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北門外的變遷

榆次順城街所穿過的北門外商業區,原本一片荒涼,在老城北門外僅有一座八角樓名為“採鳳樓”。北門外曾有一片樹林,有人在此闢出地方擺攤賣菜,因走的人多了,形成了一條小土路,後被取名“樹林街”(百貨廣場向西擴延時拆除)。1907年,正太鐵路通車後,老城內的商戶逐漸向北門外轉移,北門外因此繁榮起來。1936年,在順城街北側(現在購物中心樓東邊)建成了仿照西方舞臺型式,內分池座與包廂,開買票看戲先例的群英舞臺,成為榆次最早的新式劇院。

榆次北門外的變遷

民國時期的北門外

1948年榆次解放後,人民政府實行保護和扶植工商業的政策,商號恢復營業,市場逐步繁榮。同時,在奶奶廟(現晉中飯店位置)開闢了集貿市場,起名為自由市場。1955年 6月,榆次南北大街、西順城街首次安裝了白熾路燈。1956年後,國營商業逐步興起,糧店街商場、百貨大樓、國營飯店、大型菜場等相繼在北門外新建開業,整個北門外(包括東西順城街、糧店街、棧房街)百貨、五金、雜貨、傢俱、種子、調味、飲食,街頭還有說書、賣藝的行業眾多,形成一派繁榮的商業集中的群體,之後的幾十年,榆次的商業鬧市主要集中在此處。

榆次北門外的變遷

1956年建成,1984年更名的職工醫院

在北門外,除商業區外行政機關分佈也相對集中。1949年9月地委機關由太谷遷至榆次縣城,駐北關羊毫街天主堂(今市委大院);1957年 10月,榆次專署機關由榆次城內富戶街50號遷至羊毫街地委機關院內;1961年,榆次區委辦公樓在東順城街小北門西側建成;1980年,榆次區政府辦公樓在東順城街購物中心東側建成。以順城街為主的北門外一帶,成為榆次的政治、商業中心。

二十一世紀初,榆次區採取“經營城市”戰略,運用市場化運作方式,盤活城市資產,通過招商引資等經營方式,全面鋪開大規模的城建、教育、旅遊等眾多重建設工程,使榆次的城市建設實現了快速發展。榆次的城市面貌、綜合服務功能、人居環境大大改善。在2000年完成對順城街的拓寬改造後,以對順城街(包括整個北門外商業區)沿街建築拆遷改造,並從2002年陸續展開美化、亮化、綠化的街景改造。

榆次北門外的變遷

1960年的北門外及百貨大樓

始建於1958年的百貨大樓,是上世紀60年代初榆次最大的國營百貨商店。1995年百貨大樓改製為榆次百貨大樓有限責任公司。儘管百貨大樓在榆次商業發展史上留下了輝煌的一頁,但畢竟經歷了四十多年的風風雨雨,面貌和環境已遠遠不能滿足城市的發展和市場的要求。1996年9月30日 榆次購物中心在百貨大樓東側落成開業,結束了榆次沒有大型商廈的歷史,百貨大樓更面臨著嚴重的生存危機。2003年,位於順城街中段的百貨廣場在百貨大樓原址的基礎上向西擴延施工建設。2005年,百貨廣場建開業,成為規模大、功能全、設施好的現代化商業大廈。2002年9月,集餐飲、客房、康樂、會議、商務為一體的現代化酒店——頤景國際酒店在原榆次文化宮地址上建成。2006 年11 月,集百貨、家電、圖書、黃金珠寶、副食、餐飲、休閒為一體的綜合商業區——君豪國際在拆除原晉中市郵電大樓的基礎上建成。今天的北門外已成為市民購物、休閒、娛樂和活動的場所。北門外相關視頻請請點擊下方“瞭解更多”或關注“如蟻人生234”頭條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