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分享」江口:小縣辦大教育,窮縣辦美教育

「经验分享」江口:小县办大教育,穷县办美教育

近年來,江口縣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扶貧先扶智”“治貧先治愚”等教育扶貧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小縣辦大教育,窮縣辦美教育”的理念,2014年起實施“581”教育均衡發展工程,基本實現全縣50%的小學生、80%的初中生、100%的高中生在縣城就讀,讓更多孩子享受了優質教育,教育扶貧取得了良好成效。

「经验分享」江口:小县办大教育,穷县办美教育

“三個聚焦”築實教育發展“奠基石”

聚焦設施完善,全面改善辦學條件。加大教育發展資金投入力度,2014年到2017年教育經費從2.8億元增加到4.56億元,累計投入教育基礎設施資金5.54億元,完成江口中學、縣第二小學、縣實驗幼兒園整體搬遷,擴建縣第三中學,實施校舍維修、教師公租房建設、安全圍牆工程、優美教室工程、校園文化建設等165個項目,新建維修學校105所、山村幼兒園80所,新增建築面積27.3萬平方米,新增學位4500餘個,改善了教育基礎設施,滿足了適齡學生接受優質教育的需求。

「经验分享」江口:小县办大教育,穷县办美教育

聚焦隊伍建設,全面優化教師配置。通過特崗招聘、人才引進、免費師範生安置、公開招聘、外縣選調等措施優化教師配置。2014年以來,全縣新增教師450人,涵蓋中小學(幼兒園)全學段、全學科,有力破解了學科結構不合理、師資緊缺等問題。抓實教師繼續教育工作,先後開展縣級培訓13833人次、市培1379人次、省培193人次、國培1703人次。紮實開展“送教下鄉”活動,激發鄉村教師參與教研工作積極性,促進城鄉教師之間交流互學,有效提升了農村教師整體素質。

「经验分享」江口:小县办大教育,穷县办美教育

聚焦資源共享,全面推進營養改善。嚴格實施“營養改善計劃”,推行“貴州模式”營養午餐,所有實施營養改善計劃的學校食堂實行自辦自管,堅持公益性零利潤運行。據悉,2014年至2017年,上級投入營養改善計劃專項資金6144.82萬餘元,縣級投入營養改善計劃專項資金6118.41萬餘元,惠及學生15.69萬餘人次,改善了學生營養狀況,提高了學生健康水平。

“三破三立”構建教育管理“新機制”

破教學管理單一化,立多元辦學新機制。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多元主體”的多元辦學體制機制,實施動態監測課改機制、期末檢測末位培訓制、教師跟考制,定期對工作的進展效果進行檢查評估,不斷提高教學質量。2015、2016、2017年,小學六年級終端檢測學科總人均分連續3年排全市第一名。

破職稱評聘過場化,立聘用督導新機制。研究制定中小學校長管理辦法,建立校長競爭性選拔機制,實行縣域內公推校長、面向社會公招校長、校長個案培養管理、縣級名校長評選、校長年度目標績效考核機制。建立實施學校校長聘用班子成員、班子成員聘用班主任、班主任聘用科任教師的三級聘用機制,沒有獲得評聘的教師參加“二次上崗”考試,成績未及格的教師降一級崗位工資,成績排名靠後的10位教師參加末位培訓,並取消當年所有評聘、調動資格。建立三級督導聯動機制,成立縣級教育督導委員會,鄉級教育督導管理工作辦公室,校級教育督導管理工作站。2014年以來,全縣公開選聘7所學校校長,有1000餘名教師參加“二次上崗”考試,592名教師因教學質量不高進入末位提高培訓班,任命縣、鄉級專(兼)職督學92人。

破考核評價封閉化,立綜合考評新機制。實行職稱聘用與年度考核直接掛鉤,一年不合格降一級職稱,連續兩年不合格作待崗處理,只發放基本生活費,連續三年不合格解聘。出臺《江口縣教師流動管理辦法》,在全縣各中小學推行校內教師公開聘任,每位落聘教師實行逆向交流,建立優質優用的用人機制。探索建立學校及教師管、辦、評分離機制,主動接受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對學校及教師的評價,外聘專家團隊對教師教學能力進行評價。建立績效考核量化制,以校為主完善績效考評方案,將績效工資總額資金劃撥到學校,由學校校長在堅持民主、公開、公正原則和統籌分配製度以及總量測算與個人測算相結合、橫向比較和縱向比較相結合的動態管理模式下主持獎金分配。全縣有7名教師因考核不合格被降聘一級崗位工資。教研成果展示教師整體素質得到提升,全縣有33名教師優質課評比獲市級表彰,415人次獲省、市級教研論文評比表彰。

“三個精準”織好教育扶貧“保障網”

部門聯動,確保助學目標精準。

建立教育、扶貧、民政、團委、婦聯等部門緊密配合的工作機制,按照“精準識別、動態管理”原則,進村入戶摸清底數、瞄準對象,構建覆蓋每所學校、每個貧困家庭學齡人口的信息管理機制,明確幫扶目標、任務和責任,並繪製教育扶貧任務書和路線圖,按每個時間段的具體任務目標紮實推進。因戶施策,確保助學措施精準。與國家學籍系統、扶貧辦建檔立卡信息系統對接,根據學校實際及學生家庭情況實施具有針對性的幫扶措施,發放《資助政策明白卡》《資助政策兌現告知書》,從學前教育到普通高校5個階段31個資助項目逐項宣傳落實,實現建檔立卡貧困戶宣傳率、知曉率、學生資助申報成功率“3個100%”。

「经验分享」江口:小县办大教育,穷县办美教育

從嚴審核,確保助學資金精準。以系統化、規範化、精細化為要求,建立健全“免、助、貸、補”多位一體的資助體系,嚴格按照程序確定資助類型、資助名單和受助標準。健全群眾監督、社會監督、審計監督等監管機制,確保貧困學生“應免盡免”“應助盡助”“應貸盡貸”“應補盡補”。2014年以來,全縣兌現各類教育資助資金3.3億元。

“三個強化”用好教育惠民“倍增器”

強化控輟保學,確保“人人受教育”。認真落實控輟保學“雙線目標責任制”和“七長”責任制,紮實開展每年2月和8月“控輟保學”宣傳月活動,保障每個孩子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出臺留守兒童、困境兒童關愛救助保護方案,建立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的留守(困境)兒童關愛體系,聯合婦聯、團委、關工委等部門新建留守兒童之家,大力加強對留守少年兒童的幫扶、關愛和心理輔導,切實保障留守兒童接受教育的權益。2014年至2017年,全縣建成農村留守兒童之家14個,中小學心理疏導室25個,基層關心下一代工作組織機構35個。

「经验分享」江口:小县办大教育,穷县办美教育

強化關愛教育,確保“個個有進步”。認真開展家訪活動,組織教職員工深入學生家庭,綜合採取“思想引導、生活指導、學業輔導、心理疏導”等措施,幫助學生快樂學習、健康成長。出臺未入學適齡殘疾兒童少年特殊教育安置方案、適齡殘疾兒童少年“送教上門”方案等,將特殊教育納入“十三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建成1所特殊教育資源中心,確保未入學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受教育權益。同時,加強貧困生、留守兒童等特殊群體的聯繫和跟蹤,全力構建“部門聯動幫扶、教師結對幫扶、社會力量志願幫扶”的關愛體系。

強化技能培訓,確保“家家有希望”。充分發揮職業教育助推脫貧的自身優勢,加大職業教育招生宣傳力度,積極動員貧困戶子女就讀各類職業院校,推進職校教育精準扶貧。以職業技能培訓為重點,完善江口職校實訓基地建設,優化專業設置,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職業技能人才培養質量,辦好江口職校精準脫貧班,積極宣傳招收貧困戶子女入學精準脫貧班,實現職教一人、脫貧一家。2017年,全縣有109名貧困戶初中畢業生就讀職業院校,其中,有89人就讀江口職校,職業教育讓貧困家庭燃起了脫貧致富“新希望”。(李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