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人工智慧應用主動權,解讀阿里「藏經閣」計劃

如果沒有知識引擎,人工智能將會怎樣?知識引擎可以把數據加工成信息,信息和現有的知識通過推理能夠獲得新的知識,從而形成龐大的知識網絡,像大腦一樣支持各種決策。

你與智能音箱進行對話,背後就是基於知識引擎形成的問答系統在發揮作用;你在網上購物或當你準備生小孩的待產包時,需要買什麼,背後也是知識引擎利用百科在輔助推薦;另外,商業智能決策也是基於知識的判斷……諸如此類的例子比比皆是。在人工智能可以發揮作用的各種應用場景、各個行業中,知識引擎都是那個關鍵的技術內核。

掌握人工智能應用主動權,解讀阿里“藏經閣”計劃

知識引擎中的信息分類

“藏經閣”內醞釀知識引擎

可以這樣說,誰擁有了知識引擎,誰就掌握了人工智能應用的主動權。舉例來說,阿里巴巴智能消費導購與商品管控的商品“大腦”,已經廣泛應用於搜索、前端導購、平臺治理、智能問答、品牌商運營等多個業務中,通過知識大大改善了消費者的網上購物體驗。

從發展的眼光看,知識引擎是阿里巴巴“大中臺”的一個核心技術要素。從2015年阿里巴巴踐行“大中臺,小前臺”戰略開始,打造一個通用、開放的技術中臺,為不同的業務前端提供支撐已經成為阿里巴巴的一個既定技術方針。在這一方針指導下,阿里巴巴一直在IDC、數據平臺、計算平臺、語音處理、圖像處理、搜索、業務平臺這些核心能力的建設上不斷投入,知識引擎的建立和持續優化是其中的一個方向。

為了持續推動知識引擎的發展,阿里巴巴現在又“放大招”了。4月21日,阿里巴巴聯合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中科院、蘇州大學首次發佈阿里巴巴藏經閣研究計劃,用一年時間初步建成基於知識引擎的平臺服務,並逐步應用於阿里巴巴的各項業務中。

掌握人工智能應用主動權,解讀阿里“藏經閣”計劃

4月21日,阿里聯合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中科院軟件所、蘇州大學發佈藏經閣計劃

據瞭解,阿里巴巴藏經閣研究計劃邀請了來自清華大學的李涓子教授作為藏經閣計劃學術負責人。浙江大學陳華鈞教授,中科院軟件所孫樂研究員,中科院自動化所趙軍研究員,蘇州大學張民教授作為藏經閣計劃學術專家與阿里巴巴的研究人員一起,在知識建模、知識獲取、知識融合、知識推理計算 、知識賦能等領域協作創新,其目標用一年時間完成第一版基礎通用技術應用的開發,形成知識引擎的平臺化服務。

有了達摩院,怎能沒有藏經閣?達摩院是各路技術大咖的匯聚、切磋之地,臥虎藏龍;而藏經閣則是阿里巴巴各項創新研究計劃的誕生地和支撐未來戰略發展的策源地,二者相得益彰。在金庸的武俠小說中,少林寺藏經閣中的至寶就是《易筋經》,它是改變筋骨,通過修煉丹田真氣打通全身經絡的內功方法,可以說是各種奇妙武學的基礎。阿里巴巴藏經閣研究計劃的核心——知識引擎,其地位就像是《易筋經》,是實現人工智能應用落地的基礎。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阿里巴巴始終保持開放的研究態度,而阿里巴巴達摩院正是這樣一個阿里巴巴與生態夥伴共同研究、協同創新的基地。阿里巴巴藏經閣研究計劃背後依託的正是與阿里巴巴有多年緊密合作關係的高校、科研院所等。今後這種“開門”創新的方式還會繼續,也將成為產業協作創新的典範。

知識引擎是發動機、連接者和加速器

我們平時經常看到、聽到、說到的是淘寶、天貓、阿里雲、ET城市大腦等,這些都是阿里巴巴推出的各類業務應用。阿里巴巴的本質其實是一個平臺,而這個平臺又包含看得見和看不見的兩類:看得見的平臺諸如電子商務平臺、雲平臺等,各種應用跑在上面,各類生態夥伴生長在上面;而看不見的則是阿里巴巴眾多內部的能力平臺,阿里巴巴現在著力打造的知識引擎也是其中的一種重要能力。

有了知識,人工智能才會變得更加強大,可以做更多你想得到或現在還想不到的事情;反之,人工智能的逐漸強大,可以為人類在物理世界中繼續深入挖掘、獲取知識和洞察知識提供能力和工具。兩者互為促進,共同發展。

正是認識到了知識引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阿里巴巴才濃墨重彩地描繪其知識引擎的未來。

阿里巴巴內部知識引擎的最底層是知識構建技術,包括知識獲取、知識建模、知識融合、知識表示、工程技術、畫像技術等,產生知識網絡,例如商品知識圖譜、神馬知識圖譜、客服知識圖譜、文娛知識圖譜、多語言知識圖譜等。這些知識網絡與知識服務技術例如邏輯推理技術等相結合,從而成為智能應用的發動機。

阿里巴巴最終的目標是:形成可在雲端服務的知識引擎技術平臺,配合各種知識網絡,提供平臺化智能服務。

阿里巴巴全力打造的知識引擎技術平臺,是新經濟時代下阿里巴巴業務發展的“發動機”、新能力的“連接者”和新生態的“加速器”。知識引擎是阿里巴巴業務平臺創新孵化的項目,它的建立和完善可以賦能阿里巴巴整個經濟體,未來還可以賦能廣大中小企業客戶。

經過上述分析,你應該可以理解此次發佈的阿里巴巴藏經閣研究計劃的重要意義。為應對機器智能對大規模知識的迫切需求,此研究計劃以多源大規模數據為對象,研究從大數據向通用、領域知識轉化的共性關鍵技術,研發並推出知識建模、知識獲取、知識融合、知識推理計算和知識賦能的平臺服務,使得機器具備類腦的邏輯推理能力,從而進一步提升從大數據向大知識轉換的技術創新能力,將為我國智能化信息服務新業態的建立提供核心技術支撐,並延展技術邊界,同時也為中小企業帶來新的商機。

知識引擎厚積才能薄發

在知識引擎建設方面,阿里巴巴有著長期積累,在實際應用中支持著阿里巴巴電商等業務的發展,也得到了業界的廣泛認可。

舉例來說,現有的阿里巴巴商品“大腦”,打造了全網商品智能服務體系,服務阿里巴巴生態中的各個角色。也正因為如此,在2017年11月7日舉行的2017中國大數據技術大會(BDTC)上,阿里商品知識圖譜榮獲“TOP10大數據應用最佳實踐獎”。

在2017年杭州雲棲大會商品“大腦”首次亮相。在此之前,阿里巴巴早就與蘇州大學合作,研究文本處理前沿技術,此外還與浙江大學合作,主攻知識表示與推理前沿技術方向。阿里巴巴還與國際上的專業組織頻繁交流與合作,共同推動知識引擎的發展和完善。

2018年國際人工智能協會年會(AAAI)將在美國新奧爾良舉行,阿里巴巴有多篇論文入選,其中就包括阿里巴巴業務平臺事業部與蘇州大學合作的兩篇論文。隨著阿里巴巴藏經閣研究計劃的發佈,阿里巴巴將與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中科院,以及蘇州大學精誠合作,力爭在知識引擎及其技術服務平臺的建設方面實現更大的突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