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農民發現一文物,距今3000多年,專家:見證了武王滅商

陝西農民發現一文物,距今3000多年,專家:見證了武王滅商

導語:陝西臨潼,其地理位置在歷史上頗受帝王青睞,千百年後,也自然成了考古學家的聚目之地。眾所周知,1974年3月,陝西臨潼縣驪山鎮西楊村的一位農民在打井時無意間發現了兵馬俑,屆時被列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然而兩年後,在距其不足15公里的地方,一位農民又發現了一處西周遺址,其中一件青銅器深深吸引了考古學家的目光。

陝西農民發現一文物,距今3000多年,專家:見證了武王滅商

西周利簋

它就是西周利簋,形為圓形兩耳方座,高為28釐米、口徑22釐米、重達7.95千克,器身和方座分別飾有饕餮紋。其中器內鑄有銘文4行33字:武王徵商,唯甲子朝,歲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闌師,賜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寶尊彝。其大意是:周武王征伐商紂王,一夜之間就將商滅亡,在甲子日早晨佔領了朝歌,又於第八天後的辛未日在闌師論功行賞,賜給右史利許多銅、錫等金屬,右史利用其為祖先檀公作此祭器,以紀念先祖檀公。

陝西農民發現一文物,距今3000多年,專家:見證了武王滅商

牧野之戰

簡而言之,它記錄了一個歷史性的大事件——那場武王伐商的“牧野大戰”,它也因此被稱為“武王徵商簋”。但這簡短的33字卻在考古界引起了一陣討論的熱潮,考古學家們把一個關鍵性問題指向了利簋的製作時間。據稱:在西周時期,各代王的稱號,例如文、武、成等這些都是諡號,也就是在他們去世之後根據其一生品行所制,在位時一律統稱為“王”,因此可以看出,這篇銘文是在周武王去世後、成王在位時由右史利追述的。

陝西農民發現一文物,距今3000多年,專家:見證了武王滅商

隨後,專家根據其出土地的炭樣本測出,武王伐商之戰大約發生在公元前1050-前1020年,而天文學家又對銘文中記載的“甲子”和“歲”等進行天象分析,最終計算出這場戰役發生在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這對於商周兩朝的分界提供了強有力的依據。2002年,它被列為首批禁止出境展覽的文物,2003年,又被歸入第二批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9年後,《國家人文歷史》將其評為九大“鎮國之寶”之一。

雖然利簋出土距今已有40多個年頭,但關於它的一些細節性問題至今仍然存在著爭議,期待專家們能給出越來越多的新發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