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麼當「狼爸」的:一個男孩的成長

我和老婆都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結婚不晚,有孩子可算是超大齡了,老婆將近39歲,我過了37歲。這真是遲來的寶貝呀!我給孩子起名“海威”,希望他能跨海越洋的楊威。

可能跟我人到中年有關,過了最初的添子喜悅之後,我漸漸心情平和了,覺得這個孩子長大後是個男子漢即可,成不成才,有多大作為~不奢望,父母智力一般,能力有限,又沒有“爹資本”,你想讓孩子完成超越?

現在回頭看,把一個男孩培養成男子漢,可比把女兒培養成大家閨秀,要累得多,尤其對當爸爸的。隨著孩子的長大,對孩子的管理,我和老婆做了分工,老婆主內:讀寫看,我主外:戶外活動。最初幾年感覺我的活好,技術含量低,戶外就是玩呀,開著車,這個園,那個館逛唄!

我是怎麼當“狼爸”的:一個男孩的成長

慢慢添項目了。1歲半,騎上了帶輔助輪的小自行車,2歲學游泳,4歲的夏天學輪滑,到了冬天滑不了了,轉到室內學水冰,在遠大路金源購物中心地下【冠軍冰場】,先學基礎的花樣,教練是前國家花滑隊的,半年後有了基礎,為了進冰球隊,開始學球刀。過了6歲時加入了冠軍冰球隊。帶隊教練也是國家冰球隊的,,從純給他找項目,到最後累了我好幾年。這中間還滑了半年的輪滑速滑,實在顧不上才捨棄了速滑。

孩子參加運動項目,從開始的玩,到相對正規的練,即便有苦中作樂的精神(一般孩子少有),也需要極大的毅力,我自己也清楚海威並沒有大的運動天賦,即便有我也不會讓他進入傳聞頗多的體育行當,我看中的就是這毅力的培養!這對一個男孩是受益終生的。尤其在當下的中國,大部分是獨生子,學校又鮮見男老師,相當的學校為規避風險,停掉了易受傷的體育活動,我們讓男孩去吃苦,去拼爭,去加入運動集體,這樣長成的“男人”才是有用的,女孩學習再好,再乖巧,打起仗來,她們是衝不到前面的。

海威每週要去冰場練習1~2次,在冰場,我見過英達和梁歡帶著後來去加拿大打職業聯賽的兒子,也見過夢鴿帶著李天一去訓練。北京人好像對明星有著天然的冷靜,沒有圍觀簽名什麼的。他們都是高齡球隊的,海威的低齡對是在週日晚上閉館後的10:30~12:00訓練。練完,路上吃點東西,到家睡覺1點多了,班主任老是告狀“你家孩子每週一上課都哈赤連天的”。後來又加入【浩沙冰球隊】(後改名“浩泰”),在朝陽路,路更遠了,單程要20公里,球場是專業的,不對外營業,等級高了,訓練也多了,還有一次拉到雲南紅塔基地去訓練。比賽也多了。牽扯的精力太大,直到10歲參加完在香港的亞洲俱樂部冰球錦標賽後,要升初中了,為了學習,就告別了在球隊的訓練。

我是怎麼當“狼爸”的:一個男孩的成長

冰球停了,但海威的自行車一直騎得挺帶勁,不管去植物園,還是動物園,海洋館,由於兒童自行車都能進,那是以車代步呀。

8歲那年的夏天,我們在前門“狗不理”吃包子(他最愛吃包子),我說,天津的“狗不理”才正宗呢,你想吃嗎?想!天津還有航母(喜歡武器是男孩的天性),你想看嗎?想!那好,但不能開車去,必須要騎車去,我說。海威堅定的說,好!我們第二天就買了2輛捷安特山地車,轉天在家人的反對聲中出發了。

我是怎麼當“狼爸”的:一個男孩的成長

一路他騎得太辛苦了,來回4天,500公里(到塘沽加上玩),由於原車把套太硬,手被壓得是又疼又麻,車座子也特別硬(沒加厚座套),屁股硌的也特別疼,再加上摔了一跤,胳膊肘掉了一大塊皮,我心裡是疼上加疼。作為獎勵,在“狗不理”總店給他點了一個32元的蟹黃包。

在塘沽港,“明斯克”航母停車場,我們嫌拆卸自行車後座的行李麻煩,就請車場保安幫我們看管車和行李,在得知我們從北京騎過來,海威才8歲時,連說,好好。等我們參觀完要走時,突然一輛車停在了保安亭旁,“那個孩子在哪呢?”,原來航母老闆專門來看從北京騎車過來的8歲孩子什麼樣。

【未完待續】(手邊照片不全,但都是本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