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是陳湯僞造聖旨的情況下產生的!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這句話說起來就有一種愛國的衝動在裡面,但是在古代,古人們可不是跟你說說就行了,而是會真的“雖遠必誅”的。

短短數語不僅讓人聽的熱血沸騰,更深深觸動了咱們華夏兒女內心深處的數千年的自豪感和責任感。事實上,“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是由“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句話變化而來的。

想不到“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是陳湯偽造聖旨的情況下產生的!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出現在班固《漢書》卷七十,是西漢名將陳湯給漢元帝的上疏中的一句話,他喊出這句話也是有歷史背景的。

在漢武帝劉徹登基之後,決定把“漢匈和親”的外交政策扔進廢紙簍,對匈奴進行武裝反擊。他在位期間,一手抓外交,派張騫兩次出使西域,串聯各國共同抗匈;一手抓武備,大膽重用衛青、霍去病等出身卑微的將領,多次主動出兵,擊敗匈奴大軍。
想不到“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是陳湯偽造聖旨的情況下產生的!

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漢宣帝之子——元帝劉奭已經執政13年。這一年,他對西域的最高軍政長官進行調整,甘延壽出任騎都尉,陳湯為副。這個二人組掌握著大漢王朝在西域的最高軍事指揮權,也可以說就是當時的大漢駐西域軍區司令員和政委。

到任後,陳湯向甘延壽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陳湯認為,北匈王廷始終沒有建設堅固的城牆以自守,如果組織一支遠征軍急速西進,一定可以剷除匈奴勢力。
想不到“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是陳湯偽造聖旨的情況下產生的!

甘延壽一聽,這事得請求朝廷批准,陳湯怒道:“這種大策略哪是朝廷上那幫公卿大臣能夠理解的!”恰好這時甘延壽生病了,正在調理,還沒來得及向朝廷奏請出徵事宜,這邊陳湯就獨自矯詔,假稱皇帝的命令,開始集合屯田官兵和西域各國的軍隊準備西行。

在陳湯看來,這次軍事行動的成敗關鍵在於秘密、迅速,如果按常理出牌,等朝廷大員口水互噴之後再動手,消息必然走露。就軍事而言,陳湯是對的,但這一行為已經等同於謀反,是誅九族的大罪。
想不到“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是陳湯偽造聖旨的情況下產生的!


劇情想象中。。。

甘延壽知道後,大吃一驚,急忙來見陳湯,陳湯一聽老甘你是來阻止我的,拿了把利劍就頂住他脖子——

甘延壽:“我是老大聽我的!”

陳湯:“我有劍。”

甘延壽:“這麼大的事得朝廷批准!”

陳湯: “我有劍。”

甘延壽:“你不聽信不信我揍你!”

陳湯:“我有劍。”

甘延壽:“好吧,那我們一夥。”

以上全是想象,請勿當真,哈哈。。。
想不到“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是陳湯偽造聖旨的情況下產生的!

甘延壽慌亂之餘,火急火燎地向朝廷上疏,為陳湯辯解,並檢討自己的領導責任。但此時大軍已經集結,根本不可能等朝廷答覆。甘延壽冷靜下來後猶豫再三,毅然拿起武器、披上鎧甲,和陳湯各率一軍,分頭前進。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一支龐大的軍團奔襲數月,悄悄完成了對郅支單于的合圍。當不遠處的匈奴王城出現在西漢遠征軍的視野中時,甘延壽和陳湯令旗揮舞,四萬鐵騎如決堤洪水,洶湧咆哮著向這座土質外殼包裹的木城牆吞噬而去。
想不到“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是陳湯偽造聖旨的情況下產生的!

睡夢中的敵人倉促應戰,戰鬥毫無懸念,城池很快陷落,北匈奴全軍覆沒,就此滅亡。郅支單于在逃跑途中被漢軍一刀砍翻,他的頭顱被快馬傳送到六千六百里外的長安。

隨著這顆被載入史冊的頭顱一起被送入長安的,還有甘延壽和陳湯的捷奏:

“臣聞天下之大義,當混為一……匈奴呼韓邪單于已稱北籓,唯郅支單于叛逆……以為強漢不能臣也。郅支單于慘毒行於民,大惡通於天。臣延壽、臣湯將義兵,行天誅……陷城克敵,斬郅支首級,以示萬里……”

想不到“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是陳湯偽造聖旨的情況下產生的!​​報告戰鬥的過程後,甘延壽和陳湯在捷奏末尾重重地寫道: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這一刻,他們的萬丈豪情震動了整個中華大地;這一聲吶喊,也擊破了兩千多年曆史的長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