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帝突然去世,遺詔找不到的情況之下,道光是怎樣成為皇帝的?


清代算是疑案最多的王朝了,別的不說,單就繼位一事,清十二帝中有問題的至少就有順治、康熙、雍正、道光四位。

其中道光帝繼位的疑惑,主要就在於當時的嘉慶皇帝遺詔,突然找不到了。


公元1820年,嘉慶皇帝病逝於熱河,遺詔卻不見了

嘉慶帝在承德避暑山莊煙波致爽殿中病逝,國不可一日無主,事發突然,皇位繼承人就成為了當時朝廷的頭等大事。而大家都看好的智親王旻寧,卻在繼位一事上疑竇叢生。

“秘密立儲制”是雍正首創,乾隆、嘉慶沿用,而乾隆在雍正去世後,是當著大學士鄂爾泰、張廷玉等人,當面打開閱覽的,也就是“皇帝公開宣讀遺詔內容,大臣作證”。而嘉慶因為是由乾隆禪讓的,有沒有遺詔其實也無所謂。不過“秘密立儲制”也還是保留了下來,並用到了嘉慶之子旻寧身上。

按理說,嘉慶病逝,本應該派大臣去北京,從乾清宮正大光明殿後取出秘密立儲御書,並當著眾人的面宣讀才對。可當時並沒這樣安排,而是由軍機大臣託津、太子太保戴均元等人宣稱在嘉慶皇帝近侍身上的一個小金盒裡找到了詔書,並說詔書裡的內容就是讓旻寧繼位。

乾隆說過:“傳位詔書”備有兩份,一份放於正大光明殿後,一份由皇帝保管。等到皇帝病逝後,需要兩份詔書當著眾人的面一起開啟,方能生效。可宣讀旻寧繼位時,卻只有託津手上的一份詔書,以及沒當著眾人的面宣讀,特別是最該在場的旻寧,當時也不在現場聽講詔書。



道光繼位有驚無險,主要靠了三方之力

第一就是上面所說的託津、戴均元等重臣的支持。也就是這幾位重臣督促太監,翻箱倒櫃地找,才最後在近身太監的小金盒裡找到了傳位詔書。

第二就是宗室禧恩的支持。禧恩之父淳穎是清初睿親王多爾袞的繼嗣者,也是嘉慶帝解決和珅的得力助手。子以父榮,禧恩最後升任內務府大臣,執掌宮廷事務,又因為是宗室的身份,禧恩的話對當時疑惑不決的眾人是一顆定心丸。

禧恩以旻寧有定亂之功,是繼位的最佳人選,建議立旻寧。

第三就是當時的太后,也就是嘉慶的皇后鈕鈷祿氏的支持。她雖然有兩個親生兒子:老三綿愷和老四綿忻,但她也對旻寧十分照顧,兩人的關係不是母子,勝似母子。加上旻寧曾在天理教亂時,親去儲秀宮保護鈕鈷祿氏,這一點也是她決意讓旻寧繼位的原因之一。

可以看出,旻寧是得到了宗室、重臣、中宮各方面的一致認可,才能最終登上帝位的(能得到如此多的支持,旻寧算是有清以來,最“眾望所歸”的皇帝了)。

至於乾清宮正大光明殿後面,嘉慶親手寫的那份詔書到底立的是誰?我想也沒人會去計較了。


狐史首丘


嘉慶皇帝基本上屬於暴斃,也就相當於現在的突發性心腦血管疾病!因為在駕崩的時候他正在巡興熱河,如果身體有恙他肯定不會選擇出巡。而且他當時才61歲,和他的父親乾隆皇帝比還算壯年,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他肯定是不會考慮立儲的問題的!更不會急著寫傳位詔書!

但是雖然沒正式立儲,不代表他心裡沒有合適的人選,通過旻寧幾次代他祭天,也可以看出他心裡默定的人選也是後來的道光皇帝!所以在當時當時的情況下旻寧以嫡長子身份即位也在情理之中!

最後囉嗦一下,民間傳說嘉慶皇帝是被雷劈死的,這個就不知道是不是屬實了……


房了我的汙


這有兩種說法,一是清史稿,當時嘉慶暴斃在北京城外,左右大臣在皇上身上找不到遺詔,便推舉道光為新君,結果一名太監發現了遺詔,果然也是傳位給道光帝。二是清宣宗實錄記載,道光帝親口說,嘉慶在臨死前召見眾人,口頭傳位給他。

其實兩種記載都經不起推敲,但嘉慶在位時也是對綿寧也就是道光重點培養,綿寧並多次替嘉慶祭天,所以傳位給道光也是必然的。


柴克016


找不到可能是有兩種情況:一是沒立,嘉慶帝因為遲遲未能找到合適的繼位人員,所以在駕崩前還是沒立;二被別有用心的不法之徒盜了,多少個王爺貝勒為了高高在上的九五至尊位各自為營相互廝殺。至於道光帝能繼位,應該是滿朝文武大臣覺得道光帝比其他王爺更適合、有能力管理好這個國家。事實證明,道光帝也確實有這個能力,整頓吏治,平定叛亂,嚴禁鴉片,力行節儉,勤於政務。


廣尤滴東


因為雍正死的時候,創立了密密立儲啊。嘉慶死的時候立了兩份遺詔?一份自己收著另一份就藏再正大光明扁後面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