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分爲18個地區的哈爾濱

哈爾濱,簡稱“哈”,別稱“冰城”,是黑龍江省省會、副省級市、特大城市、中國東北地區中心城市之一,哈爾濱都市圈核心城市,是東北北部交通、政治、經濟、文化、金融中心,也是中國省轄市中陸地管轄面積最大、戶籍人口居第三位的特大城市,地處中國東北平原東北部地區、黑龍江省南部,國家重要的製造業基地。哈爾濱總面積5.31萬平方公里,市轄區面積10198平方公里,轄9個市轄區、7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常住人口1066.5萬人。

劃分為18個地區的哈爾濱

道里區境內松花江自西向東經過,氣候屬於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氣均氣溫3.5℃,年均降水量530毫米。濱洲鐵路、哈長鐵路過境,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是全國十大機場之一。境內名勝古蹟、紀念地有防洪紀念塔、聖·索菲亞教堂、中央大街步行街、李兆麟將軍墓、金兀朮運河、舊石器時代遺址。全區總面積517.2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22.6平方公里。

劃分為18個地區的哈爾濱

南崗(gàng)區是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市轄區,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總面積182.87平方千米,其中城區面積60平方千米。截至2016年底,南崗區轄18個街道、1個鎮、1個民族鎮。2016年,南崗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65.5億元,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

劃分為18個地區的哈爾濱

道外區是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一個市轄區,位於哈爾濱市的中東部。城區東與阿城區、賓縣接壤,西與道里區以濱洲鐵路為界,南接南崗區、香坊區,北與松北區、呼蘭區毗鄰。全區總面積618.6平方公里,截至2010年總人口90.6萬人。轄22個街道辦事處、3個鎮、1個鄉、115個社區和38個行政村。區政府駐北十四道街55號。

劃分為18個地區的哈爾濱

平房區是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一個市轄區,位於哈爾濱市南郊,距市區中心25公里。東與阿城區交界,南與雙城區為鄰,西與南崗區、紅旗鄉接壤,北連香坊區朝陽鎮、黎明街道。面積93.97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14.28平方公里。平房區總人口19.2萬人。平房區轄6個街道、2個鎮:興建街道、保國街道、聯盟街道、友協街道、新疆街道、新偉街道、平房鎮、平新鎮。區政府駐友協大街98號。

劃分為18個地區的哈爾濱

松北區,隸屬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位於松花江北岸,是政區型開發區,國家級生態城區, 國家級“哈爾濱新區”核心承載區,哈爾濱市政府所在地,與國家級高新區—哈爾濱高新區實行統一管理。轄區面積736.8平方公里。松北區屬於中溫帶半溼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冬長夏短,春季乾旱多風,夏季溫暖多雨,秋季短暫早霜,冬季寒冷積雪。截至2018年,松北區下轄7個街道、2個鎮。截至2017年,松北區總人口34.2萬人,其中戶籍人口21.2萬。

劃分為18個地區的哈爾濱

香坊區是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一個市轄區,是哈爾濱市的開埠地和最早的市政區之一,位於哈爾濱市東南部,是四個中心城區之一,區劃面積339.55平方公里,其中,建城區面積96.29平方公里,轄20個街道辦事處,3鎮1鄉,總人口約92萬人。香坊區的景點有:黑龍江省森林植物園、哈爾濱烈士陵園等。

劃分為18個地區的哈爾濱

呼蘭區是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一個市轄區,位於黑龍江省南部,松花江北岸,南瀕江與阿城市、賓縣相望,東臨巴彥縣,西毗肇東市,北接綏化市、蘭西縣。總面積2197平方千米。呼蘭區是20世紀30年代左翼女作家蕭紅的故鄉,素有“江省鄒魯”、“滿洲穀倉”之美譽。

劃分為18個地區的哈爾濱

阿城為阿勒楚喀的簡稱。是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一個市轄區,位於哈爾濱市中心城區東南23公里處,城區於1994年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版畫之鄉”。

劃分為18個地區的哈爾濱

雙城區哈爾濱市的一個市轄區,位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西南部,地處松嫩平原腹部,松花江南岸,地勢呈東高西低,京哈鐵路、拉濱鐵路和同三、京哈、哈前、哈大四條公路以及松花江主航道穿境而過,距哈爾濱中心城區40千米,距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30千米。旅遊景點有承旭樓、魁星樓、觀音寺、雙城堡火車站等。

劃分為18個地區的哈爾濱

依蘭縣是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一個縣,位於黑龍江省中南部。地處三江平原西部。西距哈爾濱市251千米,東距佳木斯市76千米,東距七臺河市91.2千米,總面積4672平方千米。依蘭縣地處小興安嶺、完達山、張廣才嶺延伸地帶。地勢呈西南高,東北低。松花江、牡丹江、倭肯河、巴蘭河四水交匯。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依蘭縣名勝古蹟有遼代五國頭城遺址、金代土城子古城遺址、清代巴彥通要塞遺址、丹清河風景區、慈雲寺、東山怪坡等。

劃分為18個地區的哈爾濱

方正縣,以縣城北之“方正泡”得名。清代,屬吉林將軍轄區。清末,方正泡一帶,屬大通縣(今通河縣)跨江設治管轄。1909年6月2日(清宣統元年四月十五日),清廷批准,將原大通縣所屬江南方正泡地方劃出,設置方正縣,駐方正泡街,隸屬依蘭府。1991年4月,改為哈爾濱市管轄。方正縣境內有同三(同江-三亞)、訥雞(訥河-雞西)高等級公路和鐵通(鐵力-通榆)三大國省幹線在方正縣城交匯。方正縣是全國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技術發源地、國家級銀鯽原種繁育基地、中國方正大米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國家級生態建設示範縣、東北特色僑鄉。

劃分為18個地區的哈爾濱

賓縣是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一個縣,位於黑龍江省南部,東南以分水嶺為界,與方正縣、延壽縣、尚志市接壤,北與巴彥縣、木蘭縣、通河縣隔松花江相望,西以蜚克圖河為界與阿城區為鄰。總面積3844.6平方千米。賓縣地處松花江南岸,張廣才嶺西麓支脈。境內多山地丘陵,地勢南高北低。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年均氣溫3.9℃,年均降水量681毫米。礦藏有銅、大理岩、鐵、金、銀、石墨、石英等。G1011哈同高速、221國道公路過境,松花江沿岸設有3個碼頭。

劃分為18個地區的哈爾濱

巴彥縣位於黑龍江省中部偏南,松嫩平原腹地,松花江中游北岸,距哈爾濱市區87公里。縣境南北長85公里、東西寬72.7公里,幅員3137.7平方公里。巴彥縣還有民間藝術之鄉、紅色革命聖地、中國詩詞之鄉、全國水產魚躍的出口基地縣、全世界非轉基因大豆基地縣、全國體育先進縣、全國法制先進縣等稱號。

劃分為18個地區的哈爾濱

木蘭縣是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一個縣,地處松花江中游北岸,取名於境內木蘭達河,木蘭原於滿語“圍場”之意。北以青峰嶺與慶安縣分界,東與通河縣為鄰,南與賓縣隔江相望,西與巴彥縣毗連。木蘭縣先後被授予全國文明小城鎮示範點、全國文化先進縣、全國 50 個農業生態縣之一、全國生態環境建設示範縣、國家商品糧生產基礎縣、國家綠色優質水稻生產基地。有香磨山、駱駝峰、雞冠山、白楊木水庫等景區。

劃分為18個地區的哈爾濱

通河縣是哈爾濱市的一個縣,位於黑龍江省中部,小興安嶺南麓,松花江中游北岸,全境東西長90公里,南北寬87公里,幅員面積5678平方公里,東連依蘭,西鄰木蘭,南以松花江為界與依蘭、方正、賓縣隔江相望,北以平頂山分水嶺為界與鐵力、慶安接壤。通河縣地勢由北向南傾斜,似"馬蹄形",北部為山區淺山區,中部為低山丘陵和山前臺地;南部是松花江洪積、沖積平原,地處第三積溫帶,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氣溫2.4℃,年均降水量610毫米。

劃分為18個地區的哈爾濱

延壽縣是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的一個縣,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南、東南和西南與尚志縣為鄰,北和東北與方正縣接壤,西北與賓縣毗連。東西長90千米,南北寬65千米,總面積3149.55平方千米。延壽縣語言基本同普通話相似,屬於北方方言系統,但一些話與普通話明顯不同,形成自己獨特的方言。延壽方言主要是受當地滿語的影響,加之四方移民和鄰縣交流諸因素構成。隨著城鎮人口的大量增加和文化的普及提高,老式方言正在加快消失,向普通話靠攏的速度越來越快。地方土語較多,如:棒槌—人參、吊鍋—悶罐、大果子—油條、毛道子—廁所、犁稍子—犁把、地窨子—窩棚、山豆—馬鈴薯、笆籬子—監獄、苞米—玉米、茅樓—廁所、嚼鍋—好吃的等。

劃分為18個地區的哈爾濱

尚志市地處張廣才嶺西麓,地勢東高西低。平均氣溫2.3℃。年均降水量666毫米。森林、冰雪資源豐富,大理石、白粘土、石墨儲量大。濱綏鐵路和綏滿高速公路、301國道、203省道、223省道公路過境。名勝古蹟有亞布力滑雪旅遊度假區、烏吉密景區、尚志景區、萬佛山景區、珠河抗日遊擊隊紀念碑等。東西長約153千米,南北寬約90千米。總面積8910平方千米。

劃分為18個地區的哈爾濱

五常市是黑龍江省的一個省轄縣級市,位於黑龍江省南部。北依阿城區,東、東南與尚志市、海林市和吉林省敦化市毗鄰,南、西南與吉林省舒蘭市、榆樹市接壤,西北與雙城區相連。總面積7512平方千米。東靠張廣才嶺,西、北接連松嫩平原,地勢東南部較高,層巒疊嶂,多森林,中部丘陵起伏,多溝壑。西北部屬平原地帶。大禿頂子山海拔1696米,為黑龍江省最高峰。拉林河從東南流向西北,斜貫境內。建有龍鳳山水庫、磨盤山水庫。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氣溫3℃~4℃,年均降水量500~800毫米。森林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42%。主要礦產有煤、鐵、錳、鋅等。拉濱鐵路、森林鐵路、202國道、203省道、222省道公路穿境而過。景點有鳳凰山國家森林公園、龍江千尺第一瀑、高山溼地等。

劃分為18個地區的哈爾濱

哈爾濱地處東北亞中心地帶,被譽為歐亞大陸橋的明珠,是第一條歐亞大陸橋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樞紐,也是哈大齊工業走廊的起點,也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熱點旅遊城市和國際冰雪文化名城。是國家戰略定位的“沿邊開發開放中心城市”、“東北亞區域中心城市”及“對俄合作中心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