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富加剧,阶级固化,我们如何改变孩子的命运?

美国在和团队,采访了107个家庭,翻遍几十年各种统计资料,得出了结论:美国的阶层近乎断流,穷人再努力,也无望出头。

贫富加剧,阶级固化,我们如何改变孩子的命运?

采访过程中,一位消防员带着全家赴约,只是为了让孩子们见一下,真正大学毕业,有正经工作的女士,长什么样子。

觉得很夸张?那么我们来看看美国现状吧!

美国知名大学的学生构成比例为:9%来自50%的底层人群,74%来自25%上层的人群。而低收入,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中,只有29%能大学毕业,高收入,但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中仍然会有30%能大学毕业。

为啥成绩好的学生却只有29%能毕业?

在美留学8年的知乎网友@Anhade穆 科普: 美国宿舍一个月税前1400美元,宿舍自助餐早11美元,午15美元,晚18美元,最便宜的二手课本80美元,贵的200以上;每年学费6万美元,约40万人民币。

2017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美在职工作人员约为1.3亿人(不包括自雇人员),平均年薪是5.3万美元。

知道为啥不能毕业了吧?因为交不起学费呀!!!!普通家庭根本负担不起大学的学费。

贫富加剧,阶级固化,我们如何改变孩子的命运?

我们的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

80年代中后期,是农家子弟用知识改变命运的黄金时代,30%以上的北大学子是农村子弟。

90年代中期,比例开始逐渐下滑;2000年之后,仅10%农村子弟考上北大。

这些社会精英占全社会人口的7%,却有40%的北大学生诞生于这样的精英家庭。

虽然没有美国那么严重,形式却不容乐观,正在不断恶化。

贫富加剧,阶级固化,我们如何改变孩子的命运?

那么我们还有多少时间呢?

1959年,美国刚经历经济大萧条,财富重新积累,贫富差距并不大,距离今天大概59年,也就是说,差不多【三代人】,美国就产生了如此严重的阶级固化。而我们呢?以1978年改革开放,贫富差异并不大,对应美国的1959年。我们的父母享受了第一代的红利,我们算第二代,那么我们的孩子将是第三代了。他们会面临,如同美国一样的阶级固化吗?这将取决于作为父母的我们。

我们能为我们的下一代做些什么呢?

在采访的过程中,除了经济的制约外,最大的区别还来至于教育观念的不同,穷人大多都是:放养式教育,开心就好(佛系教育)。而富人则是精心栽培(精英教育),不仅仅关心学校的教育情况,而且,在孩子还很小时,就不让他们接触一些负面的环境与讯息,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习惯与兴趣。

电影《摔跤吧爸爸》中,阿米尔汗饰演的“虎爸”用高压式教育培养出了两个世界冠军,难道她们在领奖台上的那一刻不快乐吗?没错,再拿到冠军前确实很苦,很难,但相较于像普通女孩一样,成为一个逆来顺受的家庭主妇,只能毫无尊严的活在背后,你会做怎样的选择呢?

贫富加剧,阶级固化,我们如何改变孩子的命运?

我们应该从思想上做出改变,拒绝佛系教育。

这点我们相对于别的国家来说,做得相对比较好!但近几年,兴许西方文化的影响,或者思想惰性的驱使,越来越多的佛系教育出现在年轻父母身上。

《极限挑战》人生的起步6问中,很多人落泪了,其中或委屈,或心酸,或感动,但是我相信在中国很多的父母,真的已经拼尽全力了。

再来回顾一下这六个问题:(如果:是,向前六步,否,原地不动)

1、在你18岁的时候,父母是否都接受过高等教育?

2、18岁的时候,父母是否让你持续学习除了功课之外的一门特长,并且现在还保持着一定水准?

3、18岁时父母是否给你请过一对一家教?

4、18岁前是否有过两次出国的经历?

5、18岁时父母是否承诺送你出国留学

6、18岁时父母是否一直视你为骄傲,并在亲友面前炫耀你?

如果是问你这六个问题,你能走几步?

贫富加剧,阶级固化,我们如何改变孩子的命运?

或许我们仍有差距,但世界本来就不是绝对公平的,我们的父母不能为我们提供优势,那是因为他们不懂这些,也没有渠道去了解学习这些。但我们不同,互联网时代给我们带来了改变,各种信息,各种在线教育,触手可及,我们不懂不要紧,家教不再昂贵,我们获取知识的成本极大地降低了。知识的成本,不再是制约孩子发展的因素。只要愿意前三问我们完全可以满足。

我们应该利用好互联网的机遇,为孩子缩小起跑的差距。

我们并没有高昂的大学学费,只要我们抓好孩子的思想观念,重视孩子的思想教育。相信我们的孩子,就不会被桎梏在社会的底层,他们就有腾飞的可能。

贫富加剧,阶级固化,我们如何改变孩子的命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