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爱,是给孩子他想要的东西,而不是你想给他的东西

父母的爱,是给孩子他想要的东西,而不是你想给他的东西

最近写培养孩子阅读的话题,我一直在说,爸妈尽量不要给孩子读书,要让孩子有机会开始自主阅读。

然后好几位妈妈问我,那么,孩子拿着书来找爸爸妈妈给读怎么办?

我的回答:那就认真地读给他听。

可能有的爸妈会不解,既然要培养孩子自己阅读,为什么孩子要大人给他读书时,还要答应他呢?

这就涉及到我们认为的,在育儿和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孩子所有养、育行为的一个大前提:给孩子他想要的东西,而不是你想给他的东西。这也是我们自己在育儿过程中一直运用的一个“基本原理”。

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孩子才会满足

先来分享一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使用这个原理。

周六上午,两个孩子各自睡到自然醒才起床,吃过爸爸做的简单早点,回到房间,看漫画、打游戏、做作业、和朋友聊天。

快到中午,出来问一声:妈妈,中午吃什么?

我告诉他们中午会做咖喱牛肉,俩人都表示赞同。他们一个不爱吃牛肉,但喜欢咖喱牛肉中的土豆和胡萝卜,一个喜欢牛肉和土豆,不吃胡萝卜,于是俩人合作,把牛肉和胡萝卜挑到对方碗里。

对于吃饭,孩子们要求不多,因为他们相信,无论是繁是简,妈妈总会想办法做出他们喜欢吃的东西。

昨晚大宝说他从微博上看到一个写科普文章的大V推荐烤鳗鱼,“妈妈你去买点吧。”我就去下了订单。我们没有讨论价格,因为孩子要的并不是超昂贵的稀有食物,而孩子自己也知道,在我们消费能力范围内,买他们想要的东西,爸爸妈妈都不会先看价格。当然,只要不是有毒的东西,我也不会先看营养。

下午出门买菜,小宝要求同去。他喜欢偶尔“亲自”到超市采购一番,挑一些妈妈平时想不起来买,但他有时会想吃的东西。

按照很多家庭的理解,我们这样,算得上是“惯着”孩子了:

  • 周六睡懒觉,岂不是养不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 这个不吃、那个不吃,岂不是营养很不均衡?

  • 想买啥就给买啥,岂不是让孩子成了家里的小霸王?

不过,真心爸妈不这么看。我们想要的,是一对每天都生活得很愉悦的孩子。

如果他需要充分休息,我为什么一定要他有良好作息?如果他吃某种东西不觉得是美味,我为什么一定要他为了营养勉强吃下去?如果他想要的,并不是爸妈妈妈负担不起的东西,我为什么要让他提什么要求都得先想想“爸妈会不会嫌贵”?

大儿快十六岁,小儿十二岁多了,十几年来,真心爸妈都是按照“给孩子他想要的东西,而不是你想给他的东西”行事,收获的是一对心满意足、和爸妈合作良好、兄弟俩也特别彼此照顾的孩子,他们任何一个,都没有一丝一毫被“惯坏”的迹象。

父母的爱,是给孩子他想要的东西,而不是你想给他的东西

亲子间的大部分矛盾,都来自“孩子想要,爸妈不给”

有人雪中送炭,接受的人会很开心,有人锦上添花,接受的人会很欣喜。

但就我们观察,很多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是既不雪中送炭,也不锦上添花,他们最常做的事是:你越想要什么,我越不给你什么亲子间的大部分矛盾,和爸妈的很多育儿烦恼,都来自“孩子想要,爸妈不给”。这种“要”与“给”,有时是具体的东西,有时是无形之物。

比如,很多家庭的经典问题是,“孩子总想买玩具怎么办”。

问这问题的爸妈,希望别人能给出一种既不让孩子哭闹,又可以不答应孩子要求的办法。很遗憾,研究如何带孩子十几年了,真心爸妈没有想出如此“两全其美”的办法。

两个孩子小时候,关于买玩具,我们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跟孩子约定什么时候可以买玩具(基本上,任何大小节日,都可以成为买玩具的理由,甚至放假、开学,也可以要求买个玩具庆祝一下),然后到了约定时间,就和孩子一起去买,没有任何附加条件。要买哪一个,无论价格多少,无论家里是否有类似玩具,只要孩子表示确定想要,都可以买下来。两个孩子因此有了50套以上的乐高玩具,50个以上的变形金刚。

了解这两款玩具价格的读者可能会咂舌:这不是烧钱吗?——怎么会?很多父母在“给孩子你想给的东西”——比如逼着孩子上各种兴趣班——上花的钱,比买这些“孩子想要的东西”,多得太多了。他们用更多的钱,收获了和孩子的不停对抗,我们用少得多的钱,收获了孩子的心满意足,到底是哪一个更划算?

再比如,让很多妈妈都烦恼的问题:“孩子总是粘着我怎么办?”

按照真心爸妈的逻辑,孩子想粘着妈妈,就让他随心所欲地粘着妈妈呗。孩子粘人,常常是安全感不足。你越让他想粘你就能粘你、想不粘就不粘,孩子就越不粘人;你越是烦他粘你,他越是表现得更粘人。很多妈妈都是弄错了解决问题的方向,结果越弄越烦恼。

二胎放开后,很多爸妈遇到的“大宝变坏”的问题,也与此类似。孩子想要的是:虽然家里有了小弟弟小妹妹,但我还是像从前一样的宝贝。大人要求孩子的是:你是哥哥姐姐了,要变得更懂事。孩子想要的,大人不给,孩子做不到的,大人强加给他。如此,怎么可能合作融洽?

很多爸妈似乎天然地有一种和孩子“对着干”的本事,只要孩子想要的东西,总会想办法阻止,而自己想让孩子接受的东西,无论孩子愿不愿意,都总想硬塞给孩子,无论是大人认为更有趣的书、更有营养的食物,还是大人认为孩子应该认真学的钢琴、英语,或者认为孩子应该养成的某种习惯——比如做作业不磨磨蹭蹭、具备的某种美德——比如要积极“叫人”、要有礼貌。

于是,大人常常陷入烦恼纠结——我这孩子,为什么这么不听话,这么费劲?

我想,如果孩子有和大人一样多的表达机会,他们要表达的烦恼,会只多不少——为什么我提什么要求,爸妈都不答应,而他们提什么要求,却总是逼着我做到?

彼此的需求差异如此之大,时时刻刻的冲突自然在所难免。

父母的爱,是给孩子他想要的东西,而不是你想给他的东西

请用我想要的方式爱我

当然,每一对父母都认为,拒绝给孩子他想要的东西是为孩子好,把自己想给他的东西硬塞给孩子,也是为了孩子好。甚至有父母悲壮地认为:哪怕你现在怨我,我也得这么做,等你长大了,就明白了。

问题是,如果你想给孩子的好,在孩子自己看来却是“不好”,那么,这种好,还是真的好吗?

如果孩子每一天,都得不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都不得不接受父母硬塞给他的东西,每一天都没办法过得轻松愉悦,等他长大了,这种充满了矛盾、冲突的童年经历,会突然全都变成阳光灿烂的日子吗?

如果爸爸妈妈带孩子带得烦恼无比,我们真的是特别建议您静下心来想一想:你给孩子的东西,是不是他真正想要的东西?你爱他的方式,是不是他想要的方式?

“父母的爱,是给孩子他想要的东西,而不是你想给他的东西”,弄明白这个基本原理,相信很多育儿和家教难题,都会迎刃而解,甚至,那些问题,你根本就不会遇到。


真心爸妈(徐智明、高志宏):

我们是一对真实的爸爸妈妈,本科均毕业于北京大学,真心妈妈为中国传媒大学博士。育有两子,一个生于2002年,一个生于2006年。我们在这个专栏中所分享的,都是自己亲身经验、思考所得,所有文章均为原创,欢迎转发分享、评论、讨论、提问。(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真心爸妈已出版的育儿书:《育儿基本:找到好方法,轻松做爸妈》

养育是不控制孩子,也不懈怠自己。 《育儿基本》分享真心爸妈实现孩子自主生活、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情感的基本教养法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