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雲,奔跑的感覺爽嗎?

速度七十邁

心情是自由自在

希望終點是“公有云”

全力奔跑夢在彼岸

……

我把羽泉的《奔跑》這首歌的歌詞稍稍改動了一下,這似乎就是華為雲當前狀態的一種寫照。在4月17日舉行的一年一度的華為分析師大會上,華為雲BU總裁鄭葉來表示,華為雲要在創新的路上加速奔跑。

面對風雲變幻的數字化轉型市場,有的企業還沒學會走,便想著跑;有的企業雖然已經奔跑起來,但是由於把握不好節奏,顯得後勁不足;還有的企業只專注自己的節奏,先學會穩穩地走,然後再加速奔跑。無論是公有云、私有云,還是混合雲,都是一場無休無止的馬拉松,市場的參與者只有從一開始就保持好自己的節奏,才能步步為營。這應該也是華為雲想要的理想狀態。

華為雲已經跑起來了

2017年是華為雲BU正式獨立運行後的第一年,也是華為雲業務具有轉折性意義的一年。這一年中,華為雲的用戶數增長了300%,截至目前,註冊的用戶總數已突破百萬;華為雲的收入同比增長了7倍,每月每用戶平均收入也實現了翻倍增長;華為雲在全球的合作伙伴超過20家,發展了4家同舟共濟合作伙伴,經銷商超過3000家,認證服務支持夥伴超過100家;華為雲擁有400家以上的解決方案夥伴,其開發測試平臺上擁有7萬活躍的開發者……就像鄭葉來所說,華為雲當前可能還不是最優秀的,但一定是增長最快的。

華為雲,奔跑的感覺爽嗎?

華為雲對外是企業客戶數字化轉型的基礎支撐平臺,對內則是華為整體業務的堅實底座。在華為的全融合戰略下,華為商城、華為消費者雲業務、華為內部IT系統都運行在華為雲平臺之上,未來大量的運營商服務也將基於華為雲提供。華為業務覆蓋全球170多個國家,員工總數超過18萬,內部應用超過800個,僅每天舉行的會議就多達5萬次。這樣一個龐大的內部IT系統就運行在華為雲上,華為雲的POWER可想而知。

2017年,華為下決心將公司所有與雲相關的產品和服務進行整合,成立華為雲BU,並完全按照雲的模式對內對外提供服務。“基於華為自建的公有云,以及合夥伴公有云,我們建立了全球一張雲網,並始終保持開放性。我們將施展所有的能力,提供貫穿雲管端的融合解決方案,為全球用戶提供可靠、便捷、成本優的公有云服務。”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表示,華為對實現公有云的目標抱有堅定的信心。

華為雲是為政企客戶提供數字化和智能化服務的“黑土地”,它支持所有合作伙伴在其上開發應用。華為雲不僅可以提供全棧式的公有云解決方案和服務,將芯片、平臺和服務完美整合在一起,而且對新的技術、新的應用敞開懷抱。2017年,華為推出了企業智能(EI)平臺,通過華為雲平臺交付的智能化應用更簡單、更快捷。“華為雲不是一個空房間,而是擺滿了各式各樣的傢俱,並且可以看得見美麗的風景。”徐直軍這樣比喻,“華為將過去30年的技術積累和經驗投入到華為雲的建設中,打造出豐富多彩的服務,讓企業擁有美好的雲體驗。”

華為雲是華為面向未來智能世界的一個重大戰略舉措。徐直軍表示:“華為雲BU已經制定了五年發展規劃,具體銷售目標我不能透露,但絕對不是一個小數字。”

有技術,有未來,還要再加一條“有能力”

“有技術,有未來,值得信賴”,這是華為雲一條新的廣告語。有人覺得它太專業,不接地氣,而我卻覺得它簡潔有力,準確地概括了華為雲的定位、優勢。不過美中不足,我覺得還應該加上一條,就是“有能力”。

我們已經進入了雲2.0時代。這其實是華為雲發力的大背景。相對於雲1.0時代,個人和中小企業、互聯網企業是上雲的主力,而在雲2.0時代,傳統大中型企業開始覺醒,以雲化帶動數字化轉型成為這一階段的主旋律。華為過去30年服務大型企業客戶的技術和經驗彷彿都是為這一天準備的,在雲2.0時代到來時找到了厚積薄發的突破口。助力企業轉雲,華為雲責無旁貸。

華為雲,奔跑的感覺爽嗎?

從技術和服務模式轉變的角度進行剖析,在雲1.0時代,雲服務主要表現為一種資源型服務,雲服務商向客戶提供虛擬機、對象存儲、網絡、數據庫等基礎資源。鄭葉來表示,在雲2.0時代,雲服務商交付的是能力型服務。歸根結底,企業客戶要解決的是實際的業務問題,而不是需要單純的計算、存儲等資源,就像企業不需要“黑盒子”,而是希望通過整合的解決方案消除業務瓶頸。對於雲服務商來說,它應該具備將相關技術和產品整合成一種與客戶業務需求相匹配的服務的能力。在視頻、AR/VR、人工智能等新興應用層出不窮的今天,雲服務商的這種服務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用戶的IT需求在變、業務模式也在變,這就要求雲服務商也隨需而變。

在雲2.0時代,企業智能、微服務、區塊鏈、軟件開發、DevOps等能力型服務將大行其道。“以前用戶需要的是產品,而現在產品以服務的形式,藉助雲飄到了用戶那邊。”鄭葉來打比方說。近期,華為發佈了區塊鏈白皮書,將以華為云為核心,打造包含雲服務、網絡、芯片/終端在內的三位一體的區塊鏈框架,持續在底層技術上進行投入,並積極參與開源社區,與行業夥伴共同推動區塊鏈產業的發展。

華為雲提供的眾多能力型服務得到了行業用戶的認可,並且幫助用戶提升瞭解決業務難題的能力。法國標緻雪鐵龍公司為了不斷擴大業務範圍,為客戶提供更多類型的服務,打造了覆蓋全球的服務平臺,其根基就是華為雲和華為合作伙伴雲。華為云為標緻雪鐵龍提供了涵蓋端管雲的端到端解決方案和服務,甚至包含車內使用的基於雲平臺的各種套件,目前服務著800萬輛車,提供租車服務、車隊管理、私家車共享等諸多服務。德國電信與SONY聯合推出了雲媒體採編發系統。華為云為其提供了由雲平臺、FPGA異構、華為自研H.265編解碼算法組成的整體解決方案,不僅實現了實時轉碼,將所需帶寬減少30%,而且將全渠道新聞發佈的週期從原來的24小時縮減到5分鐘。華為雲還為咪咕遊戲提供了容器服務和一站式DevOps能力,將其產品版本升級的時間從兩小時縮減到分鐘級,大大節約了開發測試成本。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華為雲就是企業雲服務和企業智能的堅實底座。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華為雲還是國內首家全平臺、全節點、全服務通過PCI-DSS安全認證的企業。在BSIMM的安全評測中,華為雲獲得了最高分,其軟件安全能力進入全球前三。雲安全也是一種能力型服務,華為雲同樣以硬實力闖關成功。

2017年IDC發佈的市場報告顯示,華為雲政務雲解決方案位居中國政務雲市場領導者區間。在Gartner的報告中,華為雲FusionInsight大數據解決方案再次進入特定領域者象限,並且排位持續提升。易觀最新發布的IaaS市場實力報告顯示,華為雲佔據領先者象限,並且是進步最快的雲廠商。在Forrester Now Tech的分析報告中,華為雲被評估為具備全棧能力,且實現了全球業務覆蓋的公有云平臺。華為雲的能力得到了全面認可。

不關基因的事,成與不成還是用戶說了算

IDC的報告顯示,在中國IaaS公有云市場,阿里雲、騰訊雲和金山雲佔據前三把交椅。因此人們經常將從互聯網起家做公有云服務的廠商與華為、紫光這樣從傳統IT解決方案廠商轉型而來的雲服務商進行對比,似乎那些互聯網廠商天生就具有做公有云的基因和優勢。

華為雲,奔跑的感覺爽嗎?

但是在鄭葉來看來,所謂的互聯網基因與公有云服務的成敗並無關聯。華為的消費者業務做得風聲水起,華為的電商業務在垂直電商領域排名前三,華為同樣能夠玩轉互聯網技術,在“+互聯網”“+人工智能”方面絲毫不遜色於業內其他領先廠商。華為雲支撐了最近一次華為商城P20手機搶先購,銷售額10秒破億元。特別是在服務大型企業用戶方面,華為30年來服務全球170多個國家客戶的經驗是無可替代的,也是其最有力的武器。

鄭葉來說,他最關心的還是華為雲能否服務好客戶,這才是業務成敗的關鍵,其他都是浮雲。當然,他也樂見更多的雲服務商參與到市場中來,這樣就可以給客戶更多的選擇。

聚焦核心業務,實現雲平臺安全可靠、可持續的演進,最終成為大企業和跨國企業的首選,做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領導者。這既是華為雲奔跑的動力,也是奔跑的目標和方向。

隨“雲”奔跑自由是方向

追逐雷和閃電的力量

把浩瀚的海洋裝進我胸膛

即使再小的帆也能遠航

還是《奔跑》這首歌的歌詞,同樣改了一處歌詞。希望華為雲能像歌中唱的那樣自由奔跑,揚帆遠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