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年前的美國商船怎麼在貿易戰中夾縫求生?

世界盃期間,在世界範圍內另一場殘酷的戰爭正在如火如荼。中美貿易之爭已經跨越了大國政治的領域,成為老百姓坊間熱議的焦點。7月6日,滿載著美國大豆的“珀伽索斯峰”(Pegasus Peak)號開足馬力,力圖趕在美國啟動新一輪懲罰性關稅之前趕到大連港,但很可惜的是,在全世界的關注下,“最後一艘來自美國的船”最終沒能在預定時間到達,很可能要交納中國對美國大豆施加的同樣程度的反制性關稅。

200年前的美國商船怎麼在貿易戰中夾縫求生?

“珀伽索斯峰”號的行程無疑是一出生死時速,同時也是美國商人的闖關大行動。在巨大利益的趨勢下,國傢什麼的都放在一邊,先把砍頭的錢給賺了。這就是商人該有的本分。

回望200年多年前的美國,也曾實行過不利於大商人的“封港令”,禁止美國船隻駛向中國貿易,這個政策遭到了幾乎所有依靠中美貿易發財的商人的反對,他們想盡一切辦法要突破政府的封鎖。今天我們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個大背景之下。

故事的主人公叫約翰·雅各布·阿斯特,原來只是個屠夫的兒子,21歲移民紐約,靠售賣哥哥在倫敦製作的樂器為生。

200年前的美國商船怎麼在貿易戰中夾縫求生?

阿斯特像

這一年是1784年,英軍撤出紐約的第二年,美國的商船“中國皇后號”滿載著中國人需要的30噸西洋參、2萬西班牙銀幣、一箱皮毛(主要是海狸毛)以及其他貨物駛往中國。

建國初期的美國,西進運動方興未艾,貫通南北的太平洋鐵路竣工要到1869年。所以,要從紐約到廣州,得穿越大西洋、印度洋,來到澳門再到廣州。

200年前的美國商船怎麼在貿易戰中夾縫求生?

不過,6個月漫長的海上航行是值得的,中國皇后號換到了700箱武夷茶、100箱熙春茶(Hyson Tea,一種來自安徽的綠茶),2萬匹南京棉布和大量瓷器,這些貨物到達紐約之後迅速銷售一空,獲得了30727美元的回報(相當於今天的6000萬美元),超過了投資額的25%。

200年前的美國商船怎麼在貿易戰中夾縫求生?

中國皇后號抵達黃埔

“中國皇后號”首航的成功,讓美國陷入“中國熱”。據說,“全美各地,哪怕只有一條能通行5人帆船的小溪,都在計劃前往遠東的貿易。”阿斯特也是狂熱的一份子,他很快放棄了樂器買賣,轉身成了一個專門對華貿易的商人。

他賣點什麼好呢?貿易是各取所需,關鍵是能弄到中國人需要的東西。

在中國皇后號上搭載的商品中,西洋參是清朝的大宗進口貨物,中國人以參作為藥材和補品由來已久,在最初的黨參(產自上黨地區)被消耗殆盡後,江南的富人開始進口東北人參,明代從海上貿易中賺取的白銀就這樣流入了原本落後的女真人手裡,直接推動了女真部落的發展和壯大,清軍入關代替了明朝。很快,東北人參也成了瀕危品種,朝廷限量開發,18世紀初期,外國人在加拿大發現了西洋參,自此以後,它就成為了吃不到東北人參的中國人的替代品。

200年前的美國商船怎麼在貿易戰中夾縫求生?

“提氣去乏”西洋參

同樣對中國人有吸引力的是皮毛,可以製成華麗保暖的皮衣和皮帽。北美綿長的海岸線和島嶼上,繁衍生息著海獺和海豹,它們就等著人類走過去抓起來做成帽子呢。

200年前的美國商船怎麼在貿易戰中夾縫求生?

海獺皮很適合做成帽子

阿斯特一開始和人合股,購買商品寄放在前往中國的船隻上委託他人做交易,再向自己的客戶兜售中國的絲綢和茶葉。19世紀初,他組建了自己的對華貿易船隊。阿斯特成功趕上了“中國熱”,在遠東貿易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為美國第一個千萬富翁,別人口中的“對華貿易王子”,資產最高時,如換成現在的美元,達到1150億美元的身家。

在嘗過中美貿易的巨大好處之後,任誰也不會輕易放棄。但巨大的陰影長期以來一直籠罩著包括阿斯特在內的美國外貿商,那就是英美兩國之間的跨洋貿易競爭。

18世紀末,美國商船到達廣州的時候,英國人已經是東亞的絕對霸主了。無論是商船數量、貨物總量還是交易總額,美國都無法和英國人競爭。可是美國人有靈活的商業機制,鑽空子的能力遠超腐朽的英國東印度公司,給英國人造成很大的麻煩。19世紀末,英國人開始在海上攔截美國商船,聲稱美國船員是英國的逃兵,很多時候美國人只能忍氣吞聲。

1807年6月22日,美國護衛艦“切薩皮克”號剛剛駛離弗吉尼亞諾福克港,英國皇家海軍“利奧波德”號就來了,找逃兵。再被拒絕之後,英國皇家海軍近距離炮轟了“切薩皮克”號,強行帶走了4名船員。

200年前的美國商船怎麼在貿易戰中夾縫求生?

英國海軍向切薩皮克號開炮

這一事件讓美國人非常憤怒,但傑弗遜總統並沒有宣佈對英宣戰,而是非常“曲線救國”地宣佈封港(Embargo Act of 1807),禁止一切美國船駛往外國港口,外國船隻也不能從美國購買貨物。

他的想法是完全切斷貿易,打擊英國經濟,從而使對方尊重美國的獨立性。可是美國外貿商坐不住了。殺敵1000,自損2333啊。

200年前的美國商船怎麼在貿易戰中夾縫求生?

傑弗遜總統

封港於1807年12月22日生效,阿斯特心急如焚。商人每一個毛孔裡流得都是骯髒的血液,民族大義面前居然還只顧著自己的私利。可是沒辦法呀,諾大的家業要維持下去,中美貿易就是持續不斷的血液。

怎麼辦呢?阿斯特自有妙計。他委託好友致信傑弗遜總統,說有個中國好朋友文鍾是中國大商人,同時也是個大官,幾個月前來美國,突聞家裡老父親病了,他急著要回去照顧,希望政府能夠網開一面放他回去。

傑弗遜也沒有細察,就同意了這個“正當的”請求。沒想到,這位名叫文鐘的中國商人居然隨船購買了4-5萬美元的貨物,人們開始懷疑他的真實身份。其他商人也不傻,一打聽文鍾乘坐的是阿斯特家的“海狸號”,這不是很明顯了嘛。

於是大家非常激動,紛紛致信給傑弗遜告阿斯特的狀,可是准許令是總統自己籤的,總不能說收回就收回。接下來,媒體也攪合進來,《紐約公報和廣告人》刊發了一個諷刺性的廣告,說現誠招“滿大人”,懸賞2-5萬美元,以便在封港令下獲得總統許可開船從紐約出發到廣州。如果申請者過多,則家中父親最年長的將獲得優先考慮。

200年前的美國商船怎麼在貿易戰中夾縫求生?

19世紀的美國人恐怕是對中國人的長相有什麼誤解

諷刺歸諷刺,阿斯特的船還是走了,10個月之後,商船返回,帶來了20萬美元的利潤,羨煞旁商。

商人總是以自身利益出發去看待這個世界的政治局勢,就像200年前開往廣州的“海狸號”,或是200年後發往大連的大豆。

傑弗遜的封港令搞了一年之後,讓美國元氣大傷,出口從1.08億美元掉到2200萬美元。直到1809年3月,傑弗遜離任前才最終撤銷了這個讓美國商人窒息的政策。阿斯特笑到了最後。

不過,一個商人的偷襲勝利價值不大,英美之間的貿易矛盾沒有解決,國際局勢持續緊張,到最後誰也活不下去。短暫的緩和之後,英美摩擦進一步升級,發生了1812年戰爭,直到雙方簽訂了和解的《根特條約》,英美之間再就沒打過仗。去掉了英國的遏制,有了和平穩定的外部環境,美國外貿商真是笑開了花。應該說,19世紀以來美國的崛起,和這個條約有很大的關係。

說起美國的阿斯特家族,還有一個很值得說的事情。是關於他的孫輩,也叫約翰·雅各布·阿斯特。1912年4月10日,年僅47歲的阿斯特四世和他懷孕的妻子以及眾多隨從在法國登上了回美國的郵輪,這艘郵輪的名字叫泰坦尼克號。

當船撞上冰山開始下沉的時候,阿斯特幫助放下救生艇,扶著老婆坐好,詢問救生船員自己能否上船。船員說,要先救女人和孩子。於是這位8700萬身家(相當於如今22億美元)的大富豪把位置讓給了兩個害怕的孩子,乖乖地退開,來到甲板上抽菸,最後凍死在海里。他是泰坦尼克號海難中最貴的乘客,你可以在《泰坦尼克號》電影裡看到他。

200年前的美國商船怎麼在貿易戰中夾縫求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