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緬甸的民族政策?

南行漫


東南亞新視角,緬甸新思維,歡迎關注 緬甸中文網

6月18日,克倫邦大約有1000人遊行示威,抗議邦政府計劃在州首府壘固市 建造昂山將軍的雕像。

這不是突發狀況,近年來關於建造昂山將軍雕像的爭議越來越頻繁反雕像情緒不僅限於一個民族地區,這種情況發生在很多邦。連執政黨緬甸全國民主聯盟都認為,應採取認真的態度。

在抗議活動之前,當地青年團體曾致函州政府,要求與當局會面,以便就此問題進行談判。但請求沒有得到答覆,爆發了抗議活動,甚至出現衝突事件。11名年輕人因發佈反對雕像建設項目的傳單而面臨起訴。根據“刑法”第505(b)和(c)條,鄉鎮當局起訴青少年涉嫌煽動。

自2015年以來,在欽邦,孟邦和克欽邦都有抗議活動,人口眾多的省(緬族聚居地)沒有出現過反對意見。

但在少數民族邦地區,民眾“受夠了”政府只是繼續建立雕像而不是兌現彬隆協議的承諾。

克倫邦一名青年表示,“憑藉他的精神,遠見和他為國家所做的一切,昂山將軍是一個鼓舞所有緬甸年輕人的人。但是,鼓舞我們並不需要把他的雕像放在這裡。我們擁有自己的民族英雄。”(各省邦的民族意識抬頭,認為緬甸政府的做法存在不妥

1947年,昂山將軍和少數民族領導人簽署了的“彬隆協議”,該協議規定緬甸屬聯邦制國家,各少數民族擁有平等權利。但在昂山將軍去世71年後,這些承諾仍未實現。

昂山素季一直被視為是其父昂山將軍的接班人,但新政府上臺之後,各邦政府未經當地少數民族同意,就將國家預算花在雕像上的做法受到普遍“質疑”。 全國民主聯盟也將面臨支持率的下降。

當地民眾認為,預算可以更好地用於有利於當地人的發展項目,實施將軍的精神和遺願比製作他的雕像更重要。

緬甸的主體民族緬族佔據了人口的大部分,住在緬甸最精華的省區,其餘少數民族則分佈在邊緣邦區,在管理上確實存在問題,導致國家向心力受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