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速遞」《小說月報·大字版》2018年第7期

「新刊速递」《小说月报·大字版》2018年第7期

《小說月報·大字版》

2018年第7期

【中篇小說】

王 棵明亮的餘生

選自《長城》2018年第3期

肖 勤 親愛的樹

選自《民族文學》2018年第4期

【短篇小說】

陳應松趙日天終於逮到雞了

選自《上海文學》2018年第5期

任曉雯換腎記

選自《當代》2018年第3期

呂 翼馬嘶

選自《人民文學》2018年第5期

黃昱寧你或植物

選自《小說界》2018年第3期

魯雁香椿樹臭椿樹

選自《紅豆》2018年第5期

程多寶菱花嫂子(外一篇)

選自《飛天》2018年第5期

【遺珠重拾】

胡學文奔跑的月光(上)

選自《奔跑的月光》,中國電影出版社2015年5月版

「新刊速递」《小说月报·大字版》2018年第7期

封二:作家另一面·程紹武

許多朋友在讀小說的時候,感到讀過的作品過分熟悉,結構、語言都落了俗套,不開心。俗套的俗和套是什麼,這是個問題。在這個問題之前還有一個問題也要重視,即俗套的俗在什麼地方,套是指的什麼套路,搞不清這個問題,先說某部作品落了俗套就不科學了,甚至說在俗套裡窠臼太久不能呼吸,就有點矯情了。既然當初俗套也是從新套發展來的,那當初的新套的新又是什麼,為什麼能有這個新套出現呢,這個新套的來源又是什麼,解決了什麼問題。還有,從新到舊的過程中有什麼樣的時間和歷程。總之,對俗套之前的新套的瞭解,如果真正做到位,豈不是找到了發展規律。當然,這個過程不是照搬,但既然是同一個領域裡的問題,就存在著某種相通的一致性或規律性。如果認真研究後,會有個發現,所謂的俗套的出現時間比想象的短,當初因為解決了某個亟待解決的問題而受到追捧,用的多了,那個問題被忘記了,寫作者和讀者都見得多了,就覺得這個套子變俗了。

第七期裡,王棵的《明亮的餘生》講了退休的明亮以為從此過上優哉遊哉的日子,孰料完全不是那回事,他的煩惱源源不斷。肖勤來自貴州,《親愛的樹》裡她把兩個做了一生的好朋友的死黨,從年輕講到年老,生活在變化,他們之間的相扶相助綿延不絕。

這一期裡,我們發了《閃小說徵稿啟事》,對喜歡小說創作的朋友,這是一個邀請,我們希望能在文字裡,和熱愛文學的你見面。我們期待相遇的那天。

「新刊速递」《小说月报·大字版》2018年第7期

《小說月報·大字版》於2017年創刊,每月16日出刊,每期136頁。2018年起定價調整為每期12元(溫馨提示:《小說月報·大字版)部分內容與《小說月報》正刊一致,請謹慎購買。)

「新刊速递」《小说月报·大字版》2018年第7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