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么当“狼爸”的:一个男孩的成长

我和老婆都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结婚不晚,有孩子可算是超大龄了,老婆将近39岁,我过了37岁。这真是迟来的宝贝呀!我给孩子起名“海威”,希望他能跨海越洋的杨威。

可能跟我人到中年有关,过了最初的添子喜悦之后,我渐渐心情平和了,觉得这个孩子长大后是个男子汉即可,成不成才,有多大作为~不奢望,父母智力一般,能力有限,又没有“爹资本”,你想让孩子完成超越?

现在回头看,把一个男孩培养成男子汉,可比把女儿培养成大家闺秀,要累得多,尤其对当爸爸的。随着孩子的长大,对孩子的管理,我和老婆做了分工,老婆主内:读写看,我主外:户外活动。最初几年感觉我的活好,技术含量低,户外就是玩呀,开着车,这个园,那个馆逛呗!

我是怎么当“狼爸”的:一个男孩的成长

慢慢添项目了。1岁半,骑上了带辅助轮的小自行车,2岁学游泳,4岁的夏天学轮滑,到了冬天滑不了了,转到室内学水冰,在远大路金源购物中心地下【冠军冰场】,先学基础的花样,教练是前国家花滑队的,半年后有了基础,为了进冰球队,开始学球刀。过了6岁时加入了冠军冰球队。带队教练也是国家冰球队的,,从纯给他找项目,到最后累了我好几年。这中间还滑了半年的轮滑速滑,实在顾不上才舍弃了速滑。

孩子参加运动项目,从开始的玩,到相对正规的练,即便有苦中作乐的精神(一般孩子少有),也需要极大的毅力,我自己也清楚海威并没有大的运动天赋,即便有我也不会让他进入传闻颇多的体育行当,我看中的就是这毅力的培养!这对一个男孩是受益终生的。尤其在当下的中国,大部分是独生子,学校又鲜见男老师,相当的学校为规避风险,停掉了易受伤的体育活动,我们让男孩去吃苦,去拼争,去加入运动集体,这样长成的“男人”才是有用的,女孩学习再好,再乖巧,打起仗来,她们是冲不到前面的。

海威每周要去冰场练习1~2次,在冰场,我见过英达和梁欢带着后来去加拿大打职业联赛的儿子,也见过梦鸽带着李天一去训练。北京人好像对明星有着天然的冷静,没有围观签名什么的。他们都是高龄球队的,海威的低龄对是在周日晚上闭馆后的10:30~12:00训练。练完,路上吃点东西,到家睡觉1点多了,班主任老是告状“你家孩子每周一上课都哈赤连天的”。后来又加入【浩沙冰球队】(后改名“浩泰”),在朝阳路,路更远了,单程要20公里,球场是专业的,不对外营业,等级高了,训练也多了,还有一次拉到云南红塔基地去训练。比赛也多了。牵扯的精力太大,直到10岁参加完在香港的亚洲俱乐部冰球锦标赛后,要升初中了,为了学习,就告别了在球队的训练。

我是怎么当“狼爸”的:一个男孩的成长

冰球停了,但海威的自行车一直骑得挺带劲,不管去植物园,还是动物园,海洋馆,由于儿童自行车都能进,那是以车代步呀。

8岁那年的夏天,我们在前门“狗不理”吃包子(他最爱吃包子),我说,天津的“狗不理”才正宗呢,你想吃吗?想!天津还有航母(喜欢武器是男孩的天性),你想看吗?想!那好,但不能开车去,必须要骑车去,我说。海威坚定的说,好!我们第二天就买了2辆捷安特山地车,转天在家人的反对声中出发了。

我是怎么当“狼爸”的:一个男孩的成长

一路他骑得太辛苦了,来回4天,500公里(到塘沽加上玩),由于原车把套太硬,手被压得是又疼又麻,车座子也特别硬(没加厚座套),屁股硌的也特别疼,再加上摔了一跤,胳膊肘掉了一大块皮,我心里是疼上加疼。作为奖励,在“狗不理”总店给他点了一个32元的蟹黄包。

在塘沽港,“明斯克”航母停车场,我们嫌拆卸自行车后座的行李麻烦,就请车场保安帮我们看管车和行李,在得知我们从北京骑过来,海威才8岁时,连说,好好。等我们参观完要走时,突然一辆车停在了保安亭旁,“那个孩子在哪呢?”,原来航母老板专门来看从北京骑车过来的8岁孩子什么样。

【未完待续】(手边照片不全,但都是本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