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 兒子心底最最柔弱的地方

母親 兒子心底最最柔弱的地方

我的老鄉——唐代詩人孟郊一首五言短詩: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真真切切,細細情絲,雖過千年,目及詩句,看見當下,情不自禁,可見詩詞歌賦的穿透力歷久彌新。

寫這個題目,很多見和平常,文學作品或影視作品,大家大咖,無一都有神來之筆。但是每個人心中,對待父母雙親都有最柔軟的地方,稍有觸及,都能成為絢爛的文采,和樸素真情的湧動。

多少次聽著母親的絮語,可我在另一個房間,母親在洗碗或收拾桌子,也許是自言自語,有時我和弟弟跑過去,故意大聲問她,讓她動腦子重複,很多時候是靜默以待。

多少次看著她稍顯駝背、步履也有點蹣跚的背影,我摩挲著她的後背,說媽直起腰來,她一定會悻悻地說,我不駝背,腰多直啊。

多少次,不常吃的菜,到嘴邊,母親想不起來了,我說:有毛的,長長的——山……,她會說,都是你亂我,“山藥”。我說:雞腿……,她會大聲說,不是雞腿菇嗎,可別了。

多少次我說,您雙腳離地跳不起來了,現當年,您高興的時候,在茶几前,嘴來哼著小調,鈧鐺鐺、鈧鐺鐺,跳起來,那時的母親四五十歲。

您不服氣,說看我跳的,只是兩隻腳在動,我和弟弟趕緊說,你能跳,你這個老同志真行。母親不服老,依著過去,喊老孫她都不幹,總是說,老什麼老,人家90多了還怎麼樣怎麼樣。

母親的心態是好的,上樓時總說,我腿挺有勁,提著多少東西上樓也沒事。可是我和弟弟發現,上樓下樓也不是很穩了,連續兩年在路上跌倒,手腕骨折。

母親總說,我眼好、不花眼,的確如此。但是我和弟弟發現,近年來,她視力下降了,一個人看電視時,總是站在電視機跟前。要是說她眼不好,那她肯定反駁。

母親幹了一輩子糕點廠,年輕時三班倒,精力旺盛,睡覺很少,到現在也是三四點起床。她總是說,不愛睡覺,可是近年來,吃完中午飯,我們一起看電視《今日說法》,她老人家一會就打起小呼嚕,我和弟弟一說話,怕她受涼,她總是說我聽著呢、沒睡。

那些年,家中來客人,走時母親總是送人家到樓下或公交站。自己的孩子走,她也要送到樓下,說我看著你走。大多時候,我們不讓她送。有時我故意逗她說,您在涼臺看著我走,我走下去在馬路對面,和她擺手,她很長時間才看到我。

母親自打年輕就性子急,幹事麻利快,最煩孩子犟嘴,因此看著她年齡大了,都順著她,她喜歡誇獎了,你可別不依著她,否則她老人家會不開心的。我和弟弟偶爾惹她,事後往往很是自責,萬孝順為先嘛。

母親的性格是傳統的,對新事物不好接受,原先誰動了傢什的地方,她都會嘟囔。弟弟說,母親這些年大有進步,以致我愛人給她改變了廚房的格局,她沒怎麼反對,儘管把一些被我愛人扔掉的舊磚,自己費了很大勁從門口搬進廚房。

母親看電視就是有數的兩個頻道,一是中央三和泰安電視臺。誰要是關掉時給她換了頻道,她一是不會搗鼓看不了電視,二是也不高興。她總是告狀給我說,你弟弟胡亂換電視頻道。

每當星期五,我回家吃飯,她會說,明後天你就不來了。有時一兩天不回去,她會念叨,和弟弟一起吃點所謂的“稀罕”食物,總是說給你哥留點。

這就是今日之母親,肯定是天下母親的畫像,每當這個時候,我就禁不住流淚,母親啊,老是自然規律,心態永遠平和年輕,做人做事的姿態,您從小就給我和弟弟校正,兒女唯有對您的虧欠,讓我們好好把握當下。

(孫曉明)

作者系中國糧食經濟學會、中國糧食行業協會理事

作者單位:山東省泰安市糧食局直屬分局(泰安市東嶽大街221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