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迷信的香港警察不算好警察:警長開槍失靈被殺竟是因爲鬼上身?

香港英皇時代的神秘命案

對香港這個彈丸之地來說,槍是一種很令人緊張的武器,偏偏紫荊花之城卻槍聲不斷。

有些發生在香港的槍戰案件,現在已經沒有人記得了,但當時可算轟動一時,即便今天警界的朋友看到,仍感嘆極有教育意義。

例如,1984年1月16日,港島卑利街槍聲突起,周圍的人驚詫之中看到兩名警察滿身浴血,倒在街頭——根據此後報道,他們分別是香港中央警署的資深警探謝燦(探長)和馬直鎏(警長),當天兩人奉命巡邏,是一對拍檔,不料竟雙雙死於非命。

根據現場勘查,馬直鎏身中三刀,頸動脈被切斷已經死亡,而謝燦手槍中的七發子彈已打出六發,自己眉心中彈,奄奄一息,熬過數日後終因傷重不治。進一步勘查證明謝燦所中子彈竟然出自馬直鎏的佩槍,而馬的佩槍則不知去向。

案件離奇迷亂,一時各種傳說紛紛產生,而不久兇犯林浩義便被名探葉苞福活捉,更讓這起案件增添了一層神秘色彩。

不迷信的香港警察不算好警察:警長開槍失靈被殺竟是因為鬼上身?

▲ 卑利路槍擊案發生時香港警察的佩槍

這起案件網絡上有所描述,但兇犯殺人次序寫錯了,因此便有些不合邏輯。老馮看過這個案子的案卷,哀嘆只能說兩名香港同行的運氣太糟糕了。

說他們運氣糟糕,可以說從這次巡邏前便開始了。卑利街屬於舊城區,是一條連接皇后大街的上坡道路,由於不能行車,故此五百多米長的道路兩側建築錯綜複雜,多半是居民自己搭蓋,很是雜亂,治安案件頻發。

此案發生前不久,馬直鎏曾經在此處巡邏時遇到一名偷車賊,在鳴槍警告無效,對方試圖襲警時將其當場擊斃。

按說警察即便擊斃歹徒,通常也要通過調查才能證明無辜,這需要一定的時間,過後還要進行心理輔導。

然而馬這次出擊動作果斷,處置流程清晰,人證物證俱在,事情很快便結案了,而由於屬於資深警員,據說馬十分自信,表示沒有必要進行心理輔導,便繼續執行巡邏任務了。

如果這一切不是進行得如此之快,他本來不會遇到案犯,也就未必會發生槍戰了。

而按照老馮的看法,馬直鎏很可能便死在這個過於自信上了——他在巡邏中單槍匹馬遇到了案犯林浩義。

根據香港警方的記錄,謝、馬兩人本來是一起巡邏的,走到中間卻分開了,原因至今不知道(老馮說馬直鎏可能死在過於自信上,指的不是這個),也正是這次分開行動,讓他們失去了面對林浩義時的人數優勢。

那麼,林浩義又是誰呢?

林浩義是香港警方已經緝拿三年未獲的“半山狂魔”。

香港電影曾有一段時間盛行警探片,不過後來有人爆料拍攝這些片子的電影公司很多是黑社會出身,涉嫌洗錢,除了邵氏等幾家大影廠外,若干影星也和黑社會有著撕扯不清的關係。因此,正氣凜然的英雄警官,鬧不好扮演者在江湖上則是某位老大。初識這一點,難免令人對香港警察的形象產生消極印象。

然而,演戲是不能當真的。真實的歷史,可能遠比他們演繹的更多光明。

不迷信的香港警察不算好警察:警長開槍失靈被殺竟是因為鬼上身?

看過《魔都風雲》的朋友,或許都會對任達華先生扮演的黑社會老大印象深刻,但很少有人知道,任達華的父親和兄長都是香港警察,而且父親還在執行任務中被同僚錯殺,是香港警界著名的悲劇英雄。

演警察的可能涉黑,演黑老大的卻是警察世家。任達華的家世,揭示著在任何一個時代和地點,都不乏英雄與犧牲的存在,他的父親如此,卑利街槍戰中殉職的謝燦和馬直鎏也是如此,他們是在遭遇兇犯林浩義時被其殺害的。

在八十年代前期,香港半山一帶多次有單身女性報案,稱出行時遭到持刀歹徒的搶劫——雖然香港號稱寸土寸金之地,但指的是沿海較為平坦的地區,到了山上就不是這個價錢——香港的山坡上都是富豪別墅,寸金都買不到寸土了。

只是從山下通往半山途中的地方當時尚有治安死角,因此歹案時發,因這一連串持刀搶劫案久久未破,時人稱當時香港藏著一個“半山狂魔”。

這一系列的持刀搶劫案,經警方偵查被合併為一人所為,但因案犯很善於和警方捉迷藏,一直未能將其緝獲。

這個“械劫慣匪”“半山狂魔”,便是家住荔枝灣的林浩義。

此人在警方記錄中並無前科,在鄰里間顯得低調沉悶,卻不料竟然有著截然相反的另一面。他在搶劫中下手狠毒,冷血無情,這次襲殺警察事件後幾天,他又在剛落成的鷹君中心(Great Eagle Center)寫字樓電梯中試圖搶劫一名叫做陳保瓊的女文員。

在遇到對方頑強抵抗時,林浩義揮刀將陳割喉而死,其殘忍可見一斑。

不迷信的香港警察不算好警察:警長開槍失靈被殺竟是因為鬼上身?

▲ 1983年落成的鷹君中心寫字樓

卑利路正是通往半山的,馬直鎏遇到林浩義時,他剛剛完成了一起搶劫,正在下山途中。根據目擊者的描述,面對警察,林浩義流露出的一絲慌亂和他身上背的女士揹包讓馬直鎏立即令其停下接受盤問。同時,馬一面上前盤查,一面呼叫走另一條路巡邏的謝燦趕來支援,兩人距離不到一百米。

這幾乎是一個老鷹對雛雞的力量對比,警界內部評價,馬直鎏是一名以經驗豐富和穩重著稱的老警察,且近處便有拍檔,而林浩義雖然惡名昭彰,但他此前的搶劫都是搶錢劫色卻沒有暴力殺人的經歷,此後兩三分鐘內發生的事情令人匪夷所思。

按照馬直鎏的命令,林浩義將揹包放下,順從地站在了一邊。可能是這個假象使馬誤認為此人是個普通竊賊,沒有等待拍檔謝燦的到來便獨自開始盤查。他令林浩義打開揹包,準備檢查內部物品。林浩義便單手拉開揹包的拉鍊。

正當馬探頭觀看時,林浩義卻突然從揹包夾層中抽出一口薄而鋒利的工具刀,一刀便割在了馬的頸部。

法醫的勘查表明,這一刀切斷了馬的右側頸動脈,並拖開氣管,已是致命的一刀。而林浩義並沒有就此罷休,又對倒地的馬直鎏連刺兩刀。馬直鎏倒在血泊中,僅剩手腳還在抽搐。

目擊者稱馬直鎏當時反應並不慢,在對方抽刀的瞬間已經拔槍在手,甚至打開了保險,只是沒有射出子彈便被刺中。按說,作為一名久經訓練的老警察,在面對單人盤查這樣的危險人物的時候必定有較高的警惕,怎麼會出現刀比槍快這樣的情況呢?這多少有些不正常。

不迷信的香港警察不算好警察:警長開槍失靈被殺竟是因為鬼上身?

▲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香港警察一般佩的是SW.38左輪手槍,這種槍有著射擊效率高,反應快,不怕卡殼的優點

刀刺馬直鎏警官之後,林浩義開始奔逃,但此時路人的尖叫和呼喊讓正在趕來接應的謝燦探長意識到發生了意外。他拔出手槍朝出事現場緊急趕來,正看到林浩義迎面而來。

從現場情況來看,兩人遭遇時正跑在同一道樓梯上,相向而行。依靠經驗謝探長當即判斷出林浩義的身份,果斷鳴槍喝令其站住。

謝探長沒有想到的是,林浩義在逃跑之前撿起了馬直鎏警官的手槍,此時不但沒有掉頭逃跑,反而舉槍衝了過來。

沒有猶豫,謝探長一面開槍一面朝林浩義衝去,而林浩義也毫不示弱地開槍反擊。

雙方在短距離內共開了十槍——林浩義四槍,謝燦六槍。意外的是射擊訓練超過千發的謝燦探長竟一槍未中,而林浩義的四槍中卻有一槍正中謝探長的印堂。

這隻能用天意來形容了——林浩義並沒有手槍射擊經驗,如果不是馬直鎏的手槍被他搶到前已經打開了保險,他連開保險都不會,然而,這樣一個傢伙卻仗著殺人後的一股凶氣迎面和警方對射,而且鬼使神差地擊中了謝警長。謝警長中彈倒地,林浩義踏過他的身體逃之夭夭。

這又是一個不可思議的結果,如果馬直鎏警長及時打響了他的槍,此後的悲劇就都不會發生了。

“他們說是因為馬警長前些天射殺的那個死鬼把槍機HOLD住了。”老馮聳聳肩說出了香港警察的解釋,看我露出無法理解的表情,又補了一句,“也有些道理。”

嗯?這可不像老馮的話啊,我記得老馮很多次對香港警察的職業素質表示讚揚,同時,對他們的迷信可是有些不屑一顧的。

老馮看我誤會了,連忙解釋:

“我這可不是封建迷信,而是說這位馬警長可能吃了過分自信的虧——上一次射殺那個嫌疑人後,他自認為心理素質好不用輔導,其實很可能還是有心理陰影的,畢竟這是打死一個活生生的人嘛。平時看不出來,遇到林浩義的時候,心理陰影可能使馬警長開槍的一瞬間產生了猶豫,他很清楚這一槍打出去又是一條人命啊。”

是瞬間猶疑導致了刀比槍快的結果?由於馬警長已經殉職,這已經沒法查對了,但卻是一個符合邏輯的推論。

不迷信的香港警察不算好警察:警長開槍失靈被殺竟是因為鬼上身?

香港警察為兩位同行舉行了隆重的葬禮,此案最終幸運告破——或許殺警的刺激引發了林浩義的兇性,幾天後他在鷹君中心再次行搶並殺人,而連殺三人導致的情緒失控使他對自己太太說出了真相。

被驚嚇過度的太太隨即報警,林浩義因此被捕——由於知道這是一個危險的兇犯,逮捕他是由名探葉苞福帶隊的,結果有驚無險,順利將其抓捕歸案,馬直鎏的佩槍也被追回。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