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有社交焦慮時,父母該如何幫助孩子克服?

lotea


我的女兒剛上幼兒園那年,平時在家話非常多,可是出門無論見到誰都不愛說話,不和別人打招呼,上幼兒園也一樣,不喜歡和老師問好,我們好言說盡的教育,個人誘導,就是沒有用,據我觀察她也非常喜歡和別的孩子一起玩,但玩得過程語言交流非常少。

開始以為是孩子內向,以為慢慢的就會好,但這個顯現持續了很長時間。

後來才發現這和孩子的社交焦慮有關,如果不加以改善可能會影響一生,於是我把一些個人的經驗總結出來和大家分享:

一、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的自信是慢慢培養起來的。首先從家長開始做起,當孩子做錯事情。要讓他知道錯在哪裡。不能一味地去辱罵、責怪孩子。越責怪孩子越自卑。就拿孩子第一次學洗碗。當他第一次洗不乾淨的時候,要給他一點信心。可以說:哇,你很不錯喲。雖然洗的不是很乾淨,但是你已經有了一個動手的能力。我很欣賞你。來,我教你怎麼洗碗。以後你做得越來越好,越來越棒的。這樣孩子的一個自信心會慢慢被培養起來。

二、經常練習提高孩子的自信與社交

在家裡的時候我們可以讓自己的小孩子學著自我介紹。學會通過用微笑說話來表達自己的一些感受,表揚、讚揚別人。我們可以通過玩遊戲的方式來模擬一些社交的場景。當你拿著一隻小熊。假裝你是他。可憐的說:“等一下我要去見我學校裡面的新朋友了。我要怎麼去向他介紹我自己呢?我的愛好是什麼?”孩子就會把他想要說的話傳達給你。而小熊就要裝作很開心、很高興的樣子:你說的太好了,謝謝你。在這種遊戲模擬的過程當中,要少說一些喪氣,批評的話,多表揚孩子。讓孩子在遊戲的體驗過程當中提高一些社交的信心,社交的技巧。

三、減少孩子害怕被人家拒絕或者被排斥的一些恐懼心理

很多孩子他害怕他自己是所有人關注的一個聚焦點。害怕別人對他有不好的一些評價,議論紛紛。辱罵他的行為。他們往往過於害羞。常常會把別人說的一些開玩笑的話當真。那遇到這樣的情況可以跟小孩子分享一些我們小時候的一些經歷。通過經歷就是要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會有類似的經歷。而且可以多拿一些書籍關於這方面的一些書籍。或者動畫片讓小孩子觀看從中學到更多。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


小小思維家


當孩子有社交焦慮時,父母該如何幫助孩子克服?

孩子的社交焦慮其實不容易被發現,除了和孩子的個性,氣質有關係之外,和家庭的養育方式有很大的關係,但是這對於孩子以後的發展一直至關重要,做家長的決不能忽視!

1、
兒童社交恐懼症的表現

有的孩子社交焦慮、恐懼的表現很明顯,比如在家表現的好好的,有說有笑,聲音很大,很放鬆,在熟悉的人面前給人一種很大方的感覺,但是見到外面的人,如街坊、鄰居或者是不熟悉的人的時候,就非常害羞,不願意說話,經常低著頭或者是躲到家長的後面。家長往往會說:哎呀,這個孩子怎麼這麼害羞,家長越是讓他打招呼,他就不越是不說話,或者是當眾講話,讓他表演節目的時候就會很困難,或者是說不出話來,這些情況,家長都能明顯的感覺出孩子在社交上的恐懼感和焦慮感。還有一些兒童的社交恐懼的表現比較隱蔽不明顯,比如有些看起來活潑開朗的孩子和小朋友相處時總是過於興奮、攻擊別人。有的表現出只想和熟悉的小朋友玩耍,不想認識新的小朋友,有的大一些的孩子,他們的社交恐懼表現的行為是更多的逃避,比如不願意外出,更喜歡宅在家裡。除了上學,一步也不願意離開家。家長無論怎麼勸說,他都帶不出去,拒絕戶外活動,更喜歡在家裡宅著玩兒手機遊戲。


2、造成兒童社交恐懼的家庭原因

父母對孩子過度控制,對孩子的要求過高,達不到要求就批評。比如寫作業,寫字的時候不夠好看,就批評,讓他重寫,或者是撕作業本,讓孩子失去了自主獨立的機會,失去了自信心,在人際交往的時候就害怕自己出錯。有的家庭,父母忙於工作,對孩子的學習關注的比較多,吃穿關注的比較多,但是情感交流方面確是欠缺的,孩子有煩惱困惑的時候不敢跟父母去交流。因為往往說出來的話就會被評價為“懦弱”。家長對孩子的要求拒絕過多,家長往往希望通過拒絕來讓孩子鍛鍊延遲滿足的能力。拒絕過多,會讓孩子的自尊自信都嚴重下降,感覺其他人對自己肯定也會這樣,別人不會喜歡他。家庭的過度保護有的孩子家庭裡照顧的人太多,很多大人圍著孩子轉,孩子的依賴心理過強,有什麼困難都讓大人幫忙。而到了幼兒園或學校,孩子沒辦法獨立面對困難,解決困難,會非常焦慮,特別是當面對老師的時候,他就感覺到非常吃力,非常有壓力。

3、如何幫助孩子克服社交恐懼?

孩子克服社交恐懼是一個比較艱難的過程,需要家長付出更多的耐心,有的也需要專業的幫助,才能讓孩子在和別人交往中逐漸自信起來,從家庭養育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幫助孩子克服社交恐懼:平時和孩子溝通的內容儘量多豐富一些孩子上了小學之後,父母和孩子的溝通的內容多數都是學習,但是家長就要意識到,除了學習之外,孩子還希望跟爸爸媽媽多聊一些他們感興趣的內容,包括小朋友之間遇到了什麼矛盾,有什麼好玩兒的。有社交恐懼的孩子,到了學校裡的時候,他由於很緊張沒有朋友,所以回到家裡,往往聊學校的事情也會比較少,所以這一點,家長要儘量的多關注一下,或者是有的孩子,他只是作為一個旁觀者,他即使跟家長描述學校的事情的時候,都是他作為觀察者觀察到別人在做什麼。


對於過度依賴的孩子,家長要鼓勵孩子獨立做一些事情從生活方面鼓勵孩子獨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自己收拾書包,收拾自己的玩具,或者是自己穿衣服,吃完飯把碗筷收拾起來等等。在學習上,家長要鼓勵孩子獨立完成作業,不要總讓家長陪伴著寫作業。很多孩子在上了學之後,家長對於孩子寫作業關注太多,讓孩子感覺自己沒有爸爸媽媽的陪伴是做不好的。這個時候,我們家長多鼓勵孩子,讓他自己獨立寫作業,這樣孩子的自信心會更增加一些。如果孩子見人不打招呼,家長千萬不要著急很多家長是急切地盼著孩子打招呼的,於是當著別人的面就不斷的催促孩子,逼迫孩子讓孩子去打招呼,或者是孩子不打招呼的話,就會當著很多人的面去訓斥他,這樣都會讓孩子對打招呼這個事情更加恐懼,甚至是厭惡。如果勸了孩子一到兩次,孩子還是拒絕的話,家長就不要勉強。等到孩子的心情放鬆的時候,他自然就會打招呼了,或者是家長多給孩子做一些打招呼的示範,先不要催促孩子自己打招呼。家長需要適當的給予孩子一些支持對孩子的要求拒絕過多的話,孩子的內心受傷也是很嚴重的,有的比較淘氣的孩子,可能由於家長的拒絕太多,他反而去通過偷偷摸摸的方式去獲得自己想要的。

對於比較害羞的內斂的孩子來說,家長拒絕過多的話,他見到別人的時候也不敢抬起頭,也不敢跟別人表達自己的想法。因此,在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的時候,我們家長可以多和孩子商量討論,如果實在是必須拒絕的事情,我們家長要把理由說清楚。當然,同時也要聽聽孩子是怎麼想的,鼓勵孩子把自己的意願想法說出來,不要急於否定。有的家長太著急了,覺得孩子的想法太幼稚,不全面,不成熟,還是由我來給孩子做決定吧。這樣孩子的自信心就削弱了,他在和別人交流的時候,肯定也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有社交恐懼的孩子本身不快樂,交友存在困難,多鼓勵孩子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改善孩子的同伴交往能力,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


康英勇


父母多要幫助孩子克服焦慮的情緒,就要給予他們安全感。具有安全感的孩子,比較容易對周圍的人和事產生信任,而對人信任,就容易與人建立良好的關係,從而有助於發展良好的社會行為。當孩子感到自己是處於一個安全的環境中時,他的好奇感會慢慢的戰勝焦慮感,這時孩子就會主動的與陌生的人和環境接近甚至交流,把自己的注意力大膽的投向他人和外界。當孩子對外界的環境充滿好奇和興趣時,就願愈主動地探索和學習各種新的事物。孩子具備良好地人際關係和主動地學習態度,將有利於他們建立自信心,並發展良好的自我概念。


總裁股權智慧庫


小孩社交焦慮一般表現不太喜歡跟人打招呼,害怕在人多的地方表現自己,獨自一人不能外出玩耍,而且大多是男生,這個時候作為父母一定不要太打擊孩子,其實造成這些的重要原因,一般是父母太強勢,孩子失去了自信心,所以我們尊重孩子,他不想去某個地方或是不想去做某件事,儘量不要強迫,多帶孩子參加一些集體活動,這樣孩子自信心回來了,這些問題迎刃而解


墨雨先


焦慮的兒童總是無可適從。

他們在面對現實生活中的諸多困難時難以解決,同時也難以表達。

一方面受限於兒童本來就不發達的認知表達能力,另一方面,大多數焦慮的兒童都生活在一個不那麼支持的、甚至總是充滿苛責的家庭裡,這也難怪乎很多焦慮兒童的症狀最後都通過軀體形式表達了出來。


所有幫助都建立在理解之上

焦慮兒童通常不會直接表達“焦慮”,越是年紀小的孩子越難說出“焦慮”這樣的感覺,而更多會是抱怨軀體上的難受。這些軀體的感覺並非是編造出來的,而是真實的。然而如果去醫院檢查,卻往往檢查不出來什麼。他們常見的軀體症狀有腸胃不適、彌散性的腹痛等。有文獻裡形容焦慮的孩子感覺有“蝴蝶在胃裡飛騰”(butterfly in stomach)。

焦慮的孩子常常在學業成就和社交技能上不如其他的孩子,並且當他們面對壓力時,他們應對的技能和調節情緒的能力是更差的。

這裡邊有一些先天的因素,即很多焦慮的孩子在出生時就是抑制型的氣質,他們在嬰兒期時就比一般的嬰兒更加難帶,比如總是愛哭啊、不活潑不愛動啊。這些先天的因素和後天的教養方式發生交互作用,就可能會增加孩子在兒童期或者青春期得焦慮障礙的風險。

有研究發現與兒童焦慮有關的不夠好的教養方式主要是控制型的教養方式,也就是意味著父母有一方是非常喜歡控制的人,總喜歡給孩子做主(過度保護),缺乏讓孩子自主管理的機會(缺乏自主性),或是非常嚴苛,對孩子做的事情總不滿意(嚴苛要求)。

如果這種控制型的教養方式再加上缺乏情感支持,那就會讓家庭環境變成一個讓孩子非常有壓力的地方,意味著孩子的情緒並沒有人關心,孩子的優點沒有人讚賞,有的只是來自父母的責備、不滿和貶低。

而對於焦慮的孩子而言,他們對情緒的敏感性往往比一般的孩子更高,這意味著過度的保護和責備都會令他們陷在強烈的焦慮之中,難以應對這些過度強烈的情緒,因此也就難以發展出一些勝任感,難以建立獨立和自信的性格。

孩子的焦慮還被發現與父母的教養行為相互影響。不僅是父母的不良教養方式導致孩子的焦慮,反過來焦慮孩子的表現常常也會激發父母不良的教養方式,進一步加重孩子的焦慮。


比如:

有些父母會覺得孩子這些事兒確實做得不行啊,又慢又差,幫助他費勁地要命,還是幫他做了算了;也有父母難忍心中對孩子的厭棄,不明白為什麼自己智商130卻生了一個 “不像自己”的孩子,從學校開完家長會回來免不得也要冷言冷語地批評教育一番。

然而孩子的焦慮和父母的責備卻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父母的責備不但沒有幫孩子緩解焦慮,反而成了壓力源讓孩子變得更加焦慮。所以,對這些焦慮孩子的父母,我們還是要老生常談地說教育中最重要的兩個詞——“理解”和“耐心”。

一個陷在焦慮中的孩子,只有理解才會令他感到安全,才能在此基礎上使他得空從摔倒的地方慢慢爬起來。同時,父母要意識到改變不會是那麼理想化的,焦慮的孩子不會因為突然得到了父母的理解就能完全變成一個不焦慮的孩子。

就像我前邊提到的,“焦慮”很多時候有著生物學的基礎,他需要在父母的情感支持下,慢慢成長,找到屬於他自己的節奏和他勝任的領域。因此,對待這種改變的過程,父母要格外有耐心。


家長怎麼幫助焦慮的孩子?

儘管家長並沒有受過心理治療專門技術的培訓,但在家庭中,使用“行為示範”和“行為強化”這些大多數人都熟悉的概念也可以有效地幫到焦慮兒童。

  • 行為示範

有研究證明了單純使用行為示範和行為強化也可以有效地降低兒童的焦慮水平,提高焦慮兒童的適應能力。

所謂行為示範是指父母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去體驗孩子焦慮的情境,然後父母以身作則去演示怎樣去應對那樣的情境。

比如,對於社交焦慮嚴重的孩子,他們可能到家外面不敢和別人打招呼,父母可以和他們在家提前練習怎麼和別人打招呼,使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會非常有效。

很多時候父母會說,我們就是這麼做的啊,沒用,每次教他都很挫敗,因為他還是一副害羞的樣子,見人就不敢說話。我覺得這樣的示範之所以無效的原因並不出在示範的身上,而是示範的方法出了問題,當仔細詢問過家長這個示範的過程後,會發現家長表達了很多對孩子的失望。

如果我們試著站在孩子的位置上去感受,就會知道這不過是又一次非常挫敗的經歷,也許只會加重孩子對焦慮情境的逃避行為。

  • 行為強化。

另一種幫助孩子緩解焦慮的方法是行為強化,所謂行為強化就是強化那些想要的行為,

比如:對於社交焦慮兒童,如果他哪怕做出了一些非常微小的進步,他突然有天怯生生地開口與鄰居王奶奶打了招呼,那也需要父母做出即時的鼓勵。

每個微小的進步其實都是了不起的成就,都是焦慮兒童在克服了無數內心的恐懼擔心之後做出的嘗試。父母的讚賞可以幫助他們對自己的嘗試樹立信心,這就使他們以後願意抓住更多的機會去嘗試新的適應性的行為。

所以,瞭解幫助的方法雖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幫助的態度。


  • 家長的幫助的態度

“理解”和“耐心”,這兩個詞在教育中,重複一千遍都不嫌多,只可惜這是最容易說出口的原則,卻也是最難做到的。

很多家庭可能自身難以擺脫不夠好的教養方式,或者是雖然知道自己對孩子不夠耐心或常常表達失望,但卻難以抑制這樣做的衝動。如果家庭自身難以調整對焦慮兒童和青少年的教養方式,那麼可以考慮去尋找心理治療師的幫助。心理治療師既可以是焦慮兒童或青少年的個體治療師,聚焦於幫助孩子去緩解焦慮的狀況,也可以同時對家庭中的不夠好的教養方式作出指導,幫助父母用更健康的教養方式來幫助自己的孩子擺脫焦慮。


如果你的孩子焦慮,並不意味著你是個糟糕的家長

幫助焦慮的孩子,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很多時候父母會陷入到沮喪之中,或者自責自己沒有成為一個足夠好的家長。

其實基於人類的心理是這麼複雜的造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侷限性和問題,去做個足夠好的父母是件蠻難的事情。更何況每個孩子在出生時都自帶秉性,而如何根據他們的秉性去調整教養的方式就變得難上加難。

所以我想鼓勵焦慮兒童的父母,即便發現了問題也不要怕,如果沒辦法自己解決這些問題,可以儘早地帶孩子去見心理諮詢師。

如果父母對更多幫助焦慮兒童的技術感興趣,也可以查閱相關的兒童青少年焦慮障礙的治療書籍,如Kendall(2011)的《Child and Adolescent Therapy, Fourth Edition: Cognitive-Behavioral Procedures》



瑞豆PTE


以下有一些方法供參考:

一、家長要給孩子更多關注和愛,多理解孩子的需要並加以滿足,多跟孩子平等地交流溝通,讓孩子從最親的人那裡體會到人際的溫暖、愛、樂趣,他才願意接近其他人。

二、家長需要多帶著孩子串門走親戚,用身教幫助孩子學習如何跟人打交道;鼓勵孩子跟親朋好友溝通交流。

三、及時給予孩子中肯的鼓勵和認可,培養孩子的自信。

四、培養和發展孩子各方面的興趣,知識面的廣度和深度決定交流溝通的廣度和深度。

五、指導孩子學習一些交際現場的技巧,比如緊張的時候做做放鬆練習、話題難以深入就換個輕鬆幽默的內容聊聊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