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歷史少有的輝煌時刻:戚繼光

如果要問中國歷史上最有骨氣的朝代是哪一個?可能你會說是漢朝,是因為“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也可能你會說唐朝,是因為“滅突厥,掃平西域三十六國,四方稱臣,無人可敵!”。

都說強漢盛唐,漢朝和唐朝的強大當然毋庸置疑,但是要說到最有骨氣,我認為應該是大明朝。因為這是一個唯一沒有和親,沒有結盟,沒有割地,沒有納貢的朝代。即使土木堡之變皇帝被俘虜了,也沒投降。

那麼看似柔弱的明朝為什麼這麼有骨氣呢?

因為明朝皇室有祖訓: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1

翻開中國歷史往回看,我們先說說漢朝:

明朝歷史少有的輝煌時刻:戚繼光

中國自古以來,歷代王朝的滅亡,都與外敵入侵密切相關。鎬京被犬戎攻破時,不但“宗周六師”被殲滅,周天子遷都洛邑時,已經從天下共主淪為中等諸侯。晉朝滅亡,除了內亂給匈奴機會外,還與他們大規模內遷拉低人口比例有關。唐朝亡於藩鎮,吐蕃陳兵河西、威脅關中,回鶻戰和不定,一樣對唐朝之衰亡影響深遠。亡於蒙古前,宋朝已經與遼、夏對峙上百年,並在投入了一半以上的國力,還要繳納為數不小的歲幣。如果沒有西南土司長達數十年的叛亂,沒有農民軍肆虐中原大地,李自成根本不可能攻入北京城。甲午慘敗戳穿了滿清“同治中興”的畫皮,讓李鴻章等人主持的洋務運動徹底破產。唯有著“天下強漢”美譽的大漢帝國,他在滅亡前夕依然打遍周邊無敵手。

明朝歷史少有的輝煌時刻:戚繼光

而漢初,漢高祖劉邦對當時匈奴的實力認識不足,在平城之戰的第一階段的戰事中,因而被冒頓單于一步步引誘到包圍圈中,在四十萬騎兵的重重圍困中艱難熬過七天後,劉邦採用陳平的計謀,向冒頓單于的閼氏(冒頓妻)行賄,才得脫險。此役以後,劉邦才親身領略到了匈奴的強盛。這時的西漢朝廷的兵源稅源有限,經濟力量不足。從具體戰術來看,騎兵的衝擊能力以及機動能力,也都遠優於步兵。同時像韓王信、陳豨等眾多的西漢將帥統領著士兵不斷北上投降匈奴,進一步增強了匈奴的實力,同時也進一步加強了匈奴對中原地區的瞭解。因此冒頓單于就屢屢揮兵南下侵犯漢朝邊境,嚴重威脅以長安為代表的北方地區的安全與穩定。

明朝歷史少有的輝煌時刻:戚繼光

在這樣的強大壓力下,劉敬首先點明瞭當時國家的實際情況:現在天下剛剛太平,人們都已經厭倦了戰爭,都不願再打仗了。明確指出當時西漢沒有戰勝匈奴的經濟基礎和武裝力量。接著劉敬向劉邦提出了他認為唯一可行的與匈奴和好的辦法:和親。他認為:劉邦把嫡長公主嫁給匈奴單于,並送去豐厚的嫁妝,匈奴就會認為這是一件好事而接受。生了孩子就會成為太子,將來就能成為下一代的單于王。結成了親,現在的單于王就是您的女婿,女婿死了您的外孫就成了新的單于王,哪有外孫和外祖父相抗爭的道理,這樣不用出兵打仗,就能使匈奴臣服了。在沒有更好的政策之前,劉邦採納了他的建議,對匈奴實行了和親政策。

所以,漢廷所奉行的“和親”政策的初衷是:爭取長期的和平發展時間,用戰爭以外的方法,逐漸臣服匈奴,或者讓兩個國家能和睦相處。經過秦末的戰亂破壞,西漢初年國家經濟和人口遭到嚴重摧殘,國家實力急劇衰落。因此國家需要長久的和平來進行休養生息,恢復被破壞的經濟,增加人口數量,增加國家財富,增強國家實力。同時國內有異姓王及同姓王等問題需要解決,一個相對穩定的外部環境對當時的國家至關重要。在通過戰爭途徑沒有解決匈奴問題時,那麼納貢將是一個不得不選擇的途徑,而和親就是這種納貢形式的體現。

2

唐朝是當時一個世界級的強國,這是一個不爭是歷史事實,但究竟強到什麼程度呢,這還要與當時周邊以及世界其他國家的情況相比較來分析。與唐朝同時存在的還有兩個世界級強國,一個是突厥,一個是阿拉伯帝國。唐朝與他們都有過接觸並交過戰。

明朝歷史少有的輝煌時刻:戚繼光

唐朝擁有很長時間的太平盛世,國家富強,名將薈萃,軍事力量也不容小覷。唐太宗時期,唐朝開疆擴土,裡海、西域、外蒙古都曾是唐朝的勢力範圍。

明朝歷史少有的輝煌時刻:戚繼光

而唐朝除了和親外,李淵在稱帝前後,不斷地向北突厥大量送禮,以保持北方的安定。

突厥人作為遊牧民族,生性好鬥,又貪戀中原的財物與人力,其自持助李淵稱帝有功,不斷地向唐王朝索取財物,李淵也鑑於天下尚未平定,還顧不上對外經營,便儘量滿足突厥的各種要求。

可即使如此,突厥人仍不滿足,從唐建國至唐太宗即位之初的八年間(武德二年至九年,即619年至626年),突厥曾連續八次入侵中原大地。第一次於武德二年,始畢可汗援助割據北方的劉武周而大舉南侵。

第三次於武德四年,頡利可汗奉楊政道以伐唐。隋朝滅亡後,突厥人把隋煬帝的蕭後及齊王楊睞之子楊政道收留,並立楊政道為隋王,當時跑到突厥境內的中原人,都歸楊政道統管。

第四次於武德五年,頡利可汗再一次入侵太原。

第五次於武德六年,突厥為爭奪馬邑(今山西朔州)與範君璋(劉武周妹夫)而南侵。

第六次於武德六年夏,突厥大舉入侵幽、並、朔、原、渭等州(今河北大興、山西太原、朔州,甘肅固原),秦王李世民屯兵幷州以抵禦突厥入侵。

第七次於武德七年,七月至九月突厥乘楊文幹反叛,又大舉入侵。以兵使範君璋進犯朔、並、忻三州,並有南下進攻長安的勢頭。因此,此時的唐王朝有遷都南下以避突厥屢次入侵之議。後經李世民親自馳騎陣前說和親之事,突厥才受盟退去。

第八次入侵便是被已經成為唐太宗的李世民認為恥辱的——渭水之恥。626年,當“玄武門之變”後,李建成與李元吉在渭北及黃河以北的餘眾皆蠢蠢欲動,而此時關中人心也在動盪不安之時,於是突厥人第八次大舉南侵,並直接兵臨長安城下。

明朝歷史少有的輝煌時刻:戚繼光

此時的長安之兵也不過數萬,而且李世民即位日淺,也不願大動兵戈,乃按照突厥習俗斬殺白馬一匹,與頡利可汗在渭水的灞橋之上發誓結盟。突厥兵擄掠大量的男女財物才退去。

3

細數大統一且超過200年的王朝,雖說漢朝威震四方,但是也對匈奴和親,唐朝和宋朝拋開繁榮和強大不提,和親割地的事情沒有少做,而明朝卻是唯一一個“不納貢,不稱臣,不和親,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王朝。

明朝歷史少有的輝煌時刻:戚繼光

古時候和親作為重要的政權拉攏手段,漢朝王昭君出塞、隋朝義成公主去突厥、唐朝的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等等,這些都是例子,包括後面的清朝更是把和親發揮到了極致,唯獨明朝從不和親,明朝是朱元璋創立的,朱元璋時期是不可能和親的,因為明朝和元朝不死不休,更是打出口號: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紀陳綱,救濟斯民,明朝的任務就是徹底消滅掉這些胡人,和親是不可能了,正是有這樣的思想,雖說明朝到了後期不再是那麼強大了,也從來不拿女人做文章,當時人們有一種和親就是辱國的意識,堂堂明朝公主外嫁藩國是絕對的恥辱,寧可戰,絕不和親!

明朝歷史少有的輝煌時刻:戚繼光

雖說朱元璋把蒙古人趕到草原上放羊去了,但是他們在中原過習慣大爺的生活了,有人伺候,不用勞動就衣來張手飯來張口的,誰願意到草原上過苦日子,他們時時刻刻還做著打回中原的美夢,頻頻的南下騷擾明朝,明朝組織大軍征討時,他們直接跑的無影無蹤十分讓人頭痛,朱元璋就派自己的兒子朱棣去北邊親自鎮守,到了朱棣當了皇帝后,更是狠!直接遷都北京,幾次親征,拿出不滅絕他們誓不罷休的態度。

明朝歷史少有的輝煌時刻:戚繼光

到了明朝末年,由於天災不斷,明朝境內各種起義軍不斷,最後李自成兵臨城下提出只要明朝皇帝答應封他為王,並給他黃金百萬兩,他就嚮明朝皇帝稱臣,且出兵對付後金。

明朝歷史少有的輝煌時刻:戚繼光

一般換做任何一個朝代都會爽快答應,但是作為明朝皇帝朱由檢卻不同意,他認為這樣做可以勾且偷生,但是對不起列祖列宗,隨後殺光女兒老婆,防止他們城破後收到侮辱,更是留下任賊分割朕屍,勿傷百姓一人的遺言,隨後自殺身亡,這種氣節讓無數人敬佩。

明朝歷史少有的輝煌時刻:戚繼光

連君王都要死社稷,還有什麼能夠讓他們屈服呢?而且,明朝歷史上死社稷的可不僅僅只有崇禎朱由檢一位,而是三位。

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禎皇帝沒有逃跑,只是帶著太監王承恩去了紫禁城後的煤山,選擇了自縊殉國,死前留有遺書:“朕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毋傷百姓一人。”

崇禎死後,明朝宗室繼續在南方堅持抗清38年,是歷代亡國後抵抗時間最久的。在這三十八年裡,隆武帝朱聿鍵在汀州被李成棟清軍亂箭射殺,戰死沙場, 一起死的還有皇后和不滿月的皇子。隆武帝的弟弟紹武帝朱聿鐭在廣州被俘,堅決不降,絕食而死。

不僅皇帝如此,明朝臣子們雖然有錢謙益、孫可望這樣的“貳臣”,但更多的是忠臣,明王殉國後不知有多少:

東閣大學士範景文絕食四天,在崇禎死之前一天全家投井而死。

戶部尚書兼侍講學士倪元璐全家十三口全部上吊自殺。

左都御史李邦華,投水自殺。

左都副御史施邦曜自殺。

兵部右侍郎王家彥自殺。

大理寺凌義渠上吊自殺。

庶吉士魏學濂自殺。

刑部右侍郎孟兆祥全家投井自殺,

御史陳良謨全家投井自殺。

史可法守揚州,城破自殺。

劉宗周死杭州。

……

以上這些人中僅後來被追諡有據可考者就多達八千六百多人。

縱觀所有被忽略或誤導的歷史,唯有明朝是被輕視的,明朝的軍隊戰鬥力保持了近300年之久,且大明王朝276年,對外沒有屈膝一星半點。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就是歷史上最後一個漢人建立的大一統中原王朝的骨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