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頭號殺手」晚疫病,如何防治?

馬鈴薯“頭號殺手”晚疫病,如何防治?

馬鈴薯晚疫病是所有植物病害中流行速度最快的一種病害,資料表明,中國每年因晚疫病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10億美元。由於生產上應用的品種多不抗病,目前主要依賴化學藥劑防治晚疫病,所以對晚疫病進行全面預防和精準施藥是關鍵。

馬鈴薯“頭號殺手”晚疫病,如何防治?

△葉面病斑

馬鈴薯葉片受害後,會在葉片邊緣或葉尖產生綠褐色、水漬狀病斑,並出現淺綠色暈圈,若果環境比較潮溼,葉病斑會迅速增大並出現白黴,一般黴層出現在葉背面。如果外部環境比較乾燥病斑則出現變脆、破裂。

馬鈴薯“頭號殺手”晚疫病,如何防治?

△葉背面出現的白色黴層

莖部或葉柄受害會出現褐色條斑,嚴重時葉片萎垂、捲曲,當病情擴展,病斑繞莖或葉柄一週時,病部以上的葉和枝萎垂,嚴重時全株黑腐,全田一片枯焦。塊莖染病生褐色或紫褐色大塊病斑稍凹陷,病部皮下薯肉亦呈現褐色。薯塊染病,常遭雜菌侵入,導致整個薯塊腐爛。薯塊貯藏期間,病害可繼續發展。

馬鈴薯“頭號殺手”晚疫病,如何防治?

△染病的薯塊與莖部

晚疫病作為一種低等真菌病害,主要以菌絲體在薯塊中越冬,也能在溫室、大棚番茄上危害越冬。帶菌種薯是翌年田間發病的主要初侵染源。播種帶菌薯塊後,病菌侵染幼芽、幼莖,形成新的病株,病株上產生的孢子囊,借風雨傳播,進行再侵染,形成發病中心。

馬鈴薯“頭號殺手”晚疫病,如何防治?

△以為發病中心迅速傳播

晚疫病病菌主要隨雨水或灌溉水滲人土中傳染薯塊,較大的晝夜溫差和高溼條件有利於病原菌的生長髮育。相對溼度95%以上,溫度18~23℃條件下發病重。因此,春薯花期前如遇連續陰雨天,發病重。秋薯如遇時晴時雨,霧、露較重,或秋雨連綿,發病也多。地勢低窪、排水不良、管理粗放、偏施氮肥、植株徒長的,發病均偏重。

馬鈴薯“頭號殺手”晚疫病,如何防治?

在晚疫病的防治上需要農業防治與化學防治相結合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證馬鈴薯遠離晚疫病。

農業防治措施建議:

1. 目前市面上70%的主流種薯都是不抗晚疫病的,但是加工品種和早熟品種可以通過調整播種期來避開晚疫病高發期。種薯收穫後需要嚴格剔除病薯、爛薯,播種前催芽需要先晾種,同時需要嚴格剔除病薯,切種薯時需要對切刀進行消毒使用高錳酸鉀或者一般的殺菌劑即可。

2. 種植馬鈴薯最好選擇旱能灌溉、澇能排水的地塊,同時採用大壟和高壟栽培能夠降低田間溼度並提高透光性,合理的增加培土厚度和次數可以減少薯塊裸露,並有效減少被侵染的概率。

農藥防治措施建議:

1. 應在晚疫病病菌侵染前或始發病期用藥,一般現蕾期要噴第一遍藥,根據天氣和發病情況提前或延後噴霧。

2. 晚疫病發病前可選用保護性殺菌劑進行噴霧保護,如用藥前已顯病,第一遍藥要使用兼有治療、剷除和保護作用的藥劑,以便壓低菌源基數。

3. 保護性殺菌劑,發病前噴霧:可選用大生(代森錳鋅)。

4. 內吸治療殺菌劑,可選用銀法利(氟吡菌胺·霜黴威)或阿米西達(嘧菌酯)或阿米多彩(嘧菌酯·百菌清)或凱潤(吡唑嘧菌脂)或百泰(吡唑醚菌酯·代森聯)或凱特(烯酰嗎啉·吡唑醚菌酯)

5. 病害高發區需要在前期噴施保護性殺菌劑代森錳鋅,中後期交替噴施長持效期、內吸性治療劑和保護劑。

來源 金正大農科院 植保所-孫文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