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在公園廣場裡噼里啪啦甩鞭子的行爲,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傳承!

別提這鞭子了,小區周邊小花園裡老有幾位大爺,一天到晚噼裡啪啦甩的爆裂生猛,過路的人都繞著走,周圍的居民都糟心的很。

現在在公園廣場裡噼裡啪啦甩鞭子的行為,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傳承!


我大概回憶了一下,這甩鞭子的活動主要見於京津冀周邊地區,跟清朝宮廷配置人員的原籍分佈倒是比較一致。清宮內的侍衛都是來自於八旗子弟,他們的後裔分佈在皇城周邊,太監主要來自於現在河北省的保定、廊坊、滄州等地,有沒有以上各地的朋友們回憶佐證一下,上述地區的甩鞭子活動是不是比較流行?

這甩鞭的儀式倒不是出自於清廷,北宋徽宗時期就有記錄,出行的時候就有12名侍衛甩響鞭子,叫做“靜鞭”,鞭子的聲音本身自然很凌厲粗暴,甩響的目的是向周圍莊嚴宣告:趙官家來了,大家請保持安靜,不許大聲喧譁、指指點點!

金國繼承了這套路數,並有所發揚,將之引入大型慶典。

元朝時期把靜鞭套路固定了下來,皇帝步入大殿之前先揮動三下,穩坐之後,升朝之前,再揮動三下,用以顯示皇家威儀。

明朝時期基本沿用了元朝這個做派,揮鞭子的人是錦衣衛,除了禮儀目的,在明朝,鑑於諫者生猛,一個個都跟打了雞血也似,皇帝佬兒心虛氣急,往往這幾根鞭子也會直接上去招呼這幫傢伙。

現在在公園廣場裡噼裡啪啦甩鞭子的行為,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傳承!

清朝的時候上朝前的甩鞭儀式繼續,但甩鞭人由四個縮減為一個,據說這是為了讓鞭聲統一、不那麼雜亂,沒有錦衣衛這種編制,甩鞭子的人也換成了太監,不要小看這份職業,由於人員只有一個,沒有濫竽充數的可能性,每一次揮鞭只許成功、不許失敗,揮不響不僅是有損皇家威儀,萬一引發笑場簡直是給皇家抹黑。所以執鞭人不經幾年的苦練,根本上不了檯面。

現在在公園廣場裡噼裡啪啦甩鞭子的行為,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傳承!

這項活動的傳承搞清楚了吧?

所以大家也就明白為什麼這些老大爺每天噼裡啪啦勤奮練習的理由了吧?

他們都想爭取那唯一的一個名額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