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美食「七」——饊子

“喝粥泡饊子,辣湯泡饊子,單餅卷饊子……”饊子是一種極其酥脆的油炸食品,口味香脆可口,可作為休閒零食或者正餐。饊子的吃法很多,可以搭配單餅、煎餅,也可泡在稀飯、粥、油茶、辣湯中食用,又酥又脆的饊子絕對稱得上是民間一道美食。

滕州美食「七」——饊子

滕州饊子

饊子古時候稱寒具。2000多年前我國著名的愛國詩人屈原寫的《楚辭.招魂》篇中,就有:“粔籹蜜餌,有餦餭兮”的句子。宋代林洪考證:“粔籹乃蜜面而少潤者”,“餦餭乃寒具食,無可疑也”。北宋大文豪蘇東坡先生曾寫過名為《寒具》的一首詩:“纖手搓成玉數尋,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無輕重,壓褊佳人纏臂金。”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就說:“寒具,即今饊子也,以糯粉和麵,入少鹽,牽索紐捻成環釧之形,油煎食之。

滕州的饊子和外地的不同,外地的饊子個頭很大,饊子條很粗,而且很少起泡。而滕州的則不同,滕州的饊子條比較細,個頭較小,有小氣泡,色澤金黃,閃爍著豆油光澤。因為工序的不同,外地人炸制的饊子多有“疙瘩頭”,滕州的饊子之所以好吃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沒有“疙瘩頭”,不少外地人專門來到滕州購買饊子,為的就是滕州饊子確實有獨到之處。

滕州美食「七」——饊子

滕州饊子

製作饊子要用精麵粉,取適量的精面加少許食鹽用水揉成面坯,也可加幾個雞蛋,這樣和出的面有勁道。然後餳面、切條,再搓成條狀,環繞排滿盆中,就象現在的蚊香一樣,上面灑抹一些食用油。和好後揉成糰子先用東西把它蓋起來醒一段時間,待麵條在盆中醒透,醒好的面清亮油光,色澤誘人。需反覆揉麵,這可是個體力活,一般由男人擔當,另一個人燒火,待彈拉力恰到好處時,將麵條繞在手上,用手來回抻開,撐、繃成粗細均勻一致的饊子條,然後放入油鍋,用筷子輕輕翻動,掌握火候煎熬上色,炸成大把或小把金黃焦脆的饊子。

製作饊子不僅是個體力活,還是個技術活,不但兼顧油溫,更重要是眼裡有活,不能讓饊子夾生,也不能把饊子炸過頭,沒有相當經驗和掌控能力,無法擔當此任。

滕州美食「七」——饊子

滕州饊子

滕州饊子,起源於19世紀末,解放後尤其是改革開放後,饊子作為走親訪友,看望長輩,逢年過節的必備食品。那時的孩子,能吃上一把饊子或饊子渣,就滿滿的幸福感,是無可取代的美味,好象過年一般。

深夜裡,你是我一種慣性的回憶,是我童年的珍藏!!!

(圖片來自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