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人風采|螺女傳說出現在在閩江沿岸,絕不是偶然!

閩人風采|螺女傳說出現在在閩江沿岸,絕不是偶然!

夏季歌復歌,螺情深深,誰為碧螺仙靈詠歎?螺江脈脈柔情在斜陽處扣舷唱和。漫步在螺江岸邊,看著映晃晴輝與光陰的綿綿螺江,古老的小鎮彷彿枕在螺仙愛情的江流上。

說到田螺姑娘可能大家都不陌生,就是那個不會“敗家”買買買,只會“持家”做做飯的小仙女!但你知道田螺姑娘就出自我們福州嗎?是的你沒有聽錯,田螺姑娘的傳說就出自福州的一個小鎮,這個小鎮位於福州南臺島東南邊,它叫螺洲古鎮,但它還有一個霸氣的外號——帝師之鄉,這還是一個盛產“學霸”的地方,光當地的陳氏家族在兩三百年間就出了二十一名進士,一百零八名舉人!

狀如清螺,故云螺洲

螺洲位於福州南臺島的東南端,本是閩江泥沙沖積的洲地,因形似青螺得名,亦稱百花洲。現在已和南臺島連在一起了。清代屬福建省閩縣,民國時期合併候官城閩侯縣,於1981年10月經福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恢復螺洲鎮建制,屬倉山區管轄

閩人風采|螺女傳說出現在在閩江沿岸,絕不是偶然!

地處烏龍江北岸的倉山區螺洲鎮,只是一個小鎮,轄杜園、店前、吳厝、洲尾等七個行政村和一個街道居委會,面積6.4平方公里,人口近兩萬人,但這裡卻是名聞四海的福建省歷史文化名鎮,具有獨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觀魅力。閩侯縣人民政府和閩侯地區專署都曾長期駐在此地。

“螺女傳說”出現在閩江沿岸

過去這裡水網密佈,出入均需乘船。去螺洲鎮,乘車來到杜園村頭,只見一座不大也不長的公路橋橫跨在杜園溪上。當地人介紹,杜園原名“渡源”、“渡頭”,以前要進螺洲都在這裡乘船。因諧音之故,“渡”後來逐步演化為“杜”,渡頭也不存在了。杜園溪是從烏龍江分支出來的一條小支流,環繞螺洲鎮後又流回烏龍江。過去水面很寬,現在變窄了,但水流依然暢通,兩岸綠樹成蔭,煞是好看。

閩人風采|螺女傳說出現在在閩江沿岸,絕不是偶然!

螺洲鎮沿岸風采 (鳳池張攝)

閩人風采|螺女傳說出現在在閩江沿岸,絕不是偶然!

明代王偁題寫的“螺仙勝蹟”碑刻

在杜園溪至烏龍江處的下游入口,就是現在的螺洲鎮洲尾村,歷來以林姓人家居住為主。著名的“螺仙廟”就建在江邊不遠處,附近還有明代王偁題寫的“螺仙勝蹟”碑刻

閩人風采|螺女傳說出現在在閩江沿岸,絕不是偶然!

紅糟青螺

閩江水質一向很好,水裡青螺很多,可以食用,故青螺長期以來與沿江人結下了不解之緣。 直到如今,“紅糟青螺”仍然是傳統閩菜之一。螺洲鎮附近的“臚雷”村,過去就稱為“廬螺”。據說當地有一位善良勤勞的農夫,在一塊形如青螺的岩石底下築廬而居,他平生做了許多善事,故他死後人們把此地命名為“

廬螺”以紀念他。 南宋初年的《三山志》(卷 二)提到“縣東南三十里”的“盧螺”,旁有石步”、後有“ 城門山”。可見螺女傳說在閩江沿岸的出現,絕不是偶然的現象。

螺女傳說留傳為佳話

東晉著名的誌異小說集《搜神記》,有段關於螺女傳說的精彩記載:“閩人謝端少孤,於此得一大螺,如鬥,置之甕中。每日見盤饌甚豐。後歸見一少女美麗,燃灶之炊。女曰:‘我是白衣素女,天帝哀君少孤,遣妾與君具膳。今既已知,妾當化去。留殼與君’”。

閩人風采|螺女傳說出現在在閩江沿岸,絕不是偶然!

文字雖然不多,十分生動傳神,令人過目不忘。東晉時,福建在全國屬於極其偏僻之地,可以說是“海角天涯”,卻有如此美麗的故事發生,並傳遍全國,實在難得。這是古代“閩人”的光彩,也是我們現在應當繼承的一筆文化財富。

螺洲徐氏仙娘廟的由來

閩人風采|螺女傳說出現在在閩江沿岸,絕不是偶然!

螺洲徐氏仙娘廟

閩人風采|螺女傳說出現在在閩江沿岸,絕不是偶然!

曾經的“螺洲徐氏仙娘廟”現在已經看不清了

閩人風采|螺女傳說出現在在閩江沿岸,絕不是偶然!

但“閩人謝端”到底住在何方?《搜神記》中並沒有具體說明。清乾隆《福州府志》(卷之五)卻明確地認定,此事發生在現在閩侯縣甘蔗鎮。在該書“螺江”條目下寫道:“螺江,在城西北二十五里 , 與石岜對面,亦名螺女江。……中有甘蔗洲……”而在同一部《福州府志》(卷五山川)中另有“螺洲江”的記載:“螺洲江,在方山下,江水自西而南,經此”。這才是指現在的螺洲鎮,文字沒有含糊之處。《福州府志》編者有什麼根據作此判斷,我們不得而知;但應當不會完全無中生有。因此,同代的螺洲人已作過辨析。明朝陳潤編著、清代白花洲漁增修的《螺江志》(元卷、祠宇),“白花洲漁”(清代人)在“按語”中作了這樣的說明:“郡志螺江者二”、“而螺女則有三”,但“郡志以謝端出在侯官螺洲”(按即今閩侯甘蔗鎮)卻沒有說明“閩之螺女廟著其姓曰‘徐氏仙娘’”(按即今倉山區螺洲鎮);並指責道:“郡志何以闕如耶?”這就是說,螺洲的螺女廟本來就與甘蔗的螺女廟不同,故稱“

螺洲徐氏仙娘廟”。

不一樣的田螺姑娘

閩人風采|螺女傳說出現在在閩江沿岸,絕不是偶然!

如今螺洲鎮尋訪螺女廟,卻只找到明代閩中十才子之一王偁題寫的“螺仙勝蹟”碑石,碑上有一個小小的螺仙神龕。神龕裡坐著一位小巧樸素的螺仙,是古代中年婦女的形象

閩人風采|螺女傳說出現在在閩江沿岸,絕不是偶然!

螺仙廟壁畫,記錄一段美好的傳說

螺仙作為當年農夫的夢中情人,應該是個純潔脫俗的姑娘形象,為何她卻是中年婦女形象呢?當地人說,他們尊稱“螺仙”為“仙娘”。

哦,這就不難理解了。“娘”在福州人的心目中是母親的意思,所以他們把“螺仙”雕塑成了中年婦女。這說明,百姓心中和《田螺姑娘》和大眾心中的螺仙不一樣。彼此寄託的不是同一個夢想。

閩人風采|螺女傳說出現在在閩江沿岸,絕不是偶然!

網絡圖

大眾愛慕和渴望有一個賢惠能幹、美麗又不愛慕虛榮的脫俗仙妻,而百姓渴望有一個慈愛助人的母親來福佑他們。無論如何,螺仙能隨著文藝作品活了幾千年,對於螺洲是很幸運又美好的。

參考文獻:《三山志》、《搜神記》、《福州府志》、《螺洲志》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