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愛,是給孩子他想要的東西,而不是你想給他的東西

父母的愛,是給孩子他想要的東西,而不是你想給他的東西

最近寫培養孩子閱讀的話題,我一直在說,爸媽儘量不要給孩子讀書,要讓孩子有機會開始自主閱讀。

然後好幾位媽媽問我,那麼,孩子拿著書來找爸爸媽媽給讀怎麼辦?

我的回答:那就認真地讀給他聽。

可能有的爸媽會不解,既然要培養孩子自己閱讀,為什麼孩子要大人給他讀書時,還要答應他呢?

這就涉及到我們認為的,在育兒和家庭教育中父母對孩子所有養、育行為的一個大前提:給孩子他想要的東西,而不是你想給他的東西。這也是我們自己在育兒過程中一直運用的一個“基本原理”。

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孩子才會滿足

先來分享一下,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使用這個原理。

週六上午,兩個孩子各自睡到自然醒才起床,吃過爸爸做的簡單早點,回到房間,看漫畫、打遊戲、做作業、和朋友聊天。

快到中午,出來問一聲:媽媽,中午吃什麼?

我告訴他們中午會做咖喱牛肉,倆人都表示贊同。他們一個不愛吃牛肉,但喜歡咖喱牛肉中的土豆和胡蘿蔔,一個喜歡牛肉和土豆,不吃胡蘿蔔,於是倆人合作,把牛肉和胡蘿蔔挑到對方碗裡。

對於吃飯,孩子們要求不多,因為他們相信,無論是繁是簡,媽媽總會想辦法做出他們喜歡吃的東西。

昨晚大寶說他從微博上看到一個寫科普文章的大V推薦烤鰻魚,“媽媽你去買點吧。”我就去下了訂單。我們沒有討論價格,因為孩子要的並不是超昂貴的稀有食物,而孩子自己也知道,在我們消費能力範圍內,買他們想要的東西,爸爸媽媽都不會先看價格。當然,只要不是有毒的東西,我也不會先看營養。

下午出門買菜,小寶要求同去。他喜歡偶爾“親自”到超市採購一番,挑一些媽媽平時想不起來買,但他有時會想吃的東西。

按照很多家庭的理解,我們這樣,算得上是“慣著”孩子了:

  • 週六睡懶覺,豈不是養不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 這個不吃、那個不吃,豈不是營養很不均衡?

  • 想買啥就給買啥,豈不是讓孩子成了家裡的小霸王?

不過,真心爸媽不這麼看。我們想要的,是一對每天都生活得很愉悅的孩子。

如果他需要充分休息,我為什麼一定要他有良好作息?如果他吃某種東西不覺得是美味,我為什麼一定要他為了營養勉強吃下去?如果他想要的,並不是爸媽媽媽負擔不起的東西,我為什麼要讓他提什麼要求都得先想想“爸媽會不會嫌貴”?

大兒快十六歲,小兒十二歲多了,十幾年來,真心爸媽都是按照“給孩子他想要的東西,而不是你想給他的東西”行事,收穫的是一對心滿意足、和爸媽合作良好、兄弟倆也特別彼此照顧的孩子,他們任何一個,都沒有一絲一毫被“慣壞”的跡象。

父母的愛,是給孩子他想要的東西,而不是你想給他的東西

親子間的大部分矛盾,都來自“孩子想要,爸媽不給”

有人雪中送炭,接受的人會很開心,有人錦上添花,接受的人會很欣喜。

但就我們觀察,很多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是既不雪中送炭,也不錦上添花,他們最常做的事是:你越想要什麼,我越不給你什麼親子間的大部分矛盾,和爸媽的很多育兒煩惱,都來自“孩子想要,爸媽不給”。這種“要”與“給”,有時是具體的東西,有時是無形之物。

比如,很多家庭的經典問題是,“孩子總想買玩具怎麼辦”。

問這問題的爸媽,希望別人能給出一種既不讓孩子哭鬧,又可以不答應孩子要求的辦法。很遺憾,研究如何帶孩子十幾年了,真心爸媽沒有想出如此“兩全其美”的辦法。

兩個孩子小時候,關於買玩具,我們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跟孩子約定什麼時候可以買玩具(基本上,任何大小節日,都可以成為買玩具的理由,甚至放假、開學,也可以要求買個玩具慶祝一下),然後到了約定時間,就和孩子一起去買,沒有任何附加條件。要買哪一個,無論價格多少,無論家裡是否有類似玩具,只要孩子表示確定想要,都可以買下來。兩個孩子因此有了50套以上的樂高玩具,50個以上的變形金剛。

瞭解這兩款玩具價格的讀者可能會咂舌:這不是燒錢嗎?——怎麼會?很多父母在“給孩子你想給的東西”——比如逼著孩子上各種興趣班——上花的錢,比買這些“孩子想要的東西”,多得太多了。他們用更多的錢,收穫了和孩子的不停對抗,我們用少得多的錢,收穫了孩子的心滿意足,到底是哪一個更划算?

再比如,讓很多媽媽都煩惱的問題:“孩子總是粘著我怎麼辦?”

按照真心爸媽的邏輯,孩子想粘著媽媽,就讓他隨心所欲地粘著媽媽唄。孩子粘人,常常是安全感不足。你越讓他想粘你就能粘你、想不粘就不粘,孩子就越不粘人;你越是煩他粘你,他越是表現得更粘人。很多媽媽都是弄錯了解決問題的方向,結果越弄越煩惱。

二胎放開後,很多爸媽遇到的“大寶變壞”的問題,也與此類似。孩子想要的是:雖然家裡有了小弟弟小妹妹,但我還是像從前一樣的寶貝。大人要求孩子的是:你是哥哥姐姐了,要變得更懂事。孩子想要的,大人不給,孩子做不到的,大人強加給他。如此,怎麼可能合作融洽?

很多爸媽似乎天然地有一種和孩子“對著幹”的本事,只要孩子想要的東西,總會想辦法阻止,而自己想讓孩子接受的東西,無論孩子願不願意,都總想硬塞給孩子,無論是大人認為更有趣的書、更有營養的食物,還是大人認為孩子應該認真學的鋼琴、英語,或者認為孩子應該養成的某種習慣——比如做作業不磨磨蹭蹭、具備的某種美德——比如要積極“叫人”、要有禮貌。

於是,大人常常陷入煩惱糾結——我這孩子,為什麼這麼不聽話,這麼費勁?

我想,如果孩子有和大人一樣多的表達機會,他們要表達的煩惱,會只多不少——為什麼我提什麼要求,爸媽都不答應,而他們提什麼要求,卻總是逼著我做到?

彼此的需求差異如此之大,時時刻刻的衝突自然在所難免。

父母的愛,是給孩子他想要的東西,而不是你想給他的東西

請用我想要的方式愛我

當然,每一對父母都認為,拒絕給孩子他想要的東西是為孩子好,把自己想給他的東西硬塞給孩子,也是為了孩子好。甚至有父母悲壯地認為:哪怕你現在怨我,我也得這麼做,等你長大了,就明白了。

問題是,如果你想給孩子的好,在孩子自己看來卻是“不好”,那麼,這種好,還是真的好嗎?

如果孩子每一天,都得不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都不得不接受父母硬塞給他的東西,每一天都沒辦法過得輕鬆愉悅,等他長大了,這種充滿了矛盾、衝突的童年經歷,會突然全都變成陽光燦爛的日子嗎?

如果爸爸媽媽帶孩子帶得煩惱無比,我們真的是特別建議您靜下心來想一想:你給孩子的東西,是不是他真正想要的東西?你愛他的方式,是不是他想要的方式?

“父母的愛,是給孩子他想要的東西,而不是你想給他的東西”,弄明白這個基本原理,相信很多育兒和家教難題,都會迎刃而解,甚至,那些問題,你根本就不會遇到。


真心爸媽(徐智明、高志宏):

我們是一對真實的爸爸媽媽,本科均畢業於北京大學,真心媽媽為中國傳媒大學博士。育有兩子,一個生於2002年,一個生於2006年。我們在這個專欄中所分享的,都是自己親身經驗、思考所得,所有文章均為原創,歡迎轉發分享、評論、討論、提問。(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真心爸媽已出版的育兒書:《育兒基本:找到好方法,輕鬆做爸媽》

養育是不控制孩子,也不懈怠自己。 《育兒基本》分享真心爸媽實現孩子自主生活、自主學習、自主閱讀、自主情感的基本教養法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