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拍:最后的瓦器制作者,这样孤独的坚守还有意义吗

图文:梦里柳絮

在澄城安里镇交城堡有一个河南籍的老人华天宝,今年71岁。老人自幼跟人学此技艺,并以此养家糊口,他制作的瓦罐、纸盆、花盆销路澄城、大荔、蒲城、合阳等地,他是渭北几个小县城里最后的瓦器制作者。

实拍:最后的瓦器制作者,这样孤独的坚守还有意义吗

实拍:最后的瓦器制作者,这样孤独的坚守还有意义吗

实拍:最后的瓦器制作者,这样孤独的坚守还有意义吗

实拍:最后的瓦器制作者,这样孤独的坚守还有意义吗

实拍:最后的瓦器制作者,这样孤独的坚守还有意义吗

老人的作坊非常简陋。自己设计并焊制转盘已经用坏了很多个,古老的碾盘是揉泥切泥的案板,头顶悬挂着一个小毛蛋竹笼,里边装着草木灰,是用来做揉泥的面铺,揉泥过程中,轻轻摇摆小笼,草木灰就会洋洋洒洒均匀的落在碾盘上,看着甚是顺手。作瓦器的陶土早早的醒好盖在塑料布下备用。老人熟练地切好一块泥在碾盘上费力的揉着,大口的喘着气,这样的年龄干着超体力的活,有些力不从心。揉好的泥要经过第一道工序:过丝。一条锋利的钢丝把泥切成片,目的是要把里面的杂质去掉,瓦罐很薄,容不得一点点杂质或者没活匀称的小疙瘩。几次过丝,进入第二个工序:做胎。揉好的泥分别做成一个个泥胎,均匀精细的摆放着。准备就绪,老人坐在大转子边,一个木棍使劲的转动着转子,泥胎在转子的动力下,灵活的成型。这次做的是小瓦罐,捏好的成品晾晒在太阳下,稍微成型就要阴干。否则就会干裂,这些都是凭经验掌握,后边的烧制工序和当地烧砖一样。

实拍:最后的瓦器制作者,这样孤独的坚守还有意义吗

实拍:最后的瓦器制作者,这样孤独的坚守还有意义吗

实拍:最后的瓦器制作者,这样孤独的坚守还有意义吗

实拍:最后的瓦器制作者,这样孤独的坚守还有意义吗

现在的年轻人也看不上这个既脏又赚钱不多的手工活,老人的儿女做室内装潢,这个手艺已经没有传人。老人介绍说,方圆几个县的瓦罐都是从他这里订购的,基本可以满足供应。现在他一天只能做上十来个,只可惜没有学徒,这个技艺可能要跟他一起消失了。

一些技艺,渐渐消失。一些事情,总要有人去做,没有记录,这段历史将是空白。要是没有了技艺传承,只剩下悠久传说,以后讲述给后人的只能是——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老爷爷,老爷爷的爷爷手可巧了,他会做瓦罐,瓦罐放的面粉透气不出虫,瓦罐放的鸡蛋可以保鲜——至于瓦罐是什么,那就任凭孙子的孙子们去发挥想象了。

实拍:最后的瓦器制作者,这样孤独的坚守还有意义吗

2018年元月,再次走近华天宝老人家里,老人说去年因为脑梗一年都没有再做瓦罐了,看着铺满尘土,久不做活的作坊,不由感慨,这个技艺也许就这样慢慢的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彻底成为回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