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媒體趨勢:從社交媒體獲取新聞的比例在降低

從本週開始將為大家帶來一系列報告內容編譯,幫助大家瞭解國際媒體發展趨勢。

核心結論

  • 使用社交媒體獲取新聞的人數不再持續增長,反而開始呈現下降趨勢,如美國、英國、法國。
  • 消費者開始追求更私密(以及儘可能減少衝突)的空間去交流,使用通訊應用看新聞的人數在上升,如WhatsApp。
  • 巴西、西班牙、美國用戶最關注新聞的真假,而德國、荷蘭用戶對這個問題的關注度較低。
  • 大多數受訪者認為,內容發佈者(75%)和平臺(71%)有最大的責任來解決假新聞問題。
  • 新聞聚合App的消息推送不斷增多,一些用戶開始抱怨遭到信息轟炸。
  • 在線新聞的平均付費人數有所增加,北歐的增幅明顯。
  • 對於隱私的擔憂推動了廣告攔截軟件的激增。有超過四分之一(27%)受訪者的設備安裝了攔截廣告工具。
  • 美國人和歐洲人希望看到更少的在線新聞視頻,而亞洲人傾向於看更多新聞視頻。
  • 播客在全球越來越受歡迎。播客在美國受歡迎的程度(33%)幾乎是英國的兩倍(18%)。智能音箱繼續快速增長,為音頻新聞開創了新的機會。

這次,實驗君將先為大家詳細編譯新聞在社交媒體的發展有哪些新的變化。

全球媒體趨勢:從社交媒體獲取新聞的比例在降低

社交媒體依賴減弱

路透新聞研究所的調查覆蓋五大洲,將近40個國家。過去七年間,路透新聞研究所追蹤了幾個主要國家的新聞來源,使用社交媒體閱讀新聞的增長勢頭強勁。然而,今年許多國家的這種趨勢已經停止,甚至開始呈下滑趨勢。

以美國為例,用戶每週從社交媒體獲取新聞的比例從2013年的27%穩步增長至峰值51%,之後大幅跌至今年的45%。在英國,2013年至2017年使用社交媒體獲取新聞的比例從20%上升至41%,隨後開始下跌。而巴西2016年就出現了下滑趨勢。

全球媒體趨勢:從社交媒體獲取新聞的比例在降低

(用戶使用社交媒體獲取新聞的比例;右上圖例從上到下分別為:巴西、美國、英國、法國和德國)

仔細研究可以發現,下降趨勢基本上完全是由於Facebook改變新聞推送造成的。美國用戶使用Facebook獲取新聞的比例降低了9%,年輕群體使用Facebook獲取新聞的比例降低了20%。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種下降並非出現在所有國家。馬來西亞和捷克用戶使用Facebook獲取新聞的比例就大幅增長。不過多數國家還是呈現頹勢。

全球媒體趨勢:從社交媒體獲取新聞的比例在降低

(2018年初各國用戶使用Facebook獲取新聞資訊的比例;左列為國家或地區,右列為與2017年相比的變化)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Facebook的用戶比例自2015年起就總體保持穩定,但用其獲取新聞的比例發生了下降。這就說明,要麼是用戶主動減少了使用Facebook獲取新聞,要麼是因為Facebook為增強親友互動、限制假新聞改變了算法,從而減少用戶信息流中新聞的數量。同時,用戶使用其他平臺(如WhatsApp、Instagram和Snapchat)獲取新聞的增長態勢。

下面兩個表顯示的是2014年起在12個國家追蹤的社交媒體與新聞的調查數據。

全球媒體趨勢:從社交媒體獲取新聞的比例在降低

(用戶使用各社交平臺獲取新聞資訊的比例)

全球媒體趨勢:從社交媒體獲取新聞的比例在降低

(使用各社交平臺的用戶比例)

Facebook在2018年1月改變了算法,旨在加強“有意義的用戶互動”,但造成了新聞內容大量減少。之後,諸多媒體表示獲得的引薦流量大幅下降。其中,Little Things在2018年初倒閉,Little Things認為Facebook的算法改變為公司倒閉的關鍵原因。

全球媒體趨勢:從社交媒體獲取新聞的比例在降低

(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新聞網站從Facebook獲得的引薦流量)

全球媒體趨勢:從社交媒體獲取新聞的比例在降低

其他平臺搶佔新聞市場份額

使用WhatsApp獲取新聞的用戶數量與2014年相比翻了兩番,WhatsApp在許多國家取代了Twitter的地位。不過在不同國家,用戶使用WhatsApp獲取新聞資訊的情況大不相同,如在馬來西亞佔比為54%、巴西48%、德國14%,而在美國僅佔4%。

全球媒體趨勢:從社交媒體獲取新聞的比例在降低

(用戶使用各社交平臺獲取新聞的比例)

從某種程度來說,這些平臺的增長是因為內容發佈者改變了策略,不再那麼依賴Facebook。比如說,更多媒體公司使用了Instagram上的故事模式。Instagram故事已經吸引了全球3億的日活用戶。BBC也熱衷於使用Instagram,已經擁有480萬的Instagram粉絲。

同時,在2018年2月的佛羅里達校園槍擊案中,Snapchat還成為了重要的新聞來源,因為Snapchat展示了隨後反槍支抗議的地圖。Snapchat Discover(Snapchat的新功能)如今在許多國家都獲得了18-24歲群體的青睞,在美國、法國和挪威的佔比分別為17%、13%和32%。

  • 男,20-29歲,美國

“我發現,原來對於我來說Facebook就是一切,但現在Snapchat和Instagram都在迎頭趕上,比Facebook用起來還要方便。”

全球媒體趨勢:從社交媒體獲取新聞的比例在降低

(Snapchat上學生槍支抗議的地圖和BBC的Instagram主頁)

如今WhatsApp讓新聞傳播更方便、讓發佈者能更好地和用戶互動。此外,在拉丁美洲和西班牙,大量的媒體機構在用WhatsApp嘗試播客、新聞群組、小測試和音頻筆記等功能。

全球媒體趨勢:從社交媒體獲取新聞的比例在降低

為什麼用戶不再那麼依賴Facebook獲取新聞?

調查顯示這是共同作用的結果。用戶反感Facebook上沒有營養的爭論和不可靠的新聞,同時他們發現其他平臺更加方便,更能保護隱私且不容易造成誤解。

公認的一點是,隨著自己的Facebook人際網不斷擴大,人們不再那麼願意公開分享內容。因此,他們轉而在通訊軟件上聊天,因為和自己聊天的是“真朋友”。這種現象有時被稱為社交網絡的“環境崩塌”(context collapse;人們不能根據社會環境來調整自己的言行),這一現象也可從以下調查對象的採訪中窺見。

  • 男,20-29歲,德國

“我不常用Facebook了,因為我不想和Facebook上的“朋友”有密切聯繫。這些人對我不再重要。我和我的好朋友通過WhatsApp交流。”

  • 女,30-45歲,美國

“(WhatsApp上的)信息是發給某個特定的人的,而不是公開給所有人看的。”

調查對象提到了會在Facebook(和Twitter)上尋找故事,但他們隨後會把內容的截圖或標題(不含鏈接)分享到WhatsApp上的群聊裡討論。這樣做部分是因為想要避免過激的政治辯論:

  • 女,30-45歲,美國

“自從過去幾年政治大環境變了之後,我就不再頻繁用Facebook了,我發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政治觀點。”

  • 男,20-29歲,巴西

“在WhatsApp上,儘管你可能不同意你朋友的觀點,但朋友間仍能相互尊重,每個人都能自由發表觀點。與Facebook相比,和朋友在WhatsApp上探討新聞的氣氛要輕鬆多了。”

扎克伯格承諾要修補Facebook的漏洞,重建安全健康的網絡環境。Twitter的CEO Jack Dorsey將清理水軍和減少網絡騷擾列為公司的重點任務。Facebook和Twitter能否重建信任、重塑用戶交流模式,明年將至關重要。

Facebook認為降低某些新聞內容的優先等級是實現上述目標的必要環節,但調查結果顯示Facebook需要小心謹慎。用戶仍然很重視獲取新聞內容,他們只是想要獲得更加可靠、要緊的新聞。受訪者表示,討論正移向其他平臺,Facebook最終可能會死於內容空洞。

編譯:劉天睿 付君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