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拍:最後的瓦器製作者,這樣孤獨的堅守還有意義嗎

圖文:夢裡柳絮

在澄城安裡鎮交城堡有一個河南籍的老人華天寶,今年71歲。老人自幼跟人學此技藝,並以此養家餬口,他製作的瓦罐、紙盆、花盆銷路澄城、大荔、蒲城、合陽等地,他是渭北幾個小縣城裡最後的瓦器製作者。

實拍:最後的瓦器製作者,這樣孤獨的堅守還有意義嗎

實拍:最後的瓦器製作者,這樣孤獨的堅守還有意義嗎

實拍:最後的瓦器製作者,這樣孤獨的堅守還有意義嗎

實拍:最後的瓦器製作者,這樣孤獨的堅守還有意義嗎

實拍:最後的瓦器製作者,這樣孤獨的堅守還有意義嗎

老人的作坊非常簡陋。自己設計並焊制轉盤已經用壞了很多個,古老的碾盤是揉泥切泥的案板,頭頂懸掛著一個小毛蛋竹籠,裡邊裝著草木灰,是用來做揉泥的面鋪,揉泥過程中,輕輕搖擺小籠,草木灰就會洋洋灑灑均勻的落在碾盤上,看著甚是順手。作瓦器的陶土早早的醒好蓋在塑料佈下備用。老人熟練地切好一塊泥在碾盤上費力的揉著,大口的喘著氣,這樣的年齡幹著超體力的活,有些力不從心。揉好的泥要經過第一道工序:過絲。一條鋒利的鋼絲把泥切成片,目的是要把裡面的雜質去掉,瓦罐很薄,容不得一點點雜質或者沒活勻稱的小疙瘩。幾次過絲,進入第二個工序:做胎。揉好的泥分別做成一個個泥胎,均勻精細的擺放著。準備就緒,老人坐在大轉子邊,一個木棍使勁的轉動著轉子,泥胎在轉子的動力下,靈活的成型。這次做的是小瓦罐,捏好的成品晾曬在太陽下,稍微成型就要陰乾。否則就會乾裂,這些都是憑經驗掌握,後邊的燒製工序和當地燒磚一樣。

實拍:最後的瓦器製作者,這樣孤獨的堅守還有意義嗎

實拍:最後的瓦器製作者,這樣孤獨的堅守還有意義嗎

實拍:最後的瓦器製作者,這樣孤獨的堅守還有意義嗎

實拍:最後的瓦器製作者,這樣孤獨的堅守還有意義嗎

現在的年輕人也看不上這個既髒又賺錢不多的手工活,老人的兒女做室內裝潢,這個手藝已經沒有傳人。老人介紹說,方圓幾個縣的瓦罐都是從他這裡訂購的,基本可以滿足供應。現在他一天只能做上十來個,只可惜沒有學徒,這個技藝可能要跟他一起消失了。

一些技藝,漸漸消失。一些事情,總要有人去做,沒有記錄,這段歷史將是空白。要是沒有了技藝傳承,只剩下悠久傳說,以後講述給後人的只能是——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老爺爺,老爺爺的爺爺手可巧了,他會做瓦罐,瓦罐放的麵粉透氣不出蟲,瓦罐放的雞蛋可以保鮮——至於瓦罐是什麼,那就任憑孫子的孫子們去發揮想象了。

實拍:最後的瓦器製作者,這樣孤獨的堅守還有意義嗎

2018年元月,再次走近華天寶老人家裡,老人說去年因為腦梗一年都沒有再做瓦罐了,看著鋪滿塵土,久不做活的作坊,不由感慨,這個技藝也許就這樣慢慢的淡出了人們的生活,徹底成為回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