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送混凝土質量通病產生的原因及預防措施

在近代社會中,隨著工程技術的不斷進步、提高,傳統的混凝土澆築已經被泵送混凝土所代替,泵送混凝土不僅可以澆築大體積、大跨度、高建築物等的混凝土,而且具有施工速度快、質量高、施工現場佔地少等的優點,提高了工作效率,縮短了工期,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極大的保障了工程質量、進度及投資的控制。在實際的施工中,泵送混凝土如果施工操作不當,往往會造成混凝土的一定質量缺陷,本文介紹了泵送混凝土的常見質量通病產生的原因及預防措施,作為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

1混凝土表面蜂窩、麻面

1.1產生原因

(1)模板漏漿:泵送混凝土是坍落度大於100mm的拌合物,坍落度一般都在150mm左右,如果模板的拼縫不嚴密,在澆築振搗時,由於泵送混凝土的水灰比和用水量較大,容易出現泌水和浮漿,澆築完成拆模後,混凝土表面極易出現蜂窩、麻面、夾渣等外觀質量缺陷。

(2)布料不均:當泵送混凝土施工時,建築物較低時,較容易進行混凝土的布料,而高層建築物(大於15m時)使用布料機澆築混凝土時,作業場地較小,板厚較薄時,極易造成布料不均,混凝土在某處堆積,加之振搗方式錯誤,骨料與水泥漿分離,局部積水,局部骨料嚴重,拆模後經常會出現現蜂窩、麻面、漏筋等質量缺陷,嚴重的甚至會出現狗洞等。

(3)高落差下料:在澆築擋土牆、高大牆板柱時,泵送混凝土的橡膠泵管很難到達指定位置,如果澆築一次性完成,且振搗不密實,混凝土產生離析現象,拆模常會出現蜂窩、麻面等質量缺陷。

(4)氣泡:泵送混凝土由於配合比的原因,多摻加粉煤灰,含砂高,粘性大,澆築振搗完成後,表面多數會出現氣泡,而且不易消散,常常會造成氣孔、麻面等質量缺陷。

1.2預防措施

(1)模板拼縫必須嚴密:安裝模板時,要根據模板的材質選用合適的膠紙和封閉拼縫的材料,對週轉次數較多的模板,一定要定期清理,塗刷隔離劑,封閉拉桿遺留的圓孔及損壞部位,澆築前澆水溼潤,保證拼縫、孔洞嚴密,不漏漿。

(2)泵送混凝土要選用合適的混凝土配合比,合適的坍落度,人員滿足的情況下,小區域作業,完成一段澆築一段,最大程度的保證因布料不均造成的缺陷。

(3)當存在高落差下料時,事先應配備好溜槽或軟管,需要時可設置澆築孔,分層分段澆築,振搗棒要選用合適的長度及符合的功率要求,充分振搗,使混凝土均勻密實。

(4)氣泡的產生應首先對混凝土的各項指標進行檢測,含氣量的測定必須符合規範規定的要求,並保證在澆築時,水平分層澆築,小區域、分塊澆築,振搗密實,浮漿和泌水排除,氣泡消失後再進行覆蓋養護。

2模板脹模及支撐體系失穩

2.1產生原因

使用泵送混凝土由於澆築量比較大,尤其對板、柱結構更加明顯,一次性灌入量大,速度快,加上泵送管路的左右衝擊荷載,造成側模壓力急劇增加,模板如果剛度、強度較差,輕者就會出現變形,尤其根部位置,俗稱“跑模”現象的發生,重者支撐體系失穩,腳手架垮塌,造成人員傷亡。

2.2預防措施

(1)在進行腳手架及模板安裝前,要編制《專項施工方案》,根據現行的施工規範的要求,取值各荷載指標進行計算,審批合格後,按方案搭設、安裝。

(2)澆築泵送混凝土時,要分層分段澆築,每層澆築混凝土的厚度不得大於國家規定的數值,派專人進行查看澆築後模板及支撐體系的變形情況,尤其板牆的根部位置,及時發現,及時進行處理。

3相鄰板接槎不良

3.1產生原因

在澆築泵送混凝土時,由於混凝土運輸車輛無法及時到位,混凝土澆築過多,人員較少等因素的影響,往往會造成已澆築的混凝土已經初凝,在相鄰板的接槎位置,接觸不良,出現高差,嚴重的造成斷板的發生。

3.2預防措施

(1)應安排合理的混凝土運輸車輛,考慮區域道路的交通情況,與混凝土廠家及時保證溝通,具有富餘混凝土澆灌量處於待命狀態。

(2)小區域作業,在澆築泵送混凝土時,根據施工的人員及工作狀態,完成一片,澆築一片,不可“貪得無厭”,大面積澆築完成後,未及時處理而造成混凝土的初凝,直至終凝。

(3)如果混凝土已經終凝,應合理設置伸縮縫,必要時,在澆築完成面設置鋼筋或預埋鐵件,按照鑿毛、清理、溼潤、敷高標號水泥砂漿、澆築新混凝土的原則重新澆築,保證新舊混凝土的粘接牢固。

4觸動鋼筋及預埋件

4.1產生原因

高層建築物的施工,常常使用布料機,混凝土澆築時,操作人員往往需要來回拖動軟管及分區布料,加之人員來回走動,會觸動鋼筋及預埋件,造成偏移,影響工程質量及後續的安裝。

4.2預防措施

鋼筋應儘量綁紮牢固,配以必要的“馬登”鋼筋,在必要的位置進行焊接,保證鋼筋的穩定性;預埋件周邊要設置合理的加強鋼筋,周邊與預埋件固定牢固,必要時,可對周邊進行焊接;在澆築泵送混凝土時,鋼筋上方要設置木板及操作平臺,儘量避免人員直接踩踏鋼筋;拖動軟管時,應儘量遠離鋼筋,不可在鋼筋上直接拖拽,造成鋼筋的移位。

5混凝土表面裂縫

5.1產生原因

泵送混凝土的表面裂縫分為溫度裂縫和收縮裂縫,受泵送混凝土大體積、澆築速度快、入模量大、坍落度大等的特點,混凝土的表面裂縫較多。溫度裂縫,受水泥水化熱的影響,混凝土內部與外界溫差產生溫度差,如對混凝土拆模過早及氣溫變化的影響,表面急劇冷卻收縮,變形受到約束而產生拉應力,當拉應力大於混凝土的極限抗拉強度時就會產生裂縫;收縮裂縫由於混凝土的凝結時間,受水分蒸發及凝結硬化過程,產生塑性和乾燥收縮裂縫。

5.2預防措施

為防止和消除混凝土的塑性收縮和幹縮裂縫,應重點考慮外界的溫度,對夏季高溫施工,應設置遮陽和混凝土降溫措施,如大體積混凝土施工可在混凝土內部設置冷凝水管或設置片石等措施,使混凝土內部的水化熱得到平衡,澆築完成後,及時的進行覆蓋保溫,灑水養護;同時,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在混凝土配合比中使用水化熱比較低的材料或使用部分添加劑,降低混凝土的表面裂縫。

泵送混凝土的應用前景比較廣泛,對混凝土質量的通病進行施工前的預防,是保證後期混凝土外觀質量的有效措施,同時,也是樹立施工企業形象,樹立品牌的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