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諾曼第登陸後希特勒東條英機現身延安,美國記者有圖有真相

抓壯丁的“四川希特勒”

美國記者在延安拍到了“希特勒”和“東條英機”?

希特勒和四川……應該是完全搭不上界的,而《抓壯丁》這樣的戲碼,似乎也不大可能跟納粹拉上關係。然而,美國記者哈里森·福爾曼的一組照片,卻讓他們產生了交集。

1944年諾曼底登陸後希特勒東條英機現身延安,美國記者有圖有真相

哈里森·福爾曼與賀龍元帥的合影,時賀龍元帥任八路軍120師師長,正在晉綏軍區和日軍作戰。

哈里森·福爾曼(Harrison Forman),美國二十世紀著名戰地記者,尤其以其在中國長達二十年的新聞報道生涯而在同行中享有極大的聲譽。

從1937年起,這位體重三百磅的美國記者便開始和朱毛紅軍打交道,此後多次造訪延安,他為八路軍和紅軍拍攝的照片,以及其著作《北行漫記》曾有力地向國際社會介紹了中國的紅色政權和武裝。直到今天,他的很多攝影作品,仍被視為反映當時中國革命的重要記錄。

這位美國記者思維敏捷,善於行動,抓拍能力極強。因此,在他的作品中,經常出現讓我們耳目一新,甚至有時匪夷所思的內容。1944年,他在延安拍到的希特勒和東條英機便令人大吃一驚。

1944年諾曼底登陸後希特勒東條英機現身延安,美國記者有圖有真相

一個戴著納粹臂章,留著經典的小鬍子,另一個有三顆星的日本陸軍上將肩章,看來惟妙惟肖又帶著一絲怪異,21世紀以來流行的“有片片有真相”,在這個問題上好像有些失靈。

1944年,這兩個法西斯巨頭在盟軍的有力打擊下,正處於垂死掙扎的狀態,怎麼會出現在延安呢?

不過他們這一副焦頭爛額的樣子,倒與其際遇頗為吻合。

還好,哈里森·福爾曼在自己的日記中說明了真相——這是延安為慶祝諾曼底登陸勝利,在1944年6月舉行的戲劇演出。

他寫道:

“作為世界反法西斯陣線的一員,延安方面對於這一戰役的勝利也深感鼓舞,因此舉行了盛大的慶祝活動。特別是演藝人員還專門編排了反映諾曼底登陸的劇目,場面恢宏,設計精巧,令人耳目一新。”

這種露天而演員以接近話劇的方式演出的形式,在戰爭年代的記錄中不時可見,被稱作“活報劇”

作為在當地的外國記者,哈里森·福爾曼與駐延安美軍觀察組成員共同觀看了這次演出,無論希特勒還是東條英機,都是由中國演員扮演的,所以紐倫堡和東京的國際法庭不至於到延安去要這兩個戰犯來提審。

諾曼底登陸是盟軍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的重大軍事行動(在這次戰役中,還有少部分中國海軍官兵參加了作戰),隨著英美法等國聯軍在法國西部的登陸,法西斯德國的崩潰速度大大加快。作為反法西斯東方戰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延安和八路軍對此歡欣鼓舞是完全可以想象的。

然而,在當時物質和通訊條件下,這次登陸戰役發生於1944年6月6日,僅僅十幾天之後延安便出現了這樣從道具到演員都幾可亂真的演出,令人不由得為之驚歎。

八路軍的因陋就簡,在這些老照片中也能得到體現,有些甚至讓人啼笑皆非。

1944年諾曼底登陸後希特勒東條英機現身延安,美國記者有圖有真相

幾位小演員任重而道遠,他們手舉的牌子象徵著納粹德國在諾曼底設置的“大西洋壁壘”防線。演員的表情到位,充分體現著德國法西斯官兵的絕望,不過用紙來糊這道防線,極具諷刺意義。

1944年諾曼底登陸後希特勒東條英機現身延安,美國記者有圖有真相

活報劇中東條英機和希特勒互訴苦衷,向對方求援,但把最後一個口袋翻過來,也找不到一文錢了。在他們背後,可以看到毛澤東、丘吉爾、羅斯福等盟軍領袖的畫像,象徵著反法西斯的堅強陣線。

1944年諾曼底登陸後希特勒東條英機現身延安,美國記者有圖有真相

希特勒的服裝依稀可以看出是道具,但東條的軍服和軍刀,一看就是正兒八經的東洋製造,這肯定不是向日本某公司定做的,唯一的來源便是戰場上的繳獲。

1944年諾曼底登陸後希特勒東條英機現身延安,美國記者有圖有真相

這是反映盟軍登陸的場面,兩個戴飛行員頭盔的演員兩手相連舉起,代表著登陸戰艦的船頭,而他們身後身穿海魂衫的兩名“海軍”雙手比出的手勢,則代表他們不是戰士,而是高射炮,這樣的想象力可算豐富。

1944年諾曼底登陸後希特勒東條英機現身延安,美國記者有圖有真相

而頭戴大簷帽,站在“船上”手拄軍刀的,則是歐洲盟軍總司令艾森豪威爾將軍。雖然“艾森豪威爾”的亞洲特徵明顯了些,但那副泰然自若的神態,與那位後來當了美國總統的將軍還真有幾分神似。

只是,艾森豪威爾將軍手拄的,分明是一口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士官生使用的軍刀,不知諾曼底登陸的盟軍從何得來——那顯然是八路軍找不到美國軍刀,臨時又用一把戰利品來充數了。

這部反映諾曼底登陸的作品,正是延安青年藝術劇院推出的“鉅製

七七事變之後,大批進步青年和來自上海、武漢等地的文藝工作者突破重重封鎖來到延安,為紅色文藝事業注入新鮮血液,很多人也在根據地找到了新的藝術靈感。直到今天,看看福爾曼留下的演出劇照,仍能感到當時延安令人驚豔的文藝水準。

可惜的是,哈里森·福爾曼畢竟是個外國人,對這齣劇目的演出人員,編制背景等一無所知,沒能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這不免讓我們感到有些遺憾。我想看了這些照片的朋友們和我一樣,一定也很想知道在那個時代到底是什麼人在延安演繹了希特勒、東條英機和艾森豪威爾。

有意思的是,這個遺憾在無意中得到了彌補。

2018年初夏,採訪原八路軍炮校政治部主任袁光將軍的女兒袁塞沙女士時,當她看到其中一張演出照片時,忽然驚呼起來:

“這不是我媽媽嗎?!”“哈哈,我還是頭一次見到她在演出中的樣子呀。”

袁塞沙大姐的母親劉明學,是四川瀘州人,1937年參加抗日旅外劇隊,後赴延安,由於她長得有點兒像蘇聯人,得了個外號叫“劉波夫”,她還是劇團銀行的負責人,所以又被稱為“劉經理”,是延安聯政宣傳隊和青年藝術劇團的支柱演員之一。

1944年諾曼底登陸後希特勒東條英機現身延安,美國記者有圖有真相

根據袁塞沙女士的辨認,這張演員入場的照片內,四民高舉盟軍旗幟的女演員中,右側上身穿白色演出服的,便是她的母親劉明學。

難道參加演出的,便是她所在的演出團體?

“當然了。”袁塞沙女士翻到另一張照片,指著照片上的一張橫幅給我看。

1944年諾曼底登陸後希特勒東條英機現身延安,美國記者有圖有真相

在希特勒的“大西洋壁壘”背後,可以輕易地看到“聯政宣傳隊”的橫幅呢!

這一下子為打破謎團提供了曙光,莫非這些在延安演繹諾曼底登陸的,便是當時聯政宣傳隊的演員?

帶著這個疑問,我們找到了原延安青年藝術劇院劇務部主任戴碧湘的夫人周翠翹,她向我們提供了更多的情況。

周老師首先向我們出示了一張照片,這張照片發表在1990年出版的《高原演出六年》一書中,反映的是聯政宣傳隊這年在延安表演活報劇《開闢第二戰場》的情景。

1944年諾曼底登陸後希特勒東條英機現身延安,美國記者有圖有真相

這張照片上,船頭、艾森豪威爾、“高射炮”都依稀可辨,說明這正是哈里森·福爾曼拍攝的那次演出,而這部活報劇的名字,便叫作《開闢第二戰場》。

1944年諾曼底登陸後希特勒東條英機現身延安,美國記者有圖有真相

對比美國記者拍攝的照片,可以看到這顯然是同一場景。

她也證明了,這部在當時堪稱“鉅作”的作品,正是聯政宣傳隊中延安“青藝”,即延安青年藝術劇院的作品,很多後來中國青年藝術劇院的重要人物,都參加了演出。

旅外劇隊、聯政宣傳隊……那些戰爭年代的重要文化團體

這樣一來,我們就需要介紹一下此前提到的旅外劇隊、聯政宣傳隊、延安青年藝術劇院和中國青年藝術劇院的關係了。

1旅外劇隊

旅外劇隊,全名四川旅外劇人抗敵演劇隊,主要成員是從滬寧撤退的影劇人員,如吳雪、戴碧翔、陳戈等。

他們在1937年冬得到四川抗日將領劉湘的資助成立於漢口,武漢淪陷後入川宣傳抗戰。這是中國共產黨支持下誕生的一支進步演劇隊伍,之所以如此定名,是為了表明這是一群在省外從事戲劇事業的四川人,如今組成一支劇隊回川宣傳抗日來了,籍此增進同四川觀眾的關係。

這支進步劇隊經過改組,於1940年國民黨在山西掀起反共高潮之際轉赴延安,成為當地重要的文化團體。

2延安青年藝術劇院

而延安青年藝術劇院,則是1940年由旅外劇隊、小小劇團、西北青年救國聯合會戰地工作團等幾個團體共同組建的,一度用名西北青年救國聯合會總劇團,1941年改稱“青藝”。

主要負責人是高沂(建國後曾任教育部副部長)、吳雪、丁洪(建國後曾任瀋陽軍區文化部副部長)等。這個劇團在併入聯政宣傳隊後,約於1943年底至1944年秋結束。

1944年諾曼底登陸後希特勒東條英機現身延安,美國記者有圖有真相

延安的演劇人員在排練。

3聯政宣傳隊

聯政宣傳隊,全稱“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政治部宣傳隊”,成立於1943年,是由延安青年藝術劇院和部隊藝術工作團合併組成的。

它的成立,與1942年中央軍委設立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司令部(司令員賀龍)有關,由聯政宣傳部長肖向榮負責,是抗日戰爭後期陝甘寧水平最高,最活躍的藝術團體之一。

4中國青年藝術劇院

而中國青年藝術劇院則是我國至今與人藝齊名的文藝單位。1946年,聯政宣傳隊到達東北的人員組成“東北文工二團”在建國後分成了兩個單位,便是中國青年藝術劇院和中國兒童劇院。

中國青年藝術劇院繼承了延安青年藝術劇院的簡稱,也被稱為“青藝”,王牌戲是《抓壯丁》,這部抗日戰爭中誕生的名劇,後來被拍成電影,享譽數十年之久。

這部“活報劇”算得上是大腕雲集

讓我們把希特勒和抓壯丁聯繫起來的,便是活報劇中希特勒的扮演者吳雪,他既是延安青藝的副院長,也擔任過中國青年藝術劇院的院長。

1944年諾曼底登陸後希特勒東條英機現身延安,美國記者有圖有真相

吳雪,四川廣安人,本名吳開元,是電影《抓壯丁》中男主角李老栓的扮演者。

同時,他也是這部電影的原創和編劇,事實上,延安青年藝術劇院排演的話劇《抓壯丁》,便是他根據蒐集到的一個故事改編的。

他曾擔任旅外劇團的團長,在延安青藝導演和主演《塞上風雲》、《雷雨》、《偽君子》、《上海屋簷下》等劇目,歷任延安西北青年救國會總劇團團長、延安青年藝術劇院副院長等職。不過,還是很少有人想到他還能演希特勒。

1944年諾曼底登陸後希特勒東條英機現身延安,美國記者有圖有真相

畢竟,這二者的形象差別太大了。

然而,作為熟悉他的老同事,周碧翹還是一眼就把他認了出來:“看那個大鼻子,不是吳雪,還能是誰啊?”

雖然是一句玩笑話,但吳雪先生飾演的希特勒當然是“四川希特勒”,而這位“四川希特勒”確實有過《抓壯丁》的經歷。

在保留下來的一張延安青藝演出節目清單中,可以看到《慶祝開闢第二戰場》(與《高原演出六年》的記載略有出入)的演出劇目,類型為“大型活報劇”,它清晰地記錄了大部分重要角色的扮演者和主創人員,細細看來,幾乎每個人都在新中國的文藝史上留下了名字。

這個名單分量之重,令人慨嘆!

活報劇是要有音樂伴奏的,這音樂的作曲是李鷹航作詞是田雨,兩位都堪稱中國音樂界的大師。

其中李鷹航是著名作曲家,當時為延安部隊藝術學校音樂系負責人,被稱為“延安唯一會彈三絃的人”,其代表作為《歌頌共產黨》,建國後先後擔任廣州市文化局副局長、中國音樂協會廣州分會主席、中共音協分會臨時黨組書記等職。

田雨本名雷德珍,當時為宣傳隊舞蹈編導,1937年畢業於上海兩江女子體育學院,曾是柔道冠軍,師從吳曉邦學習舞蹈,建國後曾任北京越劇團長兼導演、東方歌舞團副團長。

1944年諾曼底登陸後希特勒東條英機現身延安,美國記者有圖有真相

扮演艾森豪威爾將軍的是延安藝術學校戲劇系主任、延安青藝實驗劇團團長翟強,他是天津人,1935年考入上海戲劇電影研究所,1949年7月調到東北電影製片廠任導演,《中華女兒》、《南海長城》都是他的作品。

扮演東條英機的則是部藝的教員馬瑜(建國後擔任吉林省文聯副主席)。他不但是優秀的演員,而且是劇團的化妝專家,尤其善於使用油彩。

當時延安無論哪個文藝團體演出,都要請馬瑜幫忙做油彩化妝,不過化妝用的凡士林等經常缺貨,於是,煙油子、彩色油墨甚至黃土都成為馬先生的代用品。值得一提的是,《勝利開闢第二戰場》中“希特勒”的小鬍子,便是他的作品。

1944年諾曼底登陸後希特勒東條英機現身延安,美國記者有圖有真相

希特勒找到了,這個戈培爾又是誰呢?可惜名單上沒有記全。

此外,扮演蒙哥馬利的周來(建國後擔任中國兒童劇院院長),扮演汪精衛的宋興中(建國後擔任廣州部隊戰士話劇團團長)等,都是一時才俊。縱覽之餘,令人不禁有“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英雄人物”的感慨。

我想,若是哈里森·福爾曼復生,看到自己拍攝到的竟是如此一批藝術家,一定後悔帶少了膠捲。

而曾經參與節目演出的李力先生(本名李連生),用日記記錄下了這個活報劇排練的日程——盟軍在1944年6月6日開始登陸,聯政宣傳隊竟然在6月11日便開始排練本劇,6月14日便進行了演出(李力並記述現場有外國記者,拍了不少照片而去),這還沒有計算編劇和配樂的時間,考慮到劇目的複雜度,服裝道具的難度,以及絕佳自然的表演,這簡直是穿越式的速度。

是的,我們中國不是一直在用這樣的速度追趕著世界的先進水平嗎?從幾張照片找出這樣一個塵封的答案,揭開七十多年前的一段歷史回憶,應該說,這本身便是一個神奇的過程。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