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未来如何抉择?未来的教育又该何去何从?

现如今,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也许就在接下来的10到20年内,人类的许多工作将由具有人工智能的机器人来取代。这不仅包括劳动密集型工作,如司机和工厂工人,还包括很多看来相对安全的工作,比如法律和技术写作。

根据牛津大学调查发现,美国市面上的工作47%会被人工智能取代,而在中国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比例高达77%。在未来的数十年里,谁来承担人工智能的一次次冲击?毫无疑问是当下在下的学生,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及大学毕业的学生,当他们告别学校的时候,迎接他们的不一定是社会善意的接纳,而很有可能是各式各样的机器人将他们无情地刷下历史舞台。

学生的未来如何抉择?未来的教育又该何去何从?

就像钱颖一所说:教育必须超越知识。对于创新人才的教育,有3个十分重要的因素:知识、好奇心和想象力、价值取向。

人工智能唤醒

对未来学生教育的思考

中国的教育有它的特点,这个特点中隐含了我们的长处。

首先,个人、家庭、政府、社会对教育的投入很大,这个投入不仅是金钱、资源的投入,也包括学生、教师时间的投入。这是由我们的文化传统,由我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所决定的。其次,教师对知识点的传授、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不仅量多,而且面广,所以中国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呈现“均值高”的特点。

我想,在了解中国教育长处的基础上来反思教育存在的问题,可能更有意义。

中国教育的最大问题,就是我们对教育从认知到实践都存在一种系统性的偏差,这个偏差就是我们把教育等同于知识,并局限在知识上。

教师传授知识是本职工作,学生学习知识是分内之事,高考也是考知识,所以知识就几乎成了教育的全部内容。

学生的未来如何抉择?未来的教育又该何去何从?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深入人心,但是,创新人才的教育仅仅靠知识积累就可以吗?不是的,教育必须超越知识。

爱因斯坦在192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首次到美国访问,有记者问他声音的速度是多少,爱因斯坦拒绝回答,他说,你可以在任何一本物理书中查到答案。接着,他说了那句特别有名的话:“大学教育的价值不在于记住很多事实,而是训练大脑会思考。”

国务院发声

在中小学设置人工智能课程

国务院明确指出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应逐步开展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建设人工智能学科,培养复合型人才,形成我国人工智能人才高地。

《规划》指出,要进一步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学科布局,设立人工智能专业,推动人工智能领域一级学科建设,尽快在试点院校建立人工智能学院,增加人工智能相关学科方向的博士、硕士招生名额。

鼓励高校在原有基础上拓宽人工智能专业教育内容,形成“人工智能+X”复合专业培养新模式,重视人工智能与数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专业教育的交叉融合,培育高水平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和团队。

知识越多未必创造力越强

创造性思维的来源之一是好奇心和想象力。创造力确实需要知识的累积,但除了知识,还需要什么呢?爱因斯坦说过,“我没有特殊的天赋,我只是极度好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他说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是我们过去比较忽视的。

“创造性思维=知识×好奇心和想象力”。这个简单的公式告诉我们,知识越多未必创造力越强。因为人接受的教育越多,知识积累多了,但好奇心和想象力可能减少,所以创造力并非随着受教育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因此,并不是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而是我们的学校在增加学生知识的同时,有意无意地减少了创造力必要的其他元素。

学生的未来如何抉择?未来的教育又该何去何从?

什么工作容易被人工智能淘汰?

如果你的工作符合以下特征,那么,你被机器人取代的可能性非常大:

(1)无需天赋,经由训练即可掌握的技能;

(2)大量的重复性劳动,每天上班无需过脑,但手熟尔;

(3)工作空间狭小,坐在格子间里,不闻天下事。

1、电话销售员

2、打字员

3、会计

4、保险业务员

5、银行职员

6、政府职员

7、接线员

8、前台

9、客服

10、人事

11、保安

12、房地产经纪人

13、工人,瓦匠,园丁,清洁工,司机,木匠,水管工

14、厨师

15、IT工程师

16、图书管理员

17、摄影师

18、化妆师

19、运动员

20、警察

21、记者

22、保姆

23、健身教练

24、律师,法官

25、牙医,理疗师

26、建筑师

27、公关

28、教师

29、酒店管理者

举个身边的例子:

6月18日,京东宣布在北京市海淀区开启全球首次全场景常态化配送运营!作为小编的我来说,横冲直撞的电瓶车还没治理完,送货机器人又来添乱了。

学生的未来如何抉择?未来的教育又该何去何从?

从目前得到的消息来看,这个机器人全程都会走非机动车道,并且对于海淀区的交通线路很熟悉,可以自主停靠配送点。

从网络上的信息来看,送货机器人由雷达加传感器进行360度环境监测,可以自动规避道路障碍与往来车辆和行人并且能够识别红绿灯信号,做出相应的判断。

学生的未来如何抉择?未来的教育又该何去何从?

用户可通过人脸识别、输入取货码、点击手机APP链接等三种方式取货。一大批快递小哥表示不服!但是,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美好!

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大势所趋,未来所有行业都将随着人工智能而带来升级与变革。会有更多的产业和新兴商业模式诞生。对于孩子的教育需要紧跟时代潮流,只有把未来教育与人工智能相结合,才是当代学生拥抱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的最佳出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