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股評的區別|股評人和決策者

你和股評的區別|股評人和決策者

雖然並不是所有的股評言論都不靠譜,但即使有些評論值得參考,你也要有自己的判斷。而且,只要你不是要當股評人,就要避免陷入到無法指導行動的股評邏輯當中。

那麼,問題來了:投資者和股評人究竟有什麼區別?

一、股評人


首先,我們來看看股評發表言論的邏輯。通常,股評會告訴你,在各種情況發生後,應該如何應對。比如,假設現在的上證指數為10000點(夢想還是要有的),要想根據未來的走勢情況,做出買賣決策,股評可以給出以下三種預案:

1.要是指數漲到10100點時,上漲動能減弱,那麼需要謹防調整;2.如果指數上下波動幅度很小,那就等待震盪結束、選擇方向後,依照盤面走勢而定;3.倘若指數下跌,則看9900點的支撐情況如何,再決定是否賣出。

你和股評的區別|股評人和決策者

其次,我們不妨認為股評的觀點正確,可是,如何按照這個預案指導行動呢?

要指導行動,意味著你必須要做出取捨——換言之,你只能從方案中選擇一個來執行。如果你的判斷是股指會向上漲100點,那麼你就持股待漲;如果你的判斷是股指會向下跌100點,那麼你就持幣觀望。總之,你要麼買入股票,要麼賣出股票。即你只能在持股和持幣兩個選項中,二選一。

不過,一旦你選用其中一個選項,就意味著要放棄另一個選項,因此,你可能會判斷錯誤。畢竟,股市不能同時又漲又跌。所以,你和股評人的第一個區別是:你要做選擇。

二、決策者


既然股評給的預案包括各種情況,那麼我們該如何對待不同觀點呢?

1.免費觀點。如果他的觀點一再錯誤,那你可以果斷取關了——就別去通知他了,本來是眼光問題,再加個態度問題,多不好!更重要的是,你還可以把他的觀點當作反向指標來用,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2.收費觀點。雖然是收費觀點,但如果觀點有錯,你又能怎麼樣呢?發幾句牢騷,要求退款。即使他把錢退給你,而你自己的股票虧損,也不會有人給你彌補。所以,你仍要為自己的判斷負責。這是你和股評人的第二個區別:你是決策者。

你和股評的區別|股評人和決策者

一個決策者,為自己的選擇,付出代價,理所應當。因為你是你資金的負責人,而你並沒有把資金交給專業管理者。即便是你把資金交到公募基金、私募基金手上,也沒人為你負責,依然是盈虧自負。所以,一切買賣,都由你一人決定。無論盈虧,也都由你一人承擔。

三、觀點


因此,股評人僅僅相當於軍師的角色,能給出上中下三策,已經算是比較優秀的了。但是,作為投資者,一來需要自己選擇行動方案,二來要為自己的決策承擔後果。

所以,你沒有理由抱怨任何人。要麼去看免費觀點,要麼去購買收費觀點,要麼形成自己的觀點。但最終,你仍然需要選擇一個觀點來執行。而當你執行時,就沒有了觀點,只有決策。雖然觀點無對錯,但是決策有好壞。

總而言之,你不僅是決策者,還是執行人——既然你是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那麼請問你不負責,誰負責呢?!


題圖:Gerd Altman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