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孩子取决于生活习惯!

很多家长对于孩子我们总是能这样听到,你看某某家孩子成绩好,学习好、听话、又得了表扬等等之类的话,一样的学校上学,一样的老师上课,为什么有的同学功课遥遥领先,成了令家长羡慕的尖子生、优秀生、三好生?

有的同学却落后于人,成了班级里的差生?难道是他们智商各有高低?

其实,在孩子学习的路上,智商只起到20%左右的影响作用。智商这东西,很大一部分是由基因决定的,后天“升值潜力”一般。而真正拉开孩子差距、并影响甚至是决定孩子一生的,往往是从小养成的各种习惯。儿童阶段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一个好习惯能成就孩子,一个坏习惯则能伤害孩子。

优秀的孩子取决于生活习惯!

一、让孩子成为守时“靠谱”的人

在班上会有这样两类同学,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一种经常迟到,挨了老师批评家长打骂也不以为然,每天一副懒洋洋的样子。一种总是很早就到教室,摆好用具,静静地坐等老师。就算下暴雨也会湿淋淋地赶去上课。

后者的学习会突飞猛进,而前者一般对学习内容不知所云。其实可以看出也没什么特别之处,但学习对孩子来说,天赋重要,可态度更重要。只要求孩子凡事认真,而认真上课的前提就是守时。

态度决定状态,状态自然决定成绩。有句话说:守时的人不一定优秀,但优秀的人一定很守时。因为守时就代表着自律,有责任心,会让人感觉靠谱、值得信赖,在团队合作和未来发展中更容易获得好机会。对孩子来说,守时代表著有管理时间的能力,有计划、有责任心地学习和生活。

守时,最能看出一个人的教养和修养。细节,永远决定成败,请让孩子从认识时间的那天起,就学会守时。

优秀的孩子取决于生活习惯!

二、培养孩子的秩序感和专注力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保洁师去一户人家整理儿童房,当她到屋里时惊讶无比:到处堆着乱七八糟的书和玩具,衣服随意挂着,书桌上满满当当的,还养着小宠物,房间里的味道一言难尽。

而孩子妈妈却抱怨:“整天逼着他读书,就是不爱读,唉,没办法!”在仓库一样的房间里,孩子怎么可能静下心读书呢?

保洁师开始清理房间,后来孩子也加入进来,扔掉废品,收纳好的有用的东西。几小时后,房间干干净净又整整齐齐的了。孩子满心欢喜地坐到书桌前,津津有味地拿起一本书读起来,甚至忘了保洁师的存在。只是通过整理,就能让孩子集中精力地学习,多么神奇!

哈佛商学院调查发现,课桌干净、整齐的孩子往往成绩优异、性格开朗、做事专注有耐力。而经常丢三落四、拖拉懒散的孩子,基本都没有整理的好习惯。

从小培养孩子整理的好习惯:玩过的玩具放回原处,培养秩序感;自己整理第二天要用的书包,出门前更从容;及时清理书桌和房间的杂物,在整洁的环境里学习,效率更高。

可不要小瞧孩子做这些事的力量!整理不但能锻练孩子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自律能力,还在潜意识中整理内心的情绪垃圾。孩子会整理物品,才能梳理知识;规划好空间,才能规划好人生。

优秀的孩子取决于生活习惯!

三、培养阅读习惯终身受益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不阅读的孩子,就是学习上潜在的差生。”听起来吓人,但不无道理。

据调查,坚持阅读的孩子,学习成绩平均会高出10分以上,80%的高考状元爱好阅读。

一位高考语文得了148分的同学说:书读多了,就会培养出语感。

阅读应始于胎教,妈妈边抚摸肚子,边柔声朗读,让胎儿感知语言的节奏和韵律;1岁左右开始亲子阅读,用睡前的20分钟让孩子享受阅读带来的愉悦;5岁后,可以尝试教孩子认些字,为独立阅读做准备。

爱读书的孩子思想更丰富、成熟,不容易陷入偏见和固执中;爱读书的孩子人格独立,见解独到,不容易盲从。阅读不仅是一个好习惯,更是孩子洞察内心、感知生活的仪式感。

优秀的孩子取决于生活习惯!

四、重视孩子的运动

在学校里有些孩子因为身材瘦小,总是有些胆怯不自信。可以让其孩子多参加一些体育运动比赛,得了名次还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围观。这样孩子不但能慢慢开朗活泼起来,跟同学交往也积极主动。所以重视鼓励孩子多参加体育运动能激发孩子的体能自尊!孩子证明了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建立起了在群体中的自尊和自信,这就是运动的魅力!

西方的一些学校把体育运动视为精英教育,就是因为发现了运动的秘密作用。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让孩子从小坚持一种单项运动或团体运动。放学后不要急着让他埋头写作业,可以跳绳、打羽毛球、拍球等,尽情地活动、宣泄,不仅能释放压力,还有助于长高,预防近视等。

作家村上春树说:正是几十年的长跑塑造了现在的我。运动中产生的对我们至关重要的东西,肉眼无法看到,但心灵可以感觉到。

优秀的孩子取决于生活习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