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以距離換金錢」到「以性換租」,青年住房壓力正在全世界蔓延

“姐,能不能到你家暫住幾天,我找到新房子馬上就搬走。”昨晚9點,公司小文發來一條微信,字裡行間透漏著不好意思。隔著屏幕似乎都能感受到她的無奈和委屈。

其實小文租的房子還不錯,複式二層,房東就在樓下,夫妻都是熱心腸,做什麼好吃的也會問她要不要來吃。可是就在昨天,雙方出現一次很不愉快的談話。

房東通知小文:"我弟弟和弟妹正在鬧離婚,弟弟要搬過來住,房子不能租給你了,不過可以給你3天時間找新住處,不算房租"。

其實小文本可以拒絕,可念在房東平時對她不錯,此時又一臉歉意。經過一番對話後小文最終選擇默默接受,準備她今年的第三次搬家。

“抱怨有什麼用,就算死不搬走,以後和房東鬧翻了,日子還能消停麼?反正只要不在父母身邊,在哪兒都不安定”。

她對這種事已經司空見慣,搬家時行李也只有一個揹包和行李箱,好像現在買的每樣東西,都是未來搬家的負擔。

從“以距離換金錢”到“以性換租”,青年住房壓力正在全世界蔓延

類似事情並不少見,事實上高昂房租還造就大量的“郊漂”。凌晨6點,天通苑地鐵口就開始玩起了貪吃蛇遊戲,據瞭解,本屆世界盃32只球隊中的冰島隊,全國33萬人,這個數字遠遠不及天通苑小區多....

昌平、順義等地的“郊漂”,每天6點半出門上班,在地鐵餓著肚子打瞌睡,晚上回到家筋疲力盡,多說一個字都累。每天4小時浪費在上班路上,只為省下幾百塊的房租。

“我每個月就這麼多固定工資,除了吃喝拉撒,還要和朋友交際啊吃飯啊過點小日子,幹嘛要把剩下的錢全都交給房東啊。”“說白了,就是用距離換金錢。”

然而,在某些片面信息的不良影響下,人們喜歡把住房壓力歸結於社會體制問題,但其實,住房壓力已經是世界性難題,在發達國家同樣存在,甚至形式更為嚴峻。

比起用距離、時間、簡陋換租金,發達國家有著更瘋狂的行為:“以性換租”!

英國住房慈善組織Shelter數據表明:

過去5年中,至少有25萬名女性為減免房租和房東發生性關係!

此次報道一出,既成為全球熱點新聞。

事實上,隨著歐美國家房價、房租高歌猛進,近些年來有關“以性換租”的情況一直存在,且愈演愈烈。BBC、DailMail、Buzzfeed、衛報等媒體隨後紛紛介入調查。

《每日郵報》認為,英國均工資2000英鎊,租房均價已達到700英鎊。租房行業新趨勢愈發令人擔憂。在部分租房網站上,帶有“以性代租”信息的廣告比例已經高達91%。

從“以距離換金錢”到“以性換租”,青年住房壓力正在全世界蔓延

在這些看似正規的租房信息中,不乏一些露骨字眼,例如:“先發裸照、再談房租”、“肉償房租、一週至少四次”、“淫娃蕩婦優先”...

著名租房網Craiglist上,一則廣告聲稱:

我有一個很漂亮的房子,在繁華街區,如果你足夠貌美,又需要住處,那麼我可以免費提供給你住,不收任何房租。唯一的缺點就是...只有一張床。

從“以距離換金錢”到“以性換租”,青年住房壓力正在全世界蔓延

還有些bbs類招租網站上會出現以下隱晦式租房廣告,對一些英語不熟的外地人來說卻更為可怕。

從“以距離換金錢”到“以性換租”,青年住房壓力正在全世界蔓延

“如果你是一名開朗的美女,那麼房租免費,只要陪我一起睡覺就好”

“倫敦空房出租:免費出租給性感女孩兒,隨時可以搬進來,我偶爾回來一起住。”

“Hull附近兩室別墅出租:如果你租金不足的話,可以用其他方式來償還…”

“倫敦市中心豪華公寓出租:想租給一個風姿綽約的女性”…

“Studio公寓:想免費租給女學生,請提供自己最近的照片。”

從“以距離換金錢”到“以性換租”,青年住房壓力正在全世界蔓延

剛剛在倫敦落穩腳步的Linda正在瀏覽著這些租賃廣告,她眉頭緊鎖,彷彿在思索著什麼。是的,這些都是“以性換租”的廣告,儘管如此,沒有積蓄的她還是嘗試與這些房東溝通。

在Linda與房東交流中,房東提出一個月房租是650英鎊(約5500人民幣),但是“可以選擇別的支付方式,...你懂的”。此類現象每天都在發生英國發生。

英國現狀並非單獨存在,美國、澳洲、新西蘭等地都出現了類似的招租廣告。澳洲女生Yolanda,剛來到墨爾本時被當地高昂租房價格嚇得不輕。

為了減輕房租壓力,她在網上放出自己的信息,表示希望以打掃和做飯來減免房租。隨後,一位男房東表示可以接受,但要求Yolanda最好能夠習慣在家裡裸著勞動。

“太嚇人了,我有點擔心,因為他們是當面說的。我還收到了很多老單身漢發來的郵件,感覺很彆扭。”

從“以距離換金錢”到“以性換租”,青年住房壓力正在全世界蔓延

無論歐美國家,住房問題已經是年輕人焦慮最大根源之一,雖然社會方面一直在嘗試優化改進,但依然不樂觀。

就說北京吧,先不談一輩子租房是否現實的問題,目前絕大多數“北漂”必須面對,父母來京只能住賓館、下個月房東又要漲租金的窘境。

之前有人問高曉松,應該買房還是租房。高曉松回答:我不買房,全天下都是我的,想住哪住哪。我買了房,就只有那一個角落是我的。

不敢斷言在房子與相關醫療、教育深度綁定的情況下,此類觀點對於名流富豪來說是否有道理,但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現在每月贍養房東還能勉強應付的來。

可是未來十年我們在哪?以及如何與未來相處。一切仍然不清晰。(文章首發自國際MBA快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