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讚!丹江口這位幹部用行動詮釋了什麼叫不忘初心!

大赞!丹江口这位干部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不忘初心!

大赞!丹江口这位干部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不忘初心!
大赞!丹江口这位干部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不忘初心!大赞!丹江口这位干部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不忘初心!

“為官避事平生恥!”

大赞!丹江口这位干部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不忘初心!

這是均縣鎮黨委書記陳勇在他的工作日誌扉頁上寫下的鏗鏘有力話語。作為鎮黨委書記,作為負責一方的引路人,陳勇有一種沉重的責任感:必須竭盡所能抓好班子、帶好隊伍,不給市委、市政府添麻煩,不讓一名同志中途掉隊。

大赞!丹江口这位干部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不忘初心!
大赞!丹江口这位干部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不忘初心!

對自己的三點要求:

從個人角度:本份做人,踏實做事,乾乾淨淨當好乾部;

從班長角度:抓好班子,帶好隊伍,管好自己;

從工作角度:定好盤子,立好規矩,抓好落實。”

陳勇是這麼寫的,更是這麼做的,也是陳勇為人的真實寫照。

“談”出凝心聚力的幹部隊伍

大赞!丹江口这位干部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不忘初心!

陳勇說,基層黨組織的強大凝聚力是“談”出來的。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思想政治工作一刻也不能放鬆,並且要不斷加強改進。幹部與幹部之間、幹部與群眾之間要開展廣泛深入的談心談話。

2017年年初,市委書記孫詠平同志帶隊與均縣鎮黨委班子從上午9點一直座談至下午2點,對均縣鎮的班子建設提出了許多真知灼見,與會同志深受教育,深感震撼,事實也證明,談之有效。於是鎮黨委決定,拿出一個月的時間,與19個村的兩委班子逐一召開座談會,較真碰硬,觸及靈魂,談出了全鎮幹部的“精氣神”。

敢談、善談、巧談成為陳勇抓幹部工作的一大“法寶”。

核桃園村是該鎮移民大村,過去因村兩委班子紀律渙散、缺乏凝聚力,村裡矛盾十分突出,群眾意見較大。2017年2月中旬,春節過後一上班,陳勇親自帶隊,從早上8:30一直座談至下午2點,與全體幹部一對一談,一遍不行談二遍,有的村幹部甚至被談哭了,直到將問題談清,將心結化解。目前,這個村兩委完全脫胎換骨,服務群眾能力和村兩委戰鬥力明顯提升。

在懷家溝村,陳勇利用一個週日下午時間座談,從下午2點一直談到晚上9:30。晚上7點多,天快黑了,原村支部書記提議到一樓開會,開始,鎮幹部不明其義,後來村支書吞吞吐吐地說:“會議室有燈沒電”。詳細詢問才得知辦公樓雖然使用了五年,但僅一樓通電。針對這一新發現的情況,陳勇不僅沒轉移會議室,並且立即將討論主題聚焦為“黨員群眾服務中心為什麼不能亮”,繼續在這間沒有燈光的會議室用手機照明摸黑開會,這一個簡單的舉動就讓每名村組幹部慚愧得抬不起頭來。當時,有在場的同志將活動動態照片不斷傳至均縣鎮微信工作群,引起了群內廣大黨員幹部廣泛的熱議,其中一名幹部發了一條微信:“會議室裡的燈雖然現在還沒有亮,但相信我們全體幹部群眾的心裡一定亮了!”就是通過這樣大量的真談深談和深入細緻的思想政治工作,極大地鼓舞了士氣、凝聚了人心、彙集了力量。如今,懷家溝村村組幹部心齊勁足,帶領全體村民奮戰脫貧攻堅。

“打”出擔當作為幹部作風

大赞!丹江口这位干部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不忘初心!

陳勇說,基層黨組織的旺盛戰鬥力是“打”出來的。鄉鎮工作頭緒繁多,件件要落實到位,沒有一股子開拓進取的血性就難以取得的勝利。陳勇帶領鎮黨委班子動真碰硬,對各種矛盾和問題不拖、不繞、不躲,以上率下,拼盡全力攻城拔寨。

到均縣鎮上任伊始,在全鎮幹部工作會議上,陳勇圍繞幹部“如何幹好工作”提出了三個明確要求:幹部渾身血性,工作充滿激情,作風紮實過硬。要求每名黨員幹部必須主動能擔當、敢擔當、善擔當,鍛造出一雙“硬肩膀”、一把“鐵骨頭”,敢作敢為,善作善成。

網箱取締工作對均縣鎮領導幹部不啻是一場“硬戰”,該鎮網箱養殖時間早、規模大、人數多,取締網箱是難啃的“硬骨頭”,也拷問全鎮黨員幹部的“戰鬥力”。但就是這樣的“硬仗 ”,陳勇帶領鎮黨委主動擔當,打出了一場漂亮仗。

全市“雷霆行動”一開始,該鎮就提出“網箱不起坡,幹部不上岸”和“四個一律”工作要求,激勵全體參戰人員敢於拿出“四股氣”來:即攻城拔寨的勇氣、九死一生的硬氣、壯士斷腕的豪氣和昂揚向上的銳氣,以樂觀豁達的精神面貌全力直面挑戰,要求每名包保幹部明確向鎮黨委表態承諾完成時限。

這對全體黨員幹部提出了全新考驗。在時間節點進入倒計時第六天時,他們又提出:敢承諾就要真兌現,是幹部就得有血性,有肩膀必須能擔當。言必信,行必果。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鎮黨委當時就提出,在這場網箱取締攻堅戰中,是英雄還是狗熊,4月25日晚上12點見分曉,到期沒有完成的幹部,一律過來參加“狗熊會”,以此進一步激發大家的鬥志和激情。

“努力到無能為力、拼搏到感動自己”,這句簡單的話語是全體幹部們內心的真實寫照。

事實證明,全鎮110名包保幹部,沒有一個“狗熊”,同志們形象地把這場戰役總結為“兩瘋”:剛開始被“逼瘋”,後來是主動“幹瘋”,這無疑是對戰鬥力是如何打出來的最貼切的描述。

“秤”出公平公正的民心民意

大赞!丹江口这位干部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不忘初心!

公平公正,把百姓利益放在先,這是陳勇做群眾工作最深的感受。“群眾為什麼關心網箱取締和拆遷?因為他們擔心在這一過程中會出現不公平的現象。只要做到公平、公正、透明,相信群眾還是通情達理的。”在他看來,只要把政策公佈出來讓群眾知曉;黨員幹部帶頭,再按照政策進行評定,不讓群眾的利益受到損害,拆遷工作就會順利開展。

由於歷史原因,移民搬遷後,集鎮及周邊還有近百套已補償徵用房屋及少數週轉房沒有拆除。陳勇上任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對所涉及的區塊進行走訪調研,瞭解情況,並制定相關政策,但在工作推進過程中還是遇到了不少困難:群眾反映,村幹部的房子不拆,為什麼要先拆我們老百姓的房子?

“群眾覺得不公平,就說明我們工作還不到位,我們就要公平公開處理這件事。”對此,也有不少“好心人”勸他,多年未啃動的“硬骨頭”,自然有其未被啃動的原因,本身就矛盾很大,再說與你沒有關係,你又何必去碰這個“定時炸彈”,而陳勇回答是:如果真的要得罪人,那的看得罪的是誰,假如是為了維護絕大多數人的利益,真的要得罪人,咱們也得義無反顧。為了能順利拆除這些“遺留房”,陳勇首先做村幹部柯某的思想工作,但柯某卻始終不願意拆除。因為他有多間門面房,年租金還不少。“我這村支書不當了行不?”“書記可以不當,但房子照樣要拆!”陳勇擲地有聲。

在陳勇的強力堅持下,幾番工作下來,柯某的思想做通了,帶頭主動拆除自己的房屋,起到了很好的示範效應。這次拆遷工作,群眾看到了公平,也看到了正氣,心裡服氣了,拆遷工作不費一槍一彈,不到一個月就推進到位。

“黨員幹部要始終把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對於待問題,我們不迴避。對於正常的訴求,我們一定盡力幫忙解決。但是想通過走關係來謀求一些不正當利益的,在我這裡行不通。”陳勇堅定的處事態度,贏得了群眾的掌聲,越來越多的群眾體會到了區域發展對他們自身帶來的好處。

“搭”起幹群連心橋

大赞!丹江口这位干部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不忘初心!

陳勇常說,脫貧攻堅是黨交給我們的政治任務,我們要鼓足“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氣概,鉚足“不到長城非好漢”的勁頭,擼起袖子,敢拼敢搏,敢闖敢創,兌現如期脫貧攻堅 “軍令狀”。

“我們老百姓把它叫做‘黨群連心橋’,沒有陳書記的關心幫助,我們村民現在出行都艱難”,這是蔡方溝村村民蔡光山的真切感受。2017年8月,陳勇在該村召開院場會時,蔡光山的一句話引起了陳勇的注意。“陳書記,我們村前一條小河一直沒有架橋,大人還好說,但孩子們上學很不方便,年年一到汛期都會出安全事故,大家都很揪心,你能給我們聯繫一下,幫咱們建座小橋吧。”陳勇把村民的訴求記在筆記本上,回來之後就立刻跑有關部門聯繫。現如今,一座嶄新的橋早已建成。

貧困戶羅成平一家4口人,妻子得病,一個女兒腦癱,家庭生活異常困難。陳勇在走村入戶瞭解情況後,主動與羅成平對接,幫助他從鎮信用社貸款5萬元,承包了村裡的一口堰塘養泥鰍。羅成平沒有養殖技術,陳勇又聯繫鎮水產服務中心進行技術指導。

“陳書記就是我們家的恩人,沒有他的幫扶,我們家難以脫貧,這樣的好乾部是我們群眾的驕傲。”羅成平至今念念不忘陳勇的幫助。

“我們堅持以高質量黨建保障高質量脫貧攻堅。讓黨員幹部帶頭,建強組織、配強骨幹,不僅使貧困群眾的腰包‘鼓’起來了,村集體經濟‘強’起來了,還讓我們黨員幹部的形象‘樹’起來了。”陳勇說

抓黨建促脫貧,黨的組織優勢正在轉化為脫貧攻堅優勢。今年,該鎮242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8459人將全部實現脫貧摘帽。

“譯”出群眾幸福密碼

大赞!丹江口这位干部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不忘初心!

陳勇常說,基層黨組織與廣大群眾之間的和諧幹群關係是相互依存“魚水”關係,你真心對老百姓好,老百姓就擁護支持你工作。幹群關係也直接反映了幹部作風,他多次在會上強調:沒有不好的群眾,只有工作不深不細的幹部,幹部不行上級組織可以免掉,基層代表也可以選掉,但當幹群之間存在問題、出現矛盾時,幹部總不能抱怨說本屆群眾不行而把他們統統換掉吧?幹部幹部,你必須得幹,要能沉下去 ,與其讓群眾上訪,不如干部下訪。群眾的要求其實很簡單,你幹部不能當官做老爺,你只要做事,哪怕很小,很不起眼的事,群眾都會發自內心地感激。

陳勇到均縣鎮工作以後,第一時間以鎮黨委的名義做出一個不成文的要求:凡幹部下村只要車上還有空位置,遇到趕路的群眾必須捎上。

“你也不必告訴他你叫啥名子,只要他知道我們是均縣鎮幹部就行。” 這一小小的舉動卻有效拉近了幹群距離,融洽了幹群關係。

有一次,陳勇和同事到蔡方溝村檢查工作,中途遇到兩位老人艱難前行,其中一個老人還拄著拐仗。陳勇讓師傅停車,下車扶兩位老人坐上車。通過拉家常,陳勇瞭解到他們是靈寶山村人,走回去需要兩個多小時。老人問:“你們是來遊玩的吧?”陳勇告訴他們:“我們是鎮上的幹部,到蔡方溝村去開展工作!”老人連忙說:“那我們就到路口下,別耽誤你們正事兒。”看到兩位老人行走不便,陳勇堅持把他們送到了靈寶山村。車離開村子30多米遠,兩位老人仍舉手致意。

去年4月中旬的一天,派出所長徐天平到洪家溝村辦案回來途中,碰到兩位扛著裝滿槐花蛇皮袋的婦女在艱難趕路,徐天平主動停下車把她們送回家,到家時兩位婦女堅持要留他吃飯表示感謝。

“你把群眾當朋友,群眾就把你當親人。我們黨員幹部的舉手之勞,就能開啟群眾的幸福密碼。”陳勇在筆記上這樣寫道。

“抓”出風清氣正政治生態

大赞!丹江口这位干部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不忘初心!

一個支部就是一座燈塔,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名幹部就是一柄標杆。不管在哪個工作崗位,陳勇都把抓幹部、抓人心、聚人氣放在第一位。在均縣鎮眾多幹部眼裡,陳勇這個黨委書記是一個很有想法的領頭人,他建立的一項項機制,把整個均縣鎮的幹部緊緊團結在一起,大家目標明確,工作起來更有幹勁。

“鄉鎮工作千頭萬緒,基層工作無理論可循、無公式可套,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作為黨委書記,既要自身做得硬,更要團結帶好整支隊伍,才能發揮出1+1﹥2的力量。”這是陳勇多年基層工作的總結。

政治生態好,人心就順、正氣就足;政治生態不好,就會人心渙散、弊病叢生。為了讓幹部明確自己的工作職責,陳勇牽頭制定出臺了相關工作制度,並親自帶頭進行考核,幹部作風得到極大改觀。利用每月開展支部主題黨日活動,對全體黨員幹部開展心靈“洗禮”,起到了紅紅臉、出出汗的良好教育作用。在陳勇的帶領下,除歷史遺留問題,全鎮幹部沒有新發生一起違反紀律的事情,幹部隊伍戰鬥力也越來越強,經濟發展也越來越快。

陳勇要求每名幹部每天都要記工作日誌,其中扉頁寫上三句話:我的崗位在哪裡?我的職責是什麼?我的工作怎麼樣?幹部通過每日“三問”,的的確確問出了好作風,問出了新形象,問出了生動和諧的工作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