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李彥宏大放厥詞:中國用戶就是賤?

百度李彥宏大放厥詞:中國用戶就是賤?

3月26日,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百度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表示,中國人對隱私問題更加開放,也沒有那麼敏感。如果他們可以用隱私換取便利、安全或者效率,在很多情況下他們是願意的。

表面上看,這話說得還算委婉,但仔細一看其實飽含深意,翻譯過來就是“中國用戶的隱私是廉價的”,甚至可以理解為“中國用戶就是賤”。

李彥宏發表這番言論,正是facebook濫用數據醜聞爆發之際,互聯網用戶數據與隱私話題目前正受到全球格外關注。

很快,社交媒體上網友罵聲一片,直指李彥宏在大放厥詞,甚至“臭不要臉”。

百度李彥宏大放厥詞:中國用戶就是賤?

不得不說,李彥宏這話說得並非沒有道理。作為國內互聯網企業的代表,百度一直走在大數據領域的前列。可以說,中國大數據的誕生與發展歷程,幾乎離不開百度的存在。因此,對這個領域門清的百度,對用戶的心理自然也是摸得最透,如此多年的實踐經驗總結,李彥宏總能沒有發言權?

但我們也要看到,伴隨著互聯網大數據的發展,用戶信息洩露的問題越來越嚴重,隱私侵犯事件已經司空見慣。

我們瀏覽新聞,會發現網站或APP十分懂你,會貼心地給你推送你感興趣的文章;我們購物,出現在你面前的也是與你最近搜索關注過的相關商品;點個外賣,APP也會記憶你的口味,推薦你想吃的菜品與餐廳。讓你印象最深的恐怕還是那些讓你不勝其煩的房產電話、貸款短信。總之,只要你在網絡上留下一點點蛛絲馬跡,屏幕後面就會有一雙無形的眼睛盯著你,洞察一切。

在如今的智能手機時代,企業大量蒐集個人信息的現象更是普遍。絕大多數APP在安裝時,未經用戶選擇就自動獲取了包括精確定位、通信錄、發送短消息等在內的隱私權限。年初鬧得沸沸揚揚的支付寶賬單事件,以及互聯網殺熟事件,只不過是冰山二角。

百度李彥宏大放厥詞:中國用戶就是賤?

有媒體做過報道,通過現場軟件檢測發現,有手機下載了100多個手機應用,其中79個應用悄悄地獲取了用戶定位權限。而“短信和彩信”這一項上,有23個應用可以直接向通信錄上的聯繫人發送短信,有96個應用可以直接發送彩信。點開“電話與聯繫人”一項,有14個應用可以監聽電話和掛斷電話。

在大數據面前,我們每一個人簡直都在裸奔,一絲不掛。可以說,用戶信息洩露,已經到了猖獗的地步。

而這其中,又怎麼少得了百度的身影?百度做過什麼,恐怕用不著再舉魏則西這樣的例子了吧。

所以當扎克伯格滿世界買版面道歉的同時,我們國內的同行非但沒有引以為戒痛定思痛,反而在公開場合大放厥詞,真是勇氣可嘉,心裡就沒點 數。

的確,互聯網發展是時代趨勢。從行業發展來說,對隱私的過度關注確實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大數據分析應用,因為實際上大數據的分析和應用並不關注個例而主要關注整體,卻往往掣肘於獲取數據的許可。但任何一家企業的發展,都不應該建立在侵犯廣大用戶最核心的利益基礎之上。

正如央視評論所言,即使國內用戶的習慣,恰如李彥宏所講,為效率可以放棄隱私,但那並非他們“願意”,而是“不得不”。隨著各色電信詐騙曝光,網站撞庫風險加劇,用戶對於自己的隱私何嘗沒有清醒認識?但完全靠自己捂住隱私,非不為也,不能也。相對應的,一個壟斷平臺比誰都清楚,當“互聯網+”重新界定生活方式,在各色長長的協議上,用戶除了按下“同意”,其實別無選擇。用戶選擇不斷讓渡隱私權、在使用權面前低頭,除了“離不開”,無非是基於這樣一種最後的信念:大公司至少比小公司靠譜,相信他們能夠守護隱私。

但這種信任,這種犧牲隱私的結果是什麼呢?多數時候確實換來了便利,但偶爾也會換來死亡。血淋漓的悲劇已不止一次上演,麻木的中國用戶已不止一次受到刺激,或許離覺醒越來越近。雖然直到現在,那邊facebook股價暴跌,而這邊我們的大百度依然能夠紋絲不動泰然處之,就是那種你看不慣又幹不掉傲嬌的樣子。

實際上,我們的監管部門也多次明確要治理個人信息洩露的現狀,對各種APP、銀行、醫院等收集、使用個人信息也不斷在進行約束。輿論也一直在呼籲對不守法者進行嚴厲懲戒,要完善用戶舉報、取證核實、及時下架、嚴厲懲戒的程序,讓大小企業都能及時收回“越界索權”、過度收集用戶個人信息的手。

但縱然有這些努力,依然是按下葫蘆浮起瓢,甚至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套路是常玩常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