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範專業和臨牀醫學哪個更有前途?

有沒有前途,看的不是選什麼行業,而是看選擇這個行業的是什麼人。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教師職業和醫生職業同樣也有出類拔萃的人才:教育行業的至聖孔子,醫學行業的華佗、張仲景,誰敢否定他們的成就?前者塑造學子健全的靈魂,後者救死扶傷,把患者從死神手中拉過來,整個社會最不能缺的就是這兩種職業。

我們先談畢業後當教師的師範專業。前蘇聯的教育家米哈伊爾·伊凡諾維奇·加里寧說過,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後人再補充半句: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有多光輝,可以探討。但教師的雙休日、教師的寒暑假、一些地區教師的“13月工資”、教師工資的“旱澇保收”一直為公眾所羨慕。很多人都以娶到一名女教師為榮,連法國的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都選擇一名女教師為妻,更何況其他的普羅大眾?

師範專業和臨床醫學哪個更有前途?

但是,為什麼教師隊伍中會傳出“上輩子殺豬,這輩子教書”的論調?一方面是因為大部分教師,特別是中小學教師的待遇確實有待提高,一部分地區教師的工資只能餬口無法養家,如果得一場大病的話,那正好印證了一句話:辛苦攢錢數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

另一方面,現在的學生確實不好教——打不得,罵不得,一不小心家長就到學校搞校鬧。對學生嚴格要求吧,一些家長有意見;對學生放任自流吧,大家說你沒師德。很多時候,教師如同風箱裡的老鼠——兩頭受氣:上頭的一大堆非教育類材料要求你去完成,下頭有性格奇葩的學生時刻用他們的個性挑戰你的耐性。

接下去,我們再談畢業之後成為醫生的臨床醫學專業。醫生,把辛苦、勞累、怨恨留給自己,將快樂、平安、健康送給病人。醫生,人稱白衣天使,是每個人這輩子不得不接觸的存在,畢竟沒有人能確保這輩子無病無災。

看病之前,得罪誰都不能得罪醫生,看病之前對醫生放狠話,沒禮貌,那是和自己的生命開玩笑。在很多時候,男醫生很受眾多女士的歡迎——嫁給了男醫生,就相當於嫁給了健康,大病小病幾乎不用愁。而且,醫生越老越值錢,特別是那些白髮蒼蒼的老中醫,更是廣大患者看病時的首選對象。

師範專業和臨床醫學哪個更有前途?

但是,為什麼在醫生隊伍中傳出“勸人學醫,天打雷劈”的說法?一方面,近年來的醫患關係日益緊張,身處服務行業的醫生,雖然收入不錯,但同樣壓力山大。學校有家長搞校鬧,醫院同樣也有患者家屬搞醫鬧:那些醫術越厲害的醫生其實越危險——他們接觸的都是別人不敢嘗試的疑難雜症和各種突發急症,一旦病人因為搶救來不及而生命終止,醫鬧現象就會如影隨形。

另一方面,醫生的成長週期特別長,醫學院畢業後想成為合格的醫生,沒有六年時間的磨合是絕對不行的。同時,選擇醫學院學醫期間,必須吃常人所不能吃之苦,如果在大學本科四年時間裡不學無術,那麼在工作的時候遇到許多病只能一臉懵逼。

師範專業和臨床醫學哪個更有前途?

無論是當醫生,還是當教師,都利弊參半。我們無法比較孔子和華佗誰更有前途,我們同樣也無法比較選擇師範院校當教師和選擇醫學院當醫生哪個更有前途。我個人認為,只有適合自己的,只要自己真正喜歡的,並且自己能為之不懈努力的行業,就是最有前途的行業;只要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無論是學醫還是從教,都是有前途的。

贊同我的觀點,請點贊並關注;有不同的看法,歡迎在評論區寫下您的看法,辛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