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薏米祛溼邪好一百倍的食物是什麼?

用戶64974324118


相信大家都聽過,溼邪猶如水上之油很難去除掉。溼邪來源於夏天冬天,尤其是夏天,溼邪之氣尤為昌盛。所以夏天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會必備以下幾種食物。

赤小豆薏米水,雖然大家都知道薏米去溼邪比較好,但是也要和赤小豆搭配一起來食用。

我們在做這個吃小豆薏米水的時候,可以剛開始將赤小豆放入鍋中翻炒一下,將赤小豆炮製一下,使它外皮特別容易熬煮。中醫當中講究的是炮製,但是我們可以將鍋燒熱將赤小豆倒入其中,翻炒至表皮酥脆,然後與薏米一起倒入鍋中,熬成赤小豆薏米水。


黃色的食物,如小米粥,南瓜,紅薯,豆漿等等,因為黃色的食物煮肉皮髒,脾主運化,所以在夏天,尤其是這個季節,要多吃一些黃色的食物,早上吃黃色的食物對脾臟特別好。


按時有規律的運動,每週要有五天中等強度的運動,也就是主動走步40分鐘到一個小時,或者是慢跑30分鐘都是可以的。因為在這個時節,夏天稍微一動就會出汗,我們可以通過出汗將身體裡面的廢棄物,以及邪氣排出體外,跑完之後一定要將溼的衣服脫掉,換成乾淨的衣服。

高爽

國家註冊營養技師,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國家三級健康管理師,中藥學學士


吃貨說健康


有句古話叫:“千寒易除,一溼難去。溼性黏濁,如油入面。”溼與寒在一同叫寒溼,與熱在一同叫溼熱,與風在一同叫風溼,與暑在一同就是暑溼。溼邪不去,吃再多的補品、藥品都好像隔靴搔癢,隔山打牛。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以至惡性腫瘤,其實這些病都跟溼邪、痰溼有關。

那麼除溼氣最好的是什麼呢?肯定很多人想到了薏米,薏米是米中第一,一點也不為過。薏米具有豐富的營養和藥用價值,我國古籍對此多有記載。

但是,今天小編要告訴大家的是比薏米除溼氣更加厲害的東西,那就是芡實,不信,我們去看看。

芡實稱為“水中人參”,也叫雞頭米,是一種名貴的中藥材,但營養價值卻不低於藥用價值,因此常被當做食材食用。古藥書中說芡實是“嬰兒食之不老,老人食之延年”的糧菜佳品,它具有“補而不峻”、“防燥不膩”的特點,下面來了解芡實的營養價值和吃芡實的好處。

1,芡實含有多種氨基酸、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樹脂、維生素、粗纖維、胡蘿蔔素、礦物質等。據營養成分分析,每100克芡實含有蛋白質4.4克、澱粉32克、鈣9毫克、磷110毫克等。

2,芡實種仁中還含有抗氧化成分,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

3,芡實是健脾補腎的絕佳首選。中醫說: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所以我們要想氣血充沛,必須要先把脾胃調養好才行。現在有一些人吃一點東西就已經很撐了,消化不良,積食等。

4,芡實的意義還在於可調整脾胃功能,脾胃充實以後,再吃較多的補品或難消化的補藥,人體就能適應了,對身體也就有益無礙了。

芡實常見做法:

1,蓮子芡實湯

蓮子芡實用水泡洗好,薑切片,豬腱肉切件,豬肋骨飛水待用。取一湯鍋,加入適量的水和所有材料,先是大火煲1小時。轉小火煲1.5小時左右,煲至湯色濃濃的,下鹽調味即可飲用。

2,山藥薏米芡實粥

薏米和芡實洗淨後,用清水浸泡2小時以上。山藥去皮,切成薄片,放入淡鹽水中浸泡。將浸泡好的薏米,芡實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煮大約30分鐘。

倒入切片的山藥,繼續煮20分鐘即可。

3,芡實排骨湯

排骨洗淨,然後放入涼水中,大火煮開沸騰3~5分鐘後將水倒掉,目的是去除排骨的血水和減少油脂。洗淨蓮子、芡實、百合、蜜棗所有材料入鍋,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煲1小時。出鍋前下鹽調味即可。

白芡實作為燉湯的一種食材,十分營養。


愛望健康


健康科普,來看看【百科名醫】吧!


中醫認為,春季溼氣重,困住了脾升清降濁功能,使“清氣”不能上升,頭部及四肢沒有足夠的清輕物質來濡養,所以出現頭腦昏沉不清醒,全身困重、疲倦乏力等,親,你需要祛溼了。

提起祛溼,我們首先想到的都是薏米紅豆。沒錯,薏米紅豆在祛溼上有著不可多得的功效。

薏米,在中藥裡稱“薏苡仁”,《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它可以治溼痺,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

赤小豆,是紅色的,紅色入心,因此它還能補心養血,古籍裡記載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說經常吃赤小豆還有減肥的作用。也有明顯的利水、消腫、健脾胃之功效。

推薦食方:用於因脾陽不振、脾失健運引起的溼濁內生、水溼不化,胸水腹水,少尿或洩瀉等症。薏苡仁200克、赤小豆50克、高粱米100克,泡2小時後煮粥。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很多人即使體內溼氣重,也不適合經常喝紅豆薏米水。紅豆和薏米能祛溼,但是薏米性微寒,薏苡仁“寒下滑利”,孕婦少用,尿頻便秘者少用,也不適合陰虛羸瘦者,以防耗傷陰液,助長虛火。

常言道,“千寒易除,一溼難去”。溼性黏濁,如油入面。就是說,溼氣就像滴在麵粉裡的油,想要祛除可沒那麼容易。

除了紅豆薏米,以下食物也可以幫助除溼:

1.玉米:具有調中開胃、降濁利尿等功效,適用於尿路結石或慢性腎炎水腫、高血壓、食慾不振等症。

2.扁豆:具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溼等功效,適用於暑溼吐瀉,脾虛嘔吐、食少便溏、洩瀉水腫、赤白帶下等病症。

3.洋蔥:具有和胃下氣、化溼祛痰、解毒殺蟲等功效,適用於胸悶脘痞、咳嗽痰多、小便不利等病症。

4.冬瓜:具有利水、利溼、解暑、減肥的功效,我們在春天可以用冬瓜煲湯喝(勿去皮)。除了祛溼,想減肥的朋友該注意了,冬瓜還可以減肥,應該多吃。另外,冬瓜偏涼性,女性生理期不要吃,引起痛經。

5.水芹:有清熱利水的功效,適用於小便淋痛、小便出血、帶下等病證。

6.南瓜:具有健脾胃、除溼的功效,我們可以用南瓜煮著吃或做南瓜餅。另外,鯉魚與南瓜相剋,同食會中毒,皮膚病患者不宜多吃。

7.茯苓:具有利水滲溼、促進消化的功效,我們可以用茯苓、豬骨頭或鯉魚煲湯喝以祛溼。

8.車前草:具有清胃熱、利小便、消水腫的功效,我們可以用車前草煮茶喝以祛溼。另外,車前草還具有降低血藥的功效,特別適合高血壓患者。

9.馬齒莧:具有清熱祛溼、散血消腫等功效,適用於急性腸炎、痢疾、尿血、小便熱淋、黃疸、牙齦炎等病症。

除了食物,還有2個最有效的“祛溼”方法!

1.艾灸

艾灸可以溫經散寒、行氣通絡、扶陽固脫、昇陽舉陷。我們身體有很多穴位都可以通過艾灸來祛溼,比如說合谷、足三里、豐隆、關元、解溪、中脘等。自己在家不好操作,也可以選擇艾灸館、美容院等代勞。但最重要的是在艾灸結束後一定要避寒涼,不吹風,脖子要用圍巾圍起來、三小時內不要進入空調環境、不要洗澡、不喝冷飲,否則寒氣和溼氣就會趁著艾灸後打開的毛孔而深入體內,得不償失。

2.按摩祛溼

按摩穴位也能起到一定的祛溼作用。平時點按足三里穴,有健脾胃的作用,有助於運化體內水溼,起到祛溼的功效。承山穴也是去除人體溼氣的最好的穴位。



百科名醫


有句古話叫:“千寒易除,一溼難去。溼性黏濁,如油入面。”溼與寒在一同叫寒溼,與熱在一同叫溼熱,與風在一同叫風溼,與暑在一同就是暑溼。溼邪不去,吃再多的補品、藥品都好像隔靴搔癢,隔山打牛。一旦感染溼邪,就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去除溼邪的重要性,也是顯而易見的。

說到祛溼,我們第一個想到的大多都是薏米。薏米的去溼效果的確是很不錯的,但是除了薏米,還有一個食物比薏米的祛溼效果更好,只是我們平時沒有認識到。這個食物就是芡實,它的祛溼效果,比薏米更為明顯,雖然說祛溼邪的效果比薏米好一百倍有些誇張,但是芡實的確去祛溼的效果要比薏米好。

芡實是睡蓮科植物“芡”的種子。新穎的芡實生長在池沼湖泊中,和蓮藕、茭白、荸薺等8種植物並稱為“水八仙”,並有著“水中人參”的美名。芡實味甘澀、性平,中醫養生學以為,芡實能抗衰延年,補中益氣,健脾止瀉,固腎益精,除溼。具體來說,芡實既能健脾,又能除溼。還能可調整耗費的脾胃功用,補益脾胃,讓它獲得動力。另一方面,它能去掉體內溼氣,讓機體獲得輕鬆感,消弭疲倦。對於人體來說,芡實既給力,又加油,任何時節食用都很適宜。但是,芡實的祛溼功效雖然很好,而且其還含有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鈣、磷、鐵等營養物質,但芡實性質較固澀收斂,不但大便硬化者不宜食用,一般人也不宜多吃。

此外,祛溼不僅僅是需要從飲食上調理,平時還需要多跑跑步,發發熱,有條件的還可以做汗蒸、拔罐、艾炙除溼。並且,還需要保持生活工作環境的清潔乾燥,一定要避免夏季淋雨,穿溼衣服,避免長時間的著涼受寒。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溼邪,可以說是健康的最大敵人,10個人裡有9個人有溼邪潛伏。一到三四月份,雨水就開始增加,潮溼的季節人體內也容易產生溼氣。溼氣到底是什麼呢?我們該如何正確祛溼呢?

“溼”是咋回事?

溼氣有內溼和外溼之分。

溼氣重的表現:比如每天早上睡不醒,做事提不起勁,頭暈乏力,四肢痠痛,食慾不振,大便衝不乾淨、起了鬧心的溼疹等,另外還有最簡單的檢測方法:照鏡子,看看自己的舌苔厚不厚,或舌邊緣是否有明顯齒痕!

內溼主要是內臟功能出現異常,脾胃不和就是明顯特徵之一。當脾胃失調,水分排不出去停留在體內,不僅容易形成水腫,還容易形成溼氣。

外溼就是跟大環境的氣候變化和居住環境有關。常聽長輩們說的溼寒和溼熱,都屬 “外溼”的表現,容易引發關節痛、風溼和類風溼等疾病。

溼氣侵體 百病兼得

《傷寒論》講到疾病多以以寒邪為主,而現代隨著生活環境的改變,反而是外寒跟內熱交織在一起,形成了溼邪,99%病源於溼邪。

1、溼邪在嘴

口臭、口中痰多、異味

溼氣表現在嘴巴里面就是痰,這痰不是呼吸道上來的,輕者口腔中有粘膩不爽的感覺,口角拉粘,重者吐出的所有和痰一樣的粘稠物,都叫做痰。

2、溼邪在脾

溼邪在脾的表現可以為腹瀉,也可以為便秘。

腹瀉

非感染性腹瀉多半是溼邪引起的,對於溼邪在脾引起的腹瀉,要健脾補氣、滲溼止瀉。

便秘

如果溼邪在脾的表現為便秘:大便粘滯不爽,欲便不盡,質地不幹,排便時間長,許多達半小時以上。

3、溼邪在頭

頭痛

因痰溼而頭痛的患者,往往體型比較豐腴,平時飲食不節,喜食甘甜肥膩。

4、溼邪在皮膚

溼疹、腳氣(足癬)

很多皮膚上的問題,其實歸根結底都是溼熱引起的,最常見的就是溼疹、足癬。

溼氣重不用怕,檸檬薑茶是剋星!

推薦理由:生薑,中醫角度來說,有祛溼寒的作用。空調房呆久了,飲生薑水的意義就大大的存在了。檸檬、生薑在一起,不是怪異的搭配。制之,飲之,口味甚好!

食材:檸檬3個、生薑80g、白砂糖220g、鹽適量

做法:

1、檸檬用鹽使勁幹搓,清水沖洗乾淨;

2、切片,置入乾淨的盆中;

3、生薑切片,與檸檬片混合;

4、白砂糖加入生薑、檸檬片中,充分拌勻;

5、砂糖顆粒融化,充分醃漬進生薑、檸檬中;

6、密封罐提前用水煮沸,晾乾至無水分;

7、做好的檸檬薑茶裝入瓶中

8、密封好,最好冷藏一夜再衝飲。

研究發現中藥調理祛溼最佳!

茶飲法可以緩解溼氣症狀,但並不能快速清除患者體內溼氣,對於溼氣嚴重的患者而言,為避免溼氣引發其他更嚴重的疾病,祛溼迫在眉睫,建議及時採用專業祛溼療法來治療溼氣。

祛除溼氣最好選擇中藥來治療,西藥僅僅可以快速緩解表面症狀,並不能直達病灶,中醫藥在此病的治療上積累了大量豐富的臨床經驗,其中中藥膏滋備受歡迎,從臟腑根本來調理身體,素膏主調脾肺腎,中醫理論的脾為消化系統、肺為呼吸系統、腎為泌尿系統和生殖系統。當素膏調理了這四大系統後,讓身體機能恢復到正常健康狀態,那麼又帶動身體的其他各系統,身體就會走向健康狀態。

臨床常用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肖淑之 清溼飲 ,在沿用古方的基礎上,又精心選用了24味中草藥經過三煎三榨的獨特工藝慢火熬製,形成藥之精華,能夠起到健脾利溼,消腫解毒,祛除體內溼氣的作用,百餘年來收效良好,膏滋相比中醫湯藥或者西藥,更有優勢,高效、中和了藥物偏性,可以放心的服用,效果穩定持久,口感也好。像肖家世代傳承的純正膏滋夫陽清溼飲,有200餘年的歷史。

很多溼氣患者服用兩三天就有明顯的效果,排便順暢,精神氣色也逐漸好轉,此膏滋已在國家食藥監局備案,對於國內的患者而言足不出戶就可以收到,但對於國外的患者來說,郵寄有些困難。

溼氣患者日常注意事項

1、適當午睡勞逸結合

很多上班族因為工作的原因,幾乎不睡午覺,殊不知,睡好午覺能讓我們的身體更輕盈,更精力充沛地投入下午的工作。過度勞累容易耗傷氣血,氣血不足會進一步加重水溼內停。此時仍然晝長夜短,有的白領經常晚上加班,非加班人群也會吃宵夜、適當娛樂,夜生活延長。因此,夜間睡眠時間往往不足,午睡也就更加重要,需要特別注意勞逸結合。

2、膳食調理健脾利尿

可以選擇多吃一些健脾利尿的食物,比如莧菜、扁豆、冬瓜、薏仁、綠豆、西瓜等。莧菜梗性涼味甘,它富含易被人體吸收的鈣質,也有解毒清熱、通利小便、補血止血的作用。扁豆有滋補強壯、補脾益氣、消暑化溼以及利水消腫的功效。薏仁是一種營養平衡的穀物,因其容易被消化吸收,有促進新陳代謝和減少胃腸負擔的作用,可以健脾除溼、增強腎功能。


北看臺的小青年


去溼最有效的不是薏米,而是它…

溼氣重往往發生在飲食油膩、懶於運動的人身上,他們在沾染溼氣後,會感到四肢乏力、易睏倦、精神不振、面部油膩、頭髮愛出油、舌苔厚粘膩、長痘痘、大便沾粘難衝及虛胖水腫等,這些都是溼氣過重的典型表現。

來諮詢的人經常會問道這樣一個問題:我分不清是溼熱還是寒溼?

今天整理出幾種易學易懂的鑑定體質方法,大家可以學習借鑑下哦。

溼邪

⊙溼為陰邪,屬涼性

⊙偏熱體質+溼氣=溼熱

⊙偏寒體質+溼氣=寒溼/痰溼

這麼說大家大概就明白了溼氣的複雜性了,所以在去溼之前,首先要判斷自己屬於哪種體質。

那麼寒溼體質與溼熱體質的具體特徵是什麼呢?

您可以對照下圖來看:

有人該犯嘀咕了,怎麼覺得自己兩種體質症狀都有??

這是另一種常見情況,即體質本身屬於寒溼,卻有溼熱的表現。

這種治療要從寒溼來入手,溫陽、驅寒、祛溼,另外加熱藥、溫體為主,以寒藥為輔。切記不要用寒涼的藥物來降所謂的火氣。

舉例來說

舉例來說:如果舌苔顏色整體偏淡,但舌尖有點紅,則說明體質以陽虛為底,上焦有點鬱熱;如果臉上常有紅疹,說明心肺有熱,去溼要以溫陽、化溼為主,佐以清心肺的藥;經血量少,愛出汗,說明陽氣不足,脾胃的運化功能差,就會有氣血不足的表現。氣虛就會導致容易出汗;大便排出不暢,大多是因為體內寒溼導致的,寒溼體質經常出現大便粘滯、排出來不暢快等。

溼熱 寒溼的禁忌

1、在飲食方面,溼熱體質要避免熱性食物,寒溼要避免寒性的食物。

2、常用的薏米祛溼食療方隊溼熱體質適合,對寒溼體質來說偏涼了。

3、所有的預防及禁忌,最關鍵的是先鑑別自己的體質是寒還是熱。

4、保健或食療不是別人說好的就是好的,適合自己的才是好的。

5、寒溼體質可以用艾葉花椒生薑泡腳,但是不能太過,2-3天可以泡一次,微出汗即可,否則傷陰。

常見問答

問:現在挺流行汗蒸去溼,汗蒸能去溼嗎?

汗蒸做多了容易傷及氣血。對於寒溼體質的人可以偶爾做一下,能激發一些陽氣,有舒適感。但是對於溼熱體質的人最好不要做汗蒸。

問:長痘痘是因為溼氣重嗎?屬於溼熱體質

沒錯,長痘一般是體內有熱,如果痘痘長在背部偏上部分證明上焦有熱,偏中間一點就是中焦有熱;一般都是肩胛骨上下的地方易長痘。這都是屬於肺經有熱的表現。用點清熱去溼的怡清茶挺好。

問:我經常熬夜,會加重溼氣嗎?

其實現代人肺熱絕大部分是因肝膽火旺、熬夜導致。肝淤化火,然後肝膽火旺導致的肺熱。熬夜是傷及肝腎,腎氣不足呢,凸顯了肝陽,肝陽上亢肝火比較旺,所以,對於肺熱的治療,在清熱的同時,也要顧及補腎,佐一些補腎的中藥迪塔茶,這樣效果比較好。

問:自己煮紅豆薏米水能去溼嗎?

薏米微寒、紅豆性平,適合溼熱體質的人,但注意4不要:不要每天都喝,不要放太多薏米,不要把薏米都吃掉,不要放糖、放大米,它們會助溼。寒溼體質祛可以多喝生薑水,加皮驅寒利溼效果更好。

說到祛溼,很多人想到的是薏米,今天我們就要來澄清下,其實去溼最厲害的東西不是薏米,而是它——芡實。

“薏米VS芡實”

芡實是睡蓮科植物“芡”的種子。新鮮的芡實生長在池沼湖泊中,和蓮藕、茭白、荸薺等8種植物並稱為“水八仙”,並有著“水中人參”的美名,是它被大家熟知的“雞頭米”。

芡實去溼功效

芡實味甘澀、性平,中醫養生學認為,芡實抗衰延年,補中益氣,健脾止瀉,固腎益精,除溼。

而芡實搭配健脾祛溼的一起效果會更好!

自制健脾祛溼茶——蒲公英薏苡仁茶

材料:蒲公英根0.7g、赤小豆1.7g、薏仁0.7g、淡竹葉0.2g、馬齒莧0.1g、槐米0.1g、芡實0.3g、綠茶0.2g

功效:健脾祛溼,解熱涼血,解毒利尿,瀉火消炎

做法:

1、野生蒲公英根洗淨,切段,烘炒製成茶,備用;

2、赤小豆、薏仁,炒熟,備用;

3、淡竹葉洗淨,炒製成茶,備用;

4、馬齒莧,洗淨曬乾,備用;

5、槐米、綠茶、炒製成茶,備用;

6、按照配方取材料,全部碾碎,做成茶包即可。

方解:

蒲公英不僅是好吃的野菜,也是很好用的中草藥,其全草無毒皆可入藥,可清熱解毒、利尿散結,而用其來祛溼是最為適宜的,《本草綱目》中說:“蒲公英解食毒,散滯氣,化熱毒,消惡腫、結核。”

蒲公英可瀉火除溼,可以改善溼熱所導致的噁心、舌苔發黃等問題,對溼熱引起的痘痘也有不錯的效果。蒲公英可瀉火除溼,可以改善溼熱所導致的噁心、舌苔發黃等問題,對溼熱引起的痘痘也有不錯的效果。

赤小豆性平味甘酸,入心、小腸經,有健脾利溼、消腫解毒功效!

薏仁,《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它可以治溼痺,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

淡竹葉,味甘淡,能清心、利尿、祛煩躁,解渴消暑,解毒利尿,對於口舌生瘡、牙齦腫痛、口腔炎等有良好的療效,並具有顯著的免疫增強作用,能提高人體對不良環境和疾病的抵抗力,多用於涼茶飲。

芡實:味甘,澀,性平。歸脾、腎經。能健脾祛溼、固腎止瀉,且有“補而不峻”、“防燥不膩”的優勢。

綠茶不發酵,多種成分幾乎都保留下來,祛溼效果最佳!

馬齒莧味甘酸,入心、肝、脾、大腸經。清熱解毒,利水去溼,散血消腫之效。

槐米,性微寒,味苦。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收斂,消炎,鎮痛。《醫林纂要》:洩肺逆,瀉心火,清肝火,堅腎水。


自由但不放縱


夏季是最易溼邪入侵的季節,說到清除體內的溼氣,應該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薏米了,但其實,除了薏米以外在生活中我們還能找到很多具有祛除溼氣作用的食材,而且有些食材祛溼的功效比薏米還好,例如今天小編要為大家推薦的這款祛溼食材:芡實,如果大家能好好利用它,在這個夏季它將成為我們祛溼的利器。

一年生大型水生草本。沉水葉箭形或橢圓腎形,兩面無刺;葉柄無刺;浮水葉革質,橢圓腎形至圓形,盾狀,有或無彎缺,全緣,下面帶紫色,有短柔毛,兩面在葉脈分枝處有銳刺;葉柄及花梗粗壯,花長約5釐米;萼片披針形,內面紫色,外面密生稍彎硬刺;花瓣矩圓披針形或披針形,紫紅色,成數輪排列,向內突變成雄蕊;無花柱,柱頭紅色,成凹入的柱頭盤。漿果球形,直徑3-5釐米,汙紫紅色,外面密僵硬刺;種子球形,直徑10餘毫米,黑色。花期7-8月,果期8-9月。

芡實除溼比薏米還兇猛

芡(qiàn)實是睡蓮科植物“芡”的種子。新穎的芡實生長在池沼湖泊中,和蓮藕、茭白、荸薺等8種植物並稱為“水八仙”,並有著“水中人參”的美名,在南邊是一種非常多見的食物。它被大家熟知的是“雞頭米”。

為何芡實祛溼最兇猛呢?

芡實味甘澀、性平,中醫養生學以為,芡實抗衰延年,補中益氣,健脾止瀉,固腎益精,除溼。

若氣候熱中添溼、溼上加熱,很容易損傷脾胃功用。脾為溼困,運化失司,輕則呈現胃口不振、胃口欠安等表現,重則呈現受納不快、腹脹拉肚子等疾病。

這芡實,可既能健脾,又能除溼。可調整耗費的脾胃功用,補益脾胃,讓它獲得動力;另一方面,它能去掉體內溼氣,讓機體獲得輕鬆感,消弭疲倦。

關於我們身體祛溼的事情,芡實還是非常給力的,而且在一年中任何的時節都可利用它來保護自己的健康。

芡實和蓮子是雙胞胎

芡實原本和另一種水生的食療上品蓮子是雙胞胎。

相同點:

一、這兩者植物外形相近,同祖同宗,同出於睡蓮科植物。

二、這兩者是性味相投,二者味甘澀而性平,均歸脾、腎二經,甘可補脾,澀可固腎,能止瀉、止帶、固精。可治脾虛久瀉、脾腎虧虛之帶下病、腎虛尿頻、滑精、遺精及小便不由等證。

三、這兩者在用處上是相通的,二者均富含營養成分,可作食物服用,還常配伍為用,以加強療效。

不同點

蓮子的補脾之力較芡實強,素有“脾果”之稱。可兼入心經,能補益心氣安神,可治心虛不寐之證,但其性平緩。

芡實的除溼之力強於蓮子,斂而不燥不膩不留邪,治療脾腎氣虛,還能制水,以療水邪眾多橫溢所形成的水腫者常用,但效果平緩。

芡實和蓮子強強結合逼出體內寒溼

芡實和蓮子,一個除溼功用格外強,一個補脾之力格外強,兩者一同吃,再加點別的食材,那就是祛溼稀少難得的食療方了。

甘旨除溼:四神豆漿

用料:

芡實——收斂補養,能抗衰延年,最益脾胃。

蓮子——養心健脾,對胃腸有維護效果,可加強人體免疫機能,有抗老防衰的效果。

茯苓——健脾化溼,能推進、強化人體的免疫機能,常食用可增強對疾病的抵禦力。

淮山藥——益脾生津,對人體的免疫、呼吸系統都有輔佐,能添加活力。

做法

這款豆漿的做法說來簡單,就像我們平常做的“五穀豆漿”相同,把以上四種食材每種都放進去一點就行了,以不削弱豆漿的基本滋味為標準,沒有太嚴厲的定量。做好後參加恰當冰糖,溶解後即可飲用。

最綠色健康的方法,那就是運動了

運動可以加快體內的新陳代謝,促進體內的血液循環。經常運動、經常體力勞動及做家務的人,會感到體內的熱量大。這是因為運動生熱,起到了驅散寒溼的作用。這可是不止是達到去除溼氣的功效,還達到了鍛鍊身體的目的可謂一舉兩得。

身體溼氣過重對於我們的脾胃傷害是很大的,如果大家留意能發現有很多的方法是對祛溼很有用的,不過,如何進行和選擇什麼樣的方法大家還是需要根據自己的自身情況來進行。同時要注意,如果選擇食療的方法來祛溼並不是吃的越多越好,適量食用才安全有效。

分享一個自制健脾祛溼茶——蒲公英薏苡仁茶

材料:蒲公英根0.7g、赤小豆1.7g、薏仁0.7g、淡竹葉0.2g、馬齒莧0.1g、槐米0.1g、芡實0.3g、綠茶0.2g

功效:健脾祛溼,解熱涼血,解毒利尿,瀉火消炎

做法:

1、野生蒲公英根洗淨,切段,烘炒製成茶,備用;

2、赤小豆、薏仁,炒熟,備用;

3、淡竹葉洗淨,炒製成茶,備用;

4、馬齒莧,洗淨曬乾,備用;

5、槐米、綠茶、炒製成茶,備用;

6、按照配方取材料,全部碾碎,做成茶包即可。

方解:

蒲公英不僅是好吃的野菜,也是很好用的中草藥,其全草無毒皆可入藥,可清熱解毒、利尿散結,而用其來祛溼是最為適宜的,《本草綱目》中說:“蒲公英解食毒,散滯氣,化熱毒,消惡腫、結核。”

蒲公英可瀉火除溼,可以改善溼熱所導致的噁心、舌苔發黃等問題,對溼熱引起的痘痘也有不錯的效果。蒲公英可瀉火除溼,可以改善溼熱所導致的噁心、舌苔發黃等問題,對溼熱引起的痘痘也有不錯的效果。

赤小豆性平味甘酸,入心、小腸經,有健脾利溼、消腫解毒功效!

薏仁,《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它可以治溼痺,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

淡竹葉,味甘淡,能清心、利尿、祛煩躁,解渴消暑,解毒利尿,對於口舌生瘡、牙齦腫痛、口腔炎等有良好的療效,並具有顯著的免疫增強作用,能提高人體對不良環境和疾病的抵抗力,多用於涼茶飲。

芡實:味甘,澀,性平。歸脾、腎經。能健脾祛溼、固腎止瀉,且有“補而不峻”、“防燥不膩”的優勢。

綠茶不發酵,多種成分幾乎都保留下來,祛溼效果最佳!

馬齒莧味甘酸,入心、肝、脾、大腸經。清熱解毒,利水去溼,散血消腫之效。

槐米,性微寒,味苦。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收斂,消炎,鎮痛。《醫林纂要》:洩肺逆,瀉心火,清肝火,堅腎水。


愛搞笑的雙胞胎小姐妹


不少人去看中醫時,舌頭一伸,總是被說:“有溼氣。”尤其是南方地區的同學們,中招幾率更高。有溼氣怎麼辦呢?當然是要祛溼,一說起祛溼,很多人馬上想起薏米紅豆,但其實,用它祛溼,比薏米好多了!

先來講一講:什麼是溼氣

溼氣,水液代謝產物,中醫分為水、溼、飲、痰。溼氣的特質:性屬陰寒,易傷陽氣,其性粘滯,阻滯氣機,纏綿難去。

簡單來分,溼氣有兩個來源。外溼和內溼。外溼來源於外界氣候,所以沿海城市者,體內多溼氣。至於內溼,主要來源於脾虛,脾胃虛弱之後,不能夠運化吃進去的食物,這些沒有被運化的食物,堆積在體內,生成了溼氣。 脾虛生溼氣,溼氣又會加重脾虛,形成惡性循環。

怎麼祛溼才正確?

物理學中,關於水汽蒸發速度的三個決定因素:氣溫,氣流,面積。

祛溼的道理,是一樣的,不過在中醫理論裡,“氣溫”對應“溫法”,“氣流”對應“理氣法”,“面積”對應“發汗法”。

[溫法]溼氣性屬陰寒。《內經》說:寒者溫之;《傷寒雜病論》說:痰飲當以溫藥和之。說明,溫法是治療溼氣的根本大法。

[理氣法]人體內氣走得不順,容易生溼氣。溼氣又阻礙氣的運行,形成惡性循環。久坐之人易生溼。所以祛溼,要理氣,要讓全身氣血通暢。

[發汗法]皮膚是人體面積最大的器官。讓溼氣,通過出汗的方式,從體表的每一個毛孔散佈出去,擴大溼氣去除的通路和麵積。

祛溼,芡實比薏米好的多!

芡實味甘澀、性平,中醫養生學認為,芡實抗衰延年,補中益氣,健脾止瀉,固腎益精,除溼。若天氣熱中添溼、溼上加熱,極易損傷脾胃功能。脾為溼困,運化失司,輕則出現食慾不振、胃口不佳等症狀,重則出現受納不快、腹脹腹瀉等疾病。這芡實,可既能健脾,又能除溼。

而芡實搭配健脾祛溼的一起效果會更好!

自制健脾祛溼茶——蒲公英薏苡仁茶

材料:蒲公英根0.7g、赤小豆1.7g、薏仁0.7g、淡竹葉0.2g、馬齒莧0.1g、槐米0.1g、芡實0.3g、綠茶0.2g

功效:健脾祛溼,解熱涼血,解毒利尿,瀉火消炎

做法:

1、野生蒲公英根洗淨,切段,烘炒製成茶,備用;

2、赤小豆、薏仁,炒熟,備用;

3、淡竹葉洗淨,炒製成茶,備用;

4、馬齒莧,洗淨曬乾,備用;

5、槐米、綠茶、炒製成茶,備用;

6、按照配方取材料,全部碾碎,做成茶包即可。

方解:

蒲公英不僅是好吃的野菜,也是很好用的中草藥,其全草無毒皆可入藥,可清熱解毒、利尿散結,而用其來祛溼是最為適宜的,《本草綱目》中說:“蒲公英解食毒,散滯氣,化熱毒,消惡腫、結核。”

蒲公英可瀉火除溼,可以改善溼熱所導致的噁心、舌苔發黃等問題,對溼熱引起的痘痘也有不錯的效果。蒲公英可瀉火除溼,可以改善溼熱所導致的噁心、舌苔發黃等問題,對溼熱引起的痘痘也有不錯的效果。

赤小豆性平味甘酸,入心、小腸經,有健脾利溼、消腫解毒功效!

薏仁,《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它可以治溼痺,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

淡竹葉,味甘淡,能清心、利尿、祛煩躁,解渴消暑,解毒利尿,對於口舌生瘡、牙齦腫痛、口腔炎等有良好的療效,並具有顯著的免疫增強作用,能提高人體對不良環境和疾病的抵抗力,多用於涼茶飲。

芡實:味甘,澀,性平。歸脾、腎經。能健脾祛溼、固腎止瀉,且有“補而不峻”、“防燥不膩”的優勢。

綠茶不發酵,多種成分幾乎都保留下來,祛溼效果最佳!

馬齒莧味甘酸,入心、肝、脾、大腸經。清熱解毒,利水去溼,散血消腫之效。

槐米,性微寒,味苦。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收斂,消炎,鎮痛。《醫林纂要》:洩肺逆,瀉心火,清肝火,堅腎水。

最後,再送大家一個拍打小方法,喝茶的同時,配合拍打下面穴位,祛溼效果更佳!

配合敲打膝窩,祛溼毒

在膝窩的中點有一個主要穴道叫委中穴,走膀胱經。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祛溼的通道,而委中穴是這條通道上的“排汙口”。

用力敲打5-10分鐘,直到瘀斑、痧點等病理反應物顯出。

1-2周敲打一次,身體就會經過自我排毒的方法來消除這些毒素和廢物。

結束語:

你體內有溼氣嗎?

你如何祛溼氣呢?


食萬個為什麼


隨著天氣慢慢轉暖,很多人會發現,自己的身體狀況開始出現變化,人變得很懶不想動,對很多事都提不起興趣去做,腦袋昏昏沉沉味口也不好,你可能會在想,我到底是怎麼了?

這是因為潮溼的天氣,讓你溼氣太重了!

相信大多數人對於溼氣都有了相應的瞭解,在溼氣比較嚴重的春天,人的身體會很容易受到溼氣的入侵 。

那麼溼氣是怎麼引起的呢?

溼氣一般是由外溼氣入侵體內產生內溼氣,如經常淋雨、穿溼衣服、太冷衣服穿的少等等;同時飲食不當也可能產生內溼氣,比如夏天吃冰棍傷了脾臟,影響體內水分的排出,多餘的水分停滯在體內就形成了溼氣。

體內溼氣重會有什麼危害?

1、精神頹廢

人的體內溼氣一旦過重,首先表現的便是精神和睡眠。溼氣重會導致人失眠,或者是精神頹廢,一整天都會感覺到渾渾噩噩的,完全提不起精神。

2、皮膚油膩

溼氣重的人,臉上會出很多油,皮膚髮黃,還會長青春痘,嚴重時還會局部發炎瘙癢,起疹等。

3、舌苔厚膩

這是溼病的經典表現,它常在機體還沒有表現出突出病態時就有所表現了。看舌苔以清晨剛起床的最為準確。如果有厚膩的舌苔,那麼可能就是溼氣重。即便沒有舌苔,觀察下自己的舌體,如果舌體胖大,舌頭邊緣有鋸齒,那麼同樣預示著溼氣重。

4、消化不良

溼邪困擾脾臟,危害其正常運化效果,會表現出胸悶腹脹、食慾欠佳、飯量降低、不成形等。而因脾虛運化不利而致使“內溼”時,還常有口淡、口黏乏味、口渴卻不想飲水、倦怠乏力等氣虛、溼困的表現。

5、大便不成形

長期便溏,體內肯定是有溼氣在侵蝕。如果你每次上完廁所,大便衝不乾淨,那麼一定是體內溼氣在作怪。而且,溼氣會讓便秘或便溏如影隨形。

溼氣乃萬病之源,溼氣對人體的傷害緩慢而隱蔽,尤其需要早發現早治療。 溼氣不會自愈,放任不管溼邪會一步步侵害人體的健康,起初是引起舌苔厚膩泛黃、皮膚起疹起痘,稍重時,胸悶乏力、體態睏乏、咽喉腫痛、大便不成形;進一步發展,會出現關節疼痛,體型肥胖;久而久之還會引起高血壓和心腦血管等疾病,甚至是惡性的疾病。

溼氣對人體的傷害不可估量,但是很多人並沒有把溼氣放在心上,溼氣就幻化成各種疾病侵入到人的身體裡面,肆無忌憚的破壞我們的身體。祛溼之路必須即刻啟程, 任重而道遠。

專家自制4個茶飲方

第一種

做法:茯苓15-20g,薏米20g,生薑3片。茯苓、薏米用清水略洗一洗,放一碗半水,浸泡30分鐘。加入生薑,點火,煮開後,轉小火煎煮30分鐘,水差不多隻有一碗時,關火,趁熱喝。第二次喝的時候,繼續加一碗水,煮開後煎20分鐘。還可以再喝一次,繼續加水,煎20分鐘。

功效:茯苓不但去溼還健脾胃,再加上暖胃的姜,很適合胃不好、胃寒的人飲用。

第二種

做法:茯苓5克,陳皮2克。茯苓、陳皮洗淨,放人保溫杯中,在杯中衝入熱水,等待5分鐘即可飲用。

功效:健脾利溼,化痰減肥,健脾燥溼,化痰祛脂。

第三種

做法:薏米300克,枸杞子一把,紅棗2-3顆,冰糖、水適量。將買來的薏米揀出雜質,用清水淘淨並控幹水分;將薏米放入平底鍋中,鍋中不可放油,開小火翻炒烘焙薏米,直至炒出薏米香味即可關火;將紅棗剖成兩半或割開口子放入茶壺中,枸杞子可抓一小把放入,如喜歡甜味可放幾顆冰糖,再放入焙好的薏米,衝入滾燙的開水,浸泡5-10分鐘即可飲用。

功效:薏米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溼、舒筋除痺、清熱排膿等功效,為常用的利水滲溼藥。薏仁枸杞茶養肝明目又利水祛溼,宜在春季養生飲用。

第四種

做法:金銀花、杭白菊、扁豆花、雞蛋花、木棉花各15克、鮮土茯苓、苡米50克。將上述材料洗淨後(鮮土茯苓宜斬成細塊狀),加入適量水,煎煮半小時即可飲用(根據口味可以加入適量冰糖調味)。

功效:選用的均為清熱、解暑、利溼功效之花,使其功效不言而喻,再加入利溼、解毒、利關節的土茯苓,及健脾利水、清熱、舒筋的苡米,使得本茶利溼效果更強。

這些茶雖然是健脾祛溼的佳品,但是隻能治癒輕微的溼氣患者,而對於身上溼氣嚴重的人,可能效果不那麼顯著。這個時候就需要一些能夠綜合這些療效的中藥了。

溼氣嚴重者,中藥膏滋效果最佳

膏滋屬於養生調理品,跟丸劑、散劑、丹劑的差異即是吸收較好,無任何副作用,跟普通食療相比是其含有豐富的藥材,像肖淑之 夫陽清溼飲,即含有二十四味藥材,對於祛溼效果顯著,而且口感細膩好喝。

對症的膏滋不僅能很好的祛除體內的溼氣,而且還能提高身體抵抗力,滋養身心,對於男士有養生保健的效果,對於女性還可以祛除體內的寒氣,改善痛經等症狀,正因為膏滋有如此多的益處,所以深受年輕人和中老年人的喜愛。

肖淑之 夫陽清溼飲改善溼氣一般兩三天就有不錯的改善,例如排便順暢,早起不再口乾口臭,並且氣味香馥,口感純正,出自百年肖家,之前很多人不遠千里驅車來訪,只求一劑良品,目前此方已在國家食藥監局備案,國內的患者足不出戶就可以瞭解相關信息,但對於國外的患者而言,郵寄有些困難。

溫馨提示:祛溼小妙招

運動出汗是很好的去溼氣,特別是夏天不要開空調、風扇,身體裡面的汗一定要出來,否則你的溼氣太重,到了冬天肯定會得病的。每天堅持適量的運動,對身體是非常有益的。運動可以紓解壓力、活絡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溼氣排出體外。

現代人動腦多、體力消耗少,加上長期待在密閉空調內,很少流汗,身體調控溼度的能力變差。試試看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任何“有點喘、會流汗”的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一滴水3284


古語云“千寒易除,一溼難去”,溼性黏濁,如油入面。溼邪不除,久而久之,危害身體健康,吃再多的補品,藥品,如隔山打牛,毫無作用。說到祛溼,很多人總會想到薏米。其實生活中還有很多食材的祛溼功效比薏米更強,如芡實,茯苓。只要大家懂得利用這些食材,就可以很好祛除體內祛溼,過個輕鬆又健康的夏季。下面讓我教大家用這兩種食材做兩道適合夏季食用的祛溼健康食療。


一,芡實山藥排骨湯

材料:芡實30克,幹山藥,蓮子,扁豆各15克,排骨,姜。

做法:1,將芡實,蓮子,幹山藥浸泡半個小時,扁豆泡2,3小時。

2,排骨洗乾淨,剁成塊,放入開水,焯水斷生,撈出沖洗一下。

3,將芡實,蓮子,山藥,扁豆,排骨,薑片放入煲中,加入清水,大火燒開,小火熬煮1.5小時即可。

4,加入適量鹽拌均勻即可關火。

二,茯苓陳皮茶

做法:取茯苓5克,陳皮2克放入保溫杯中,用溫開水,洗兩遍,倒入沸水,浸泡15分鐘即可飲用。

兩道都有健脾祛溼功效,適合夏季祛溼,有關夏季祛溼方法就分享到這裡。創作不易,希望朋友們多多點贊,點擊關注,謝謝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