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经典了!为什么我们越来越喜欢听老歌?

太经典了!为什么我们越来越喜欢听老歌?

下晚班回家,坐着末班公交车,依旧找一个靠窗的位置,带上耳机,闭目,我喜欢窗外风吹过脸庞的感觉,柔柔的,淡淡的。

白天的公车总是很嘈杂,各种形形色色的人,说着不同的方言;夜间的末班公交车却来的安静些,大部分人都望着窗外,对于他们而言能赶上末班车是幸运的。公车是孤独的,孤独里的人都喜欢看着窗外飞逝而过的风景,城市的灯红酒绿,车水马龙的双行线,每个人都在这个城市上奋斗,为自己,或是为别人。

太经典了!为什么我们越来越喜欢听老歌?

深夜回家的人,总是有些落寞的,寂寞的人愈思念、愈腼腆。将记忆里的碎片残骸作养分,不断滋生了更多的寂寞。良久,公车师傅放起了CD,是一首老歌。说是老歌,许的是年代久远的寓意吧,一个充满磁性的声音慢慢在车厢里荡漾开来。

绿草苍苍 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 在水一方

……

我愿逆流而上 依偎在她身旁

无奈前有险滩 道路又远又长

我愿顺流而下 找寻她的方向

却见依稀仿佛,她在水的中央.

……

我摘下耳机仔细听这首《在水一方》,费玉清的版本总是来的那样柔情和温润,仿佛他化身歌词中的男子,找寻在水一方的女子,相思之情、笃定之意可见一斑。

音乐还在继续,我看着车里的人,我开始相信每一个望着窗外表情麻木的人心里,都有那么一丝悸动,一种回首“往事一幕幕”的悸动。

太经典了!为什么我们越来越喜欢听老歌?

当城市的浮华和物质的膨胀充斥着我们的内心,城市里看不到完整的天空,每个人都在低着头赶路;而当夜幕降临,寂寞的往事、愁憷的情绪在深夜里隐隐作祟。于是怀旧成了现代人的一种沉湎,一种无法抛弃的震颤。于是那些以往的老歌特别是旧情歌,总是会轻易地俘获我们内心的共鸣。

一首歌在布满了岁月的风尘,饱经了人世的风霜后,就成了老歌。听一听老歌,就像品一则故事,在我们的心中总有一首难忘的歌,不是因为它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而是这首歌在说着你的故事。也许是关于爱,关于离开,关于思念,抑或其他。于是在你面前有故事的老歌,总有丰富的内涵,在面对人生大起大落时也能随遇而安,有所担当。

老歌,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无论是爵士还是流行,亦或摇滚,都有人为之欲罢不能。对细腻情感的刻画,在经历岁月的浸染下,别有一番滋味。

太经典了!为什么我们越来越喜欢听老歌?

在我的心中也有一首老歌的专属位置,那便是罗大佑的《光阴的故事》。曾经你我共同的故事,在光阴里的故事,看着过去,想想未来,试图找回一种我们曾经拥有又失去的感动。罗大佑的歌曲总有一种震撼力,他的一生一路走来跌跌撞撞,路过温暖和眼泪,路过辛酸和痛苦,走的好不辛苦,但是音乐的力量伴随他一直走下去,也伴随着我们一步一步地走下去。

罗大佑的声线并不柔美,他是适合唱老歌的,准确说是适合唱有故事的歌,且不论他的情感不尽人意,也许正是因为缺乏了令人羡慕的“美好姻缘”,在以后的日子里更加坚定地去做一件让自己满意让别人欣慰的事情,坎坷的人生有音乐的相伴方不觉得苦。

太经典了!为什么我们越来越喜欢听老歌?

一首老歌,有时也代表一个人,待后人细品时,方知这才是人生的余味啊!因此一首老歌的意义不仅仅是对往事的追忆,更是一种理想的坚持或是一种执念,一种力量,可以成为心灵的依怙。

一首淡淡的老歌,似乎有着最朴素的生活,一切都是淡淡的,没有华丽的辞藻,即使是重叠的宫商角徵羽几个音也能让人迷恋,谁让我们爱上了这种简单呢?少却了“文字太轻、回忆太重”的束缚,即使路远马亡,也要以安之若素的心态看着一切未知,回忆时就连悲伤和遗憾都显得那么美好。

一首有故事的老歌,无论是唱歌的人还是听歌的人总是能感同身受,尤其是情歌,那些逝去的美好,在歌曲中一次次被证明,对谁的思念,又一次次地被唤醒。

太经典了!为什么我们越来越喜欢听老歌?

伤感寂寞时,我们会听老歌来抚慰心灵,欢快愉悦时刻听老歌,感受经典的魅力。一首歌会让你想起什么,人的一生一定听过不少的歌曲,一个唱歌的人,有的让你过目即忘,有的却和你相伴到老,一直存在你的心里,比如张国荣,比如黄家驹,比如……

我不是歌者,却喜欢用声音记录人生的点滴。那么,那些路过你心里的老歌,如果可以,请用老式的播音机播放,让它回归本源,倘若再来杯有着年代意义的红酒。酒不醉人人自醉,如果陶醉了,喝不完的酒,就让回忆干了它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