上,HomeKit技術體系下的智能家居產品競爭力或許會加強。

另一個層面,是數據安全。

智能家居的爆發也會帶來一些安全隱患。如果是接入國內外其他一些智能家居平臺,人們的數據隱私安全往往難有保障。由徐崢、王麗坤主演的國產懸疑片《幕後玩家》就展示了智能家居終端設備被黑的恐怖情景,這源於國內外智能家居平臺採用的大多數是“雲端指令中心”的架構,由雲端發出指令,控制設備,相當於把隱私保護的權利和責任交給了雲平臺的運營方。

相對來說,曾經在隱私安全問題上與FBI對抗的蘋果或許讓用戶、廠商會更放心一些。從技術角度來看,HomeKit技術體系下采用的是設備間端到端的加密通訊架構,所有在“家庭”APP中使用的這些智能家居產品,都是採用了支持HomeKit技術且通過認證的產品。

當一個用戶使用iOS設備(如iPhone、iPad等)與HomeKit設備之間進行通訊時,所有指令都是在本地進行加密後發出,發出的加密包由對方設備收到後再進行解密。即使在通訊信號被截取的情況下,沒有被指定接收端的設備也無法破解其中內容。

HomeKit成國內廠商新機會,智能家居市場會變天嗎?

從當前國內方正智家牽頭成立的產業聯盟來看,就是通過第三方廠商生產符合蘋果兼容和安全標準的設備,在蘋果HomeKit現有的認證體系下,實現雲上無數據,設備一對一鏈接,在安全級別上要超過其他智能家居產品,這也解決了過去消費者對於智能家居產品隱私數據安全的一大顧慮。

HomeKit技術體系或讓全屋式智能家居解決方案迎來風口

另一方面,目前5G風口要來,體感技術在不斷髮展,蘋果很可能讓國內實現融合聯動的全屋式智能家居解決方案迎來新的風口。而為了加快發展HomeKit,蘋果還採取了兩種方式,一種是與房屋開發商合作,推進家居智能化,比如目前Brookfield Residential、KB Home、Lennar Homes以及中國的富力地產,將HomeKit設備集成於新建住宅中。

另一種思路是方正智家牽頭成立了基於使用HomeKit技術的產品廠商,組建智能家居產業聯盟,通過整合國內外各家通過HomeKit審核廠商的產品,為消費者提供豐富、全面的智能家居整體解決方案。

我們知道,智能家居的未來顯然並非智能單品,而是全屋智能家居互連互通。

真正的智能家居的體驗,其實是需要各品牌家居之間無連互通、互相交互、無障礙地“對話”。不能因為人們買了不同品牌的智能音箱與攝像頭或者空氣處理器,就無法享受服務,但由於巨頭之間的競爭,各自畫地為牢不兼容的情況非常普遍,比如你不能使用亞馬遜的Echo來操控Nest的恆溫器。當然也無法用亞馬遜Alexa去操控Nest的智能門鈴。

在中國市場,智能家居產品雖然多,但是各個品牌依然是一個品牌一個APP的狀況,各品牌之間仍然處於“互聯不通”、互不兼容的狀態,這意味著在家裡,你很難一鍵操控所有不同品牌的產品,用戶體驗其實與傳統家居無異,很難打到消費者的痛點。

因為從消費者的體驗需求來說,會注重系統的集成體驗,智能家居所涉及的硬件很多,包含很多不同品牌的感應器、控制開關等,如果能基於家庭安防、燈光控制、結合空淨產品、冰箱、洗衣機、空調等不同品牌產品的多個場景的有效連接與聯動,才是消費者的需求所在。

HomeKit成國內廠商新機會,智能家居市場會變天嗎?

也就是說,只有將iOS軟件應用連接到不同品牌、不同功能的產品上,形成各品牌、信息交互與系統聯動,讓不同廠商的產品比如家電、安防、環境控制等在一個家庭中形成一個整體的控制結構,才能創造出全新的智慧家庭體驗。

當前,在國內基於蘋果HomeKit技術產品成立的智能家居產業聯盟就是這麼做的,它涵蓋了智能安防類、智能空氣處理類、智能光感類、智能體感類多品類,帶動多品牌共同聯動的解決方案,這樣一來,不同廠家的產品在同一技術支持下能夠共同為用戶智能家居體驗服務。

你可以想象一個場景,下班之後回家,入戶門把手上是密碼鎖,可以向 Siri 發號施令;步入門廳,跟Siri 講一句 “到家啦”,屋內各處的燈光同時點亮,窗簾打開、空氣淨化器、空調開啟、風扇悠然轉起——這是經過預設的 HomeKit 場景。

它相當於是給不同的品牌建立統一的平臺與標準,讓不同品牌的接入HomeKit的智能家居產品均能實現互通互聯,過去這裡的短板就在於,比如品牌A不打算和品牌B實現彼此產品的交互操作,原因是彼此不信任。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存在一個保持中立、共同信任的新三方,它們往往就能放下芥蒂,實現融合。相對而言,由於蘋果本身的品牌影響力與軟硬件生態能力,它顯然也比國內的巨頭作為中立的第三方更能獲取品牌方的信任。

蘋果能如幫助那些經驗或者技術力不足、面臨產品創新與市場瓶頸的廠商快速找到突破方向,未來全屋式智能家居解決方案還是有一定想象空間的。

五千億智能家居市場,蘋果HomeKit在國內究竟靠不靠譜?

數據顯示,中國智能家居產業市場規模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52.98%,預計2021年市場規模將達到5614億元。

相對而言,iOS系統在智能家居市場有著更好的用戶價值與體驗層面的優勢,蘋果也向來擅長以更好的體驗與生態整合能力做到後發制人。

顯然,蘋果在智能家居領域高度重視中國市場,也有基於市場競爭的考慮,畢竟亞馬遜谷歌在智能家居市場做的風生水起,發展很快,但與中國市場幾乎絕緣。而中國市場是一個龐大、潛力巨大、但谷歌亞馬遜很難打進的市場,蘋果在中國市場的市場渠道運作能力、供應鏈、品牌聲譽與產品認可度與市場接受度遠超谷歌亞馬遜。而在中國市場,儘管智能家居市場還有小米、BAT等智能家居平臺的市場競爭者,都想搭建平臺做連接器或遙控器,但從目前的勢頭來看,都不成氣候。

目前國內的智能家居領域,行業標準尚未統一,這對於跨平臺、跨品牌間的產品互聯會產生很大的不利影響。最關鍵的是,國內智能家居之所以沒有做起來,是因為欠缺是真正優質的智能家居爆品。

而在蘋果HomeKit技術體系與嚴苛標準的紅線下,廠商打造優質產品的可能性更高。再加上產業聯盟來為過審的廠商提供解決方案、建設整合供應鏈平臺、提供技術支持,可以說是一種熟悉的“硬件+服務”的中國模式與玩法,這也是蘋果在中國市場的打通各品牌互聯互通、加速推動蘋果智能家居解決方案的成熟與完善的重要一步。不過它能否帶來超越用戶預期的體驗、帶來全新的智能化生活方式非常關鍵,還要看蘋果在中國市場的智能家居戰略上的執行力是否能有效落地。

如果蘋果在智能家居產品的體驗以及各合作伙伴產品價格層面做到一個更好的平衡,並通過適用於中國市場的市場渠道規則與國情來運作,HomeKit很可能會成為當前國內智能家居廠商破局的關鍵平臺。

作者:王新喜 TMT資深評論人 本文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我的微信公眾號:熱點微評(redianweipi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