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只當了幾十天皇帝爲什麼有很多民間袁大頭?袁大頭官方使用了多久?

女神劉濤的粉絲


原因其實很簡單,總結起來一句話,銀子是硬通貨。

首先在這之前,國家發佈的貨幣是黃金,白銀,還有銅錢,由於清政府倒臺,他之前發佈的那些銅錢全部失去了作用,這些錢失去政府管控了,有的人印假幣也有的人不拿他當回事兒,這種貨幣自然而然就被淘汰掉,銅這個東西現在來說是工業生產原料,也可以算得上是硬通貨之一,但是在這之前,銅還真的沒啥用,長於一個普通老百姓來講,銅這個玩意兒還真不如鐵。

想到這裡,很多人都會想到另外一個東西,那就是糧食。糧食有的時候確實可以作為一種另類的支付手段,但是糧食的價格是一直波動的,有的時候糧食可能價格一天之內變動三次,這樣的話,那糧食支付你都分不清楚你到底是賺了還是賠了。

就這樣整個中國當時市場上來講,能夠形成有效的支付手段的物體就是銀子,黃金,但是黃金畢竟是少數啊,產量太少了,不可能形成有效的支付手段,在這個時候!中國跟國外進行貿易或者是賠款的時候都是支付的銀子。

但是我們要說啊,那個時候。支付銀兩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一般來講,大家出去都是支付銅錢,但是清政府倒臺了,銅錢失去的效益,這個時候就要支付銀子,古代的銀子並沒有提前的說好到底有多重,一個商賈跑到人家飯店裡面去吃飯,然後老闆要他付錢的時候,她拿出一塊兒銀子,大小不定,(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然後老闆忽視帶和的拿了一把大剪子剪下一小塊兒銀子,然後不停的稱重量,確定完重量以後,再把剩餘的銀子還給商賈,減下來那些銀子叫做散碎銀子,這些銀子你可以拿去用,但是通常來講,老闆的選擇都是等到每年年末或者年尾的時候將這些銀子在重新送到熔鑄廠熔鑄成一個統一的模子。

用銀子支付雖然在當時來講是一種手段,但是賊麻煩,這個時候,新成立的國民政府是袁世凱當政。袁世凱一看這是個問題!我得想辦法解決,而且我解決的時候我得想一點好處,然後,袁世凱就想到了銀幣,銀幣這個東西之前中國跟西方做交易的時候,就已經大量存在了,而且中國古代還是收這種銀幣的,因為這也是銀子,也是可以在中國古代進行流通的,然後袁世凱就把市面上流通的銀子全部統一收歸起來,鑄造成了這種袁大頭,還有一種是孫中山為頭像的孫小頭。

袁大頭的出現,稍微緩解了市場上面混亂的情況,一直到建國初期,袁大頭都是市面上面的硬通貨,這是為什麼?

原因在於即便是政府倒臺了!銀幣本身所蘊含的銀子的價值是客觀存在的,並不像國民黨發佈的那種假幣一樣,沒了國民黨政府的信用這些假幣就成了廢紙一張,久而久之,這種袁大頭逐漸成為了大家衡量商品價值的一種方式,貨幣的價格或許一天一個樣,比如說蔣介石發佈的金元卷,抗戰初期100元的金元券可以買到兩頭牛,但是到了解放戰爭末期,一億都買不到一盒火柴!比起金圓券的價值不定。銀元本身價值是固定的,到後來,銀元並不是一種貨幣,而是一種簡單的以物換物,這些銀子就是一種物品,我交換你手裡的東西,而且白銀這個東西產量是一定的,市場上面不會平白無故多甩一大堆的白銀,所以也能夠保證銀元的價值一直存在。

久而久之,大家就習慣了銀元作為硬通貨的存在。


漩渦鳴人yy


袁世凱雖然說只當了不到一百天的皇帝,可是袁大頭在當時的歷史上是鑄造了不少的,從民國三年開始鑄造,根據記載一直到1929年還在鑄造袁大頭。僅一元的袁大頭就鑄造了近八萬個,值得一提的是在新中國成立初期也曾製造過袁大頭,袁世凱當皇帝的時間不久,可是袁大頭的鑄造量卻是很大的,當然這可不是因為袁世凱多麼的厲害。

在當時民國推出了國幣條例,確定以銀元作為中華民國的貨幣,在民國時期的各種銀元當中,袁大頭是其中含銀量較高的,在當時的歷史中,由於國內的白銀一直不停的外流,國內發行的貨幣也是雜亂不堪,這就導致了國民政府後來推行法幣改革,在當時已經禁止銀元流通,目的就是將白銀收為國有,可是後來在戰爭時期,法幣卻一直貶值,直到崩潰,後來發行金元券的時候更加誇張一個月的時間就一文不值,所以百姓是拒絕使用的。

在看看袁大頭,由於該銀元成色好,分量足,而且還都是統一的規格,自從鑄造出來就深受百姓的喜歡,而且是社會各界都在使用,袁世凱倒臺之後人們也是繼續在用,當然和袁世凱已經沒有關係,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這個錢好用,比較堅挺。

說白了就是國民政府自己無能,導致了後來發行的貨幣百姓不使用,而袁大頭又比較堅挺,所以人們才會一直使用,民國三十五年的時候,官方宣佈停止流通袁大頭,而實際上民間對袁大頭是非常喜愛的,所以人們一直在使用,五零年的時候,還專門鑄造了一批三角袁大頭,運往西藏作為流通貨幣。

值得一提的是,袁大頭是中國歷史上數量最多的銀元,而且流通的時間很長,他在歷史上發揮的作用是很大的,目前有一部分歷史學家認為,袁世凱倒臺的一個原因就是,花費大量國庫的存銀去製造袁大頭。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袁大頭”,又稱“袁世凱像背嘉禾銀幣”,指的是民國發行的,正面採用袁世凱側面像,背面刻有嘉禾圖樣的銀幣。


清末,國內充斥著各種金融貨幣,交易市場極為紊亂。這其中,既有隨著西方侵略而進入國境的外國貨幣,也有由於清廷的衰敗,各省為增強自身財力擅自發行的各式貨幣。據統計,當時國內市場上流通的中外貨幣達百種以上,各有各的流通範圍,規格不一,折算繁瑣,混亂不堪。1911年中華民國成立,孫中山出任臨時大總統,正式提出要把鑄幣權收歸中央政府,宣佈著手整頓幣制。


1912年,袁世凱竊奪大總統的寶座。袁世凱就任大總統後,對幣制改革一事也極為上心。究其原因,大概一來有孫中山”創議錢幣革命“的通電;二來要重點解決北洋政府的軍費問題,鞏固統治;三來他的小算盤也打得噼啪響——趁機把自己的頭像鑄於幣面,以此提升政治地位。


民國三年,北洋政府頒佈《國幣條例》,確立”袁大頭“為中華民國貨幣的地位。這種新式貨幣,形制劃一,重量、成色與法定重量均不逾3‰,發行後迅速被老百姓所認可。1917 年,官方又規定以“袁大頭”為稅收本位幣,更加鞏固了“袁大頭”的第一主幣地位。


“袁大頭”的鑄造量很大。南京造幣廠在民國四年二月至民國五年的近兩年時間內 , 就達379819210元;有資料顯示僅壹元面額的 “袁大頭“ 就鑄造了75000萬枚。

民國三年的 “袁大頭” 至少到1929年還在鑄造。而在軍閥混戰時期,還有各地軍閥私鑄的”袁大頭“,通常質量良莠不齊。最晚的是“O”版三角圓“袁大頭”銀元,是1951年期間由新中國政府鑄造,僅在雲南、西藏等邊陲少數民族地區流通,屬於過渡時期的貨幣。另外目前貨幣收藏市場上的”袁大頭“,也有大量是偽造的。可以說,”袁大頭“是中國近千種近代銀幣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銀元品種,也是近代中國幣制變革中的一個重要角色。


生猛歷史


不管是在歷史記憶裡面,還是影視劇中,我們都會經常看到袁大頭(即通俗意義上的大洋),為什麼整個民國時期大家都喜歡用袁大頭,按道理這樣一種印有已經被否定的政治人物頭像的貨幣早應該被淘汰了,但實際上不管什麼時候袁大頭都是堅挺的,其實這是有原因的。

良心銀元:

首先,在民國各種形式的銀元當中,袁大頭是其中含銀量比較多的一種,按照1914年公佈的《國幣條例》以及《國幣條例施行細則》規定,國幣種類共有銀幣4種,鎳幣一種,國幣以一元銀幣為主幣,以鎳幣為輔幣,其中作為主幣的一元銀幣重量為庫平純銀六錢四分八釐,以銀九銅一摻入其中混合製成,鑄造後的總重量為七錢二分。《國幣條例》頒佈後,在天津、廣東、南京、武漢的造幣廠紛紛開始鑄造袁大頭銀元。因為袁大頭銀元成色好,分量足,並且有統一的規制,一改清朝末年銅元制度混亂的局面,因而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歡迎,只要錢好用,上面印著誰實際上無所謂。

因為鑄造銀元花費了大量的國庫存銀,因此袁世凱政府的財政狀況受到了很大影響,更有說法認為這也是袁世凱政府後來倒臺的一個重要原因。

無法替代:

北京政府結束以後,南京國民政府自然不會再以袁大頭銀元作為國幣,因此開始鑄造印有孫中山頭像和蔣介石頭像的銀元,但是因為鑄造發行量遠遠不及袁大頭,所以並沒有取得與袁大頭一樣的地位,民間仍然繼續使用袁大頭,官方在許多時候也用(比如發軍餉的時候)

這種狀況實際上在新中國成立之後依然持續了兩三年,因為新中國成立初期,大家還沒有建立對人民幣的充分信任,因此袁大頭仍然在使用,但是經過新政府的整頓之後,袁大頭作為一種交易貨幣,最終走向歷史。


青年史學家


袁世凱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北洋軍閥的領袖。他早年發跡於朝鮮,歸國後在天津小站訓練新兵。清末新政期間積極推動政治化改革。

辛亥革命期間逼清帝溥儀退位,以和平方式推翻清朝,袁世凱成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3年鎮壓二次革命,同年當選為首任中華民國大總統。1914年他頒佈了《中華民國約法》,於1915年12月12日,建立了中華帝國,當上了皇帝。但是遭到了全國人民的反對和多方勢力的討伐。1916年3月22日稱帝幾十天的袁世凱被迫宣告退位。

袁世凱只當了幾十天皇帝,為什麼有很多民間的袁大頭呢?

袁大頭是民國時期主要流通的貨幣之一,它是對袁世凱像系列硬幣的口語俗稱,嚴謹點來說,應該叫“袁世凱像背嘉禾銀幣”。

1、當時鑄幣、紙幣規格不一,流通混亂,需要形制劃一的貨幣

從晚清到民國初年,中國貨幣制度經歷了很長一段的混亂時期。國內充斥著各種金融貨幣,鑄幣和紙幣規格不一,交易市場極為混亂。

這期間有隨著西方侵略而進入國境的外國貨幣,也有由於清廷的衰敗,各省為增強自身財力擅自發行的各式貨幣。這些貨幣都各有各的流通範圍,流通混亂,規格不一,折算起來非常的麻煩,也造成了民眾積怨。

當時孫中山出任臨時大總統時,也正式提出了要把鑄幣權收歸中央政府,宣佈著手整頓幣制。

在袁世凱當了大總統後,在幣制改革上也是比較上心。因為有當時孫中山的提議,而且同時他也想借助貨幣改制來解決軍費的問題,所以便決定鑄發國幣。

袁世凱為了提高自己的統治地位,就把他的頭像鑄於貨幣面上,“袁大頭”就由此而來了。

2、圖案新穎、有明確的重量和成色,容易識別,所以快被老百姓所接受

1914年2月,袁世凱頒佈《國幣條約》十三條,決定實行銀本位制度。它的主要內容是規定錢幣的鑄造發行權歸民國政府所有,原先的各個官局所鑄造發行的1元銀元,由民國政府兌換並改鑄。在一定的時期內,承認它們的價值等同於國幣1元的價值。

國幣中的主幣是1元銀元,它的重量是庫平純銀六錢四分八釐,材質是銀佔89%,銅佔10%,錫佔1%,一枚成品銀元的重量是7錢2分。

同時規定的國幣種類有銀幣4種,壹圓、中圓、貳角、壹角。鎳幣一種,五分。銅幣五種,二分、一分、五釐、二釐、一釐。

這些貨幣正面鐫袁世凱側面頭像及發行年號,背面鑄嘉禾紋飾與幣值。當時的換算關係與現在是一樣的,一元等於十角,一角等於十分,一分等於十釐。

袁大頭壹圓銀元幣型規整,圖案新穎,有明確的重量和成色,非常容易識別,而且也很容易換算。所以,袁大頭銀元很快地被老百姓接受,並很快地在全國的範圍內流通。

因為袁大頭壹圓銀幣幣型劃一,成色、重量有嚴格的規定,很快地受到了社會的認同和接受。它在國內金融市場上逐步取代了清朝的龍洋,成為流通領域的主幣。

袁大頭官方使用了多久?

袁大頭由於成色好,分量足,而且還都是統一的規格,所以自從鑄造出來後就深受百姓的喜歡。

袁世凱倒臺之後,人們也是繼續在用袁大頭。當然這時已經跟袁世凱沒有什麼關係了,主要是由於這個錢好用,而且也比較堅挺。

袁大頭是民國三年發行的,一直到民國三十五年的時候,官方宣佈停止流通袁大頭。但實際上民間對袁大頭是非常喜愛的,到五十年代時,還專門鑄造了一批三角袁大頭,僅在雲南、西藏等邊陲少數民族地區流通,也算是過渡時期的貨幣。

“袁大頭”現在在貨幣收藏界被稱為銀元之寶,它是中國近千種近代銀幣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幣種,也是近代中國幣值變革中的一個重要角色。它的通行促進了銀元的統一,同時也為“廢兩改元”做了準備條件。所以它還是有一定的歷史意義的。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民間俗稱的“袁大頭”是袁世凱通過假立憲和偽共和就任臨時大總統之後,為了穩定政局,發展經濟,而在全國範圍內統一幣制的舉措,1914年2月開始鑄造,主幣是壹元銀幣,一枚成品銀元的重量是七錢二分,材質中銀佔89%,銅佔10%,錫佔1%。總的來說就是幣型規整,成色、重量有嚴格的規定,容易識別。再加上圖案是總統側面像,老百姓第一次見啊,比當時流行的清朝的“龍洋”強多了,聽聲音就能辨別出真假,所以很快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和接受,成為流通領域的主貨幣。

袁世凱是僅在1915年12月12日至1916年3月22日間稱帝83天,可後來的中國陷入了軍閥混戰時期,整天打來打去的,誰有閒心管貨幣的事情,袁大頭就一年年的在鑄造。據記載僅壹元的“袁大頭”就鑄造了7.5億枚。1935年,迫於經濟崩潰的壓力,國民政府進行幣制改革,放棄銀本位制,發行法幣,可準備金不足,外匯短缺,加上嚴重的通貨膨脹,法幣急劇貶值,1949年又發行金圓券,可朝令夕改,嚴重超發,短短九個月金圓券就變成了廢紙。電視劇《北平無戰事》就是講述了金圓券從發行到崩潰的這段歷史。於是袁大頭在民間又開始流通。1951年,新中國為了穩定雲南、西藏等邊疆地區的政治與經濟,特別鑄造了一批袁大頭在當地使用,以“O”版和“三角圓”為暗記,後來逐漸被中國人民銀行收兌,民間所剩不多。


今安在的文史情緣


“袁大頭”,又稱“袁世凱像背嘉禾銀幣”,指的是民國發行的,正面採用袁世凱側面像,背面刻有嘉禾圖樣的銀幣。

不管是在歷史記憶裡面,還是影視劇中,我們都會經常看到袁大頭(即通俗意義上的大洋),為什麼整個民國時期大家都喜歡用袁大頭,按道理這樣一種印有已經被否定的政治人物頭像的貨幣早應該被淘汰了,但實際上不管什麼時候袁大頭都是堅挺的,其實這是有原因的。

民國清末,由於外國列強的侵略,外國幣在中國行用,失去了貨幣自主權。對內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的控制權日益削弱,各省地方長官為增強各自的財力及擴充軍事力量也紛紛製造和發行貨幣,貨幣金融十分紊亂。

首先,在民國各種形式的銀元當中,袁大頭是其中含銀量比較多的一種,按照1914年公佈的《國幣條例》以及《國幣條例施行細則》規定,國幣種類共有銀幣4種,鎳幣一種,國幣以一元銀幣為主幣,以鎳幣為輔幣。

其中作為主幣的一元銀幣重量為庫平純銀六錢四分八釐,以銀九銅一摻入其中混合製成,鑄造後的總重量為七錢二分。《國幣條例》頒佈後,在天津、廣東、南京、武漢的造幣廠紛紛開始鑄造袁大頭銀元。

因為袁大頭銀元成色好,分量足,並且有統一的規制,一改清朝末年銅元制度混亂的局面,因而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歡迎,只要錢好用,上面印著誰實際上無所謂。

因為鑄造銀元花費了大量的國庫存銀,因此袁世凱政府的財政狀況受到了很大影響,更有說法認為這也是袁世凱政府後來倒臺的一個重要原因。

袁大頭作為我國銀元史上鑄量最多,流通時間較長的銀元,也不可否定它發揮了一定的歷史作用。


抵禦了外國銀元

袁大頭髮行後,廣大民眾願用國幣,不要“洋錢”。如在1919年“五四運動”反帝高潮中,上海錢業公會宣佈使用袁大頭,這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錢幣。

抵禦了國內發行亂象
因當時頒佈的《國幣條例》明確規定:“國幣鑄發權專屬於政府。舊有各官局所鑄發之壹元銀幣,政府以國幣兌換改鑄之。凡公款出入一律用國幣。


統一了幣制
改變了清代長期實行不完全的銀、銅平行本位制的亂象。銀、銅平行本位制是把銀和銅都作為貨幣的材料,分別鑄造成貨幣,但銅製幣規格不很統一,紋銀的鑄造成色、重量的計算單位各地更是各搞一套,這必然形成流通中的幣種繁多、比價不一、換算複雜的局面。袁大頭髮行後,規格、成色統一,並以此為本位,使幣制在一段時間內有所統一,紊亂狀況稍改善。


螞蟻收藏


官方使用了多久不清楚。反正六七十年代,有一回家裡斷糧,母親拿了幾個泛黃的袁大頭和人換的全國糧票,救了全家的命。

後來八十年代,母親又拿的袁大頭找銀匠打的一對手鐲子,當財禮,給我哥結婚的。

等輪到我時,就剩下兩個木碗,上面有奇怪的花紋和看不懂的文字!😂還不讓賣!說是傳家寶!我去哪兒都帶著!哥姐們不敢要,說是父母留給我的!那袁大頭咋沒給我留幾個?😂
這就是那兩木碗!都有木頭蓋子,蓋子也是兩個碗!在另一個地方放著,沒法拍照。其中的一個碗底,有一個"詮”字,也不知是什麼意思。


跳到He中來躲雨


“袁大頭”的鑄造量很大,僅南京造幣廠在民國四年二月至民國五年的近兩年時間內,就達379819210元。還有資料介紹,僅壹元“袁大頭”就鑄造了75000萬枚,民國三年的“袁大頭”至少到1929年還在鑄造,新中國在1949-1951年也鑄造過“袁大頭”。

1914年推出的國幣條例,確定以銀元為中華民國貨幣。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受國際金價及銀價波動的影響,中國國內的白銀不斷外流,銀本位幣制無法持續,且國內的貨幣發行雜亂不堪。1935年,國民政府實行法幣改革,規定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所發行的鈔票為法幣(後加中國農民銀行),並禁止銀元的流通,將白銀收為國有。在抗日戰爭和國共內戰期間,法幣急劇貶值,從而徹底崩潰。由於法幣急劇貶值,1948年8月19日,國民政府再次進行幣制改革。規定金元為本位,開始發行金元券(每金元含純金O.22217克。但是金元券膨脹速度比法幣更快,十個月上漲一百七十萬倍,各地紛紛拒用。民間自動重新使用銀元,國民政府於是使用銀本位幣制,發行銀元券。

國民政府自個無能,就別怪老百姓拿袁大頭做硬通貨。

民國35年幣制改革宣佈停止流通,但真正意義上徹底退出流通領域是上世紀60年代,1950年左右為了穩定西藏,瀋陽和成都造幣廠鑄造了一大批“三角元”大頭,運往西藏當做流通幣,直至上世紀60年代人民幣才漸漸徹底取代袁大頭。


孤狼嘯月31600808


袁大頭流行比較久是因為,民國成立之初,頭緒紛繁。貨幣問題尚無時間作更多的研討。民國元年和二年普通銀幣的幣文和圖案,只有擬議,但都未能及時規定。仍然流通著宣統三年的大淸銀幣。到民國三年,訂定了“中華民國國幣條例”,規定民國三年袁世凱的銀幣為國幣。全國各地按照規定的重量和成色鑄造,流通全國。“袁大頭”銀元從民三、民五、民八、民九、直到民十, 都在鑄造和流通。

直到民國十六年(1927年)北伐戰爭勝利以後,民國政府,取代了北洋軍閥政府,才停止“袁大頭”銀元的鑄造。一度重鑄孫中山開國紀念幣,但仍與“袁大頭”銀元同時流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