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杭州還不是一線城市?

瓷娃娃的冬天


一線城市的定義,最起碼是獨立的經濟體。在國際上影響較大。經濟總量很大才行。

省會城市只有廣州是一線。廣州在世界經濟影響很大,屬於特大城市GDP高達二萬餘億,是第一個邁進二萬億的省城,位列上海北京之後。它附近的城市圈城經濟都很好,如佛山市,南海市順德市。佛山市,就達8600 億,經濟雄勁,超過廈門大連這樣計劃單列市。

邁進萬億GDP的城市一共12個。蘇州是唯一的地級市。超過杭州總量的三分之一。杭州目前GDP在11000多億,而蘇州接近16000億。

杭州、南京、青島,剛剛邁進GDP萬億俱樂部。之前是武漢成都。再前是深圳天律蘇州重慶。最早當然是上海北京廣州了。以致九十年代,人們常提北上廣是大城市。深圳都沒有。零幾年後才有北上廣深的提法。

作為杭州剛剛邁進門檻的萬億城市。哪能算上一線呢。成都評上,杭州都未必。成都在國內國際影響很大,城市有兩個杭州大。成都居住外資公司很多,很多世界級大公司。大武漢也是中部中心杻紐。能稱上大的也就大上海,大武漢這兩個城市了。

城市GDP增速最快的是合肥,儘管離萬億遙遠,但前景值得看好。

以家庭作坊式經濟模式的浙江,前些年與江蘇廣東並駕齊驅,近年來經濟被甩得更遠。山東也超它很多。家庭作坊模式,還是沒法與蘇南鄉鎮企業主體經濟模式比,也沒法與廣東股份制為主體的模式比,也被以合作社為主體模式的山東超越。

杭州儘管物價高,在國人眼裡只有西湖,只有電商。

杭州離一線還是有距離的。


怡冉說事兒


杭州一直是走有著人文情懷路線的旅居城市,而非高樓林立、車水馬龍人情冷漠的速食一線城市。

杭州所擁有的美好,足以讓杭州不用去爭一線的名頭,而是成為那個最有愛的城市。

一位網友這麼說:說到武漢,年輕人會想到櫻花;說到重慶,年輕人會想到火鍋;說到杭州,年輕人會想到互聯網;沒有年輕人會因為櫻花、火鍋而留下,但會因為互聯網而留下。所謂“城市能不能留住人才”的問題,其實是城市能為年輕人提供怎麼樣的就業崗位、產業環境、生活環境。

杭州是精緻的,在景點之外,更有很多溫暖閃光的地方,會讓你深深的愛上這座城市。

這麼多年來,杭州率先免費開放了西湖沿線的全部公園景區,又在細節上不斷改進,所有公廁免費,車輛全部讓人,路口的自行車道上都搭建了遮陽棚,甚至老年人多的舊樓房裡,在樓道里還按上了座椅,讓老年人在上下樓的時候可以中間歇一歇。

更有“會讓路的公交車”,讓初來乍到的遊客覺得頗為意外也甚是溫暖。走在人行橫道上,司機會停下來,不會急促的按喇叭,只是非常友善的朝你揮揮手,提醒你先行。

國內很少遇見車輛在斑馬線前給行人讓路。如今在杭州過馬路,基本不用擔心汽車與行人搶道,我甚至在西湖邊遇到過一次公交車在對面車道上停車禮讓行人,在太多城市感受過汽車橫衝直撞的驚心動魄之後,沒有理由不因杭州而感動。

杭州的氣質早就不需要去爭這個一線城市的名頭了。


華爾街觀察者


所謂的一二三四五線城市,都不是官方給出的頭銜,也沒有固定的定義,只是民間一種約定俗成的說法而已。

傳統的說法,一般將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定位一線城市,廣義的說法是北上廣深港。

南京、杭州、成都、武漢、蘇州、重慶、天津、寧波、青島、廈門、鄭州、長沙、西安、福州、瀋陽、大連、濟南等城市定位二線城市。

最近第一財經又弄出了一份新一線城市名單,將成都市、杭州市、武漢市、重慶市、南京市、天津市、蘇州市、西安市、長沙市、瀋陽市、青島市、鄭州市、大連市、東莞市、寧波市,這15個城市列為新一線城市。

在我看來其實就是偷換概念,哪有什麼新一線城市,其實就是二線城市,至多是強二線城市。

那麼杭州為何不是一線城市呢。綜合來看現在的五個一線城市,廣州排在最後一個。因此是不是一線城市只要和廣州比比就知道了。

我們一起來看看杭州與廣州之間到底有多大差距。先說GDP,2016年廣州GDP為19611億元,杭州11050億元,同年寧波的GDP為8541億元,因此你會發現以GDP來論,廣州=杭州+寧波。

再看金融實力,也即資金總量。

2016年廣州資金總量為47530萬億,杭州為33386萬億,二者之間查了一個級別。這還沒與北上深相比,2016年北京、上海、深圳資金總量分別為13.8萬億、11.05萬億、6.44萬億。

人口、綜合交通方面杭州更沒法與廣州相比。


天天說錢


杭州已經向上海超級城市之外的科技創新道路發展,而不是去當什麼人口眾多的超級城市、一線城市!

如果把杭州作為一個經濟體來看,杭州的發展勢必需要借力和自我發展兩條途徑一起邁步。“追、趕、超”是杭州仰望上海的時候定下來的目標,目前杭州提出了上海超級城市之外的科技創新道路。

擁有怎樣的企業,對一座城市來講即意味著擁有怎樣的未來。現在阿里巴巴,網易等都落戶杭州,而且西湖硅谷發展速度很快,每年還有頂尖的IT峰會。相比競爭激烈的上海,杭州的創業活力無限。

據招聘行業的數據顯示,自2016年之後,杭州在高端人才引進數量上始終超過北京、上海和深圳位列中國第一。

有人才就有了創業的可能,更有了創新的機會。杭州從阿里巴巴成功背後的人才戰略等方面總結先進經驗。如今的杭州已經不再將上海作為“追、趕、超”的對象,而是將以色列、美國硅谷的模式作為實現城市重點區域打造的方向。

G20杭州峰會之後,杭州作為創新活力之城的名聲越來越大,國際知名度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海外高層次人才紛至沓來。G20給了杭州的創業創新進一步邁向全球化歷史性的機遇,阿里巴巴、海康威視、恆生電子等一批知名的科技型上市企業更是進一步給了杭州足夠的底氣。後G20時代,杭州的國際地位還會進一步提升。

一線城市不過就是個虛名而已。


夏目涼樹


去了杭州,說白了就是一個旅遊城市,如果少了西湖美景,杭州還有什麼值得留戀。互聯網留住了人才,精英與人口比例相差甚遠。漲房價誰也不肯落後,漲物價說明管理不到位,如果把老百姓的口袋漲起來,那才算真本事。老百姓的收入有上海高嗎?標誌性的建築有上海多嗎?上海社區建小花園你有嗎?司機讓道只能體現公民素質,按照你說的三要素,安徽合肥也能躋身一線城市。不能老瞅著: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社會在進步。


秋平171152879


城市經濟規模,城市的基礎設施,城市的政治條件,城市的定位,國際的影響力,這些杭州都不具備,想要成為一線城市,首先要和北上廣深比比數據,就連最接近一線的天津也不具備,何況你一個小小的杭州!不要以為舉辦過g20峰會,就會高大上了!超過重慶天津再說吧!


人乃四方客


杭州不可能成為一線城市。主要是地理位置環境和條件太差,沒有集散能力,吸引不了周邊,況且也沒有多個城市圍繞,如珠三角的廣州,核心之地10個城市圍繞。杭州的人口太少,能量不足,產值不夠,與上述因素有關。也與市內大江,山地圍繞,主城太小,難以佈局等有關。這不,連幾十公里外的多山之地臨安也改區要用上了。杭州不可能贏上海,先贏地區中心的南京再說吧。但南京各方面強過杭州太多。


傻小子汪汪


杭州要是能稱得上一線城市,那麼全國至少有12個城市都可以是和京滬穗深平起平坐的一線城市。杭州除了西湖和G20峰會,還有什麼呢?阿里巴巴?別忘了,阿里巴巴只是總部在杭州,他的業務遍及全國、部分國家和地區。沒有別的地方,單單一個杭州,馬雲根本就不可能成為中國首富。成不了一線城市的最大原因還不在這裡,主要原因有下面兩個:1、離上海太近,杭州經濟這幾年的確還可以,只是光環沒有上海強,杭州輻射能力有限;2、杭州自身體能不夠,杭州雖然總人口有900萬,但大部分人口都在幾個代管縣級市裡面。根據國務院批准的中國城市規模標準,加上剛剛升級的臨安區,杭州市轄區人口剛剛達到400萬,比起京滬漢津渝穗深這些市轄區人口超千萬的巨無霸來!杭州身板的確太小了!不足以承載一線城市的能量。所以,杭州離真正的一線城市,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京滬漢穗深


什麼是一線?一線的標準有嗎?其實我們中國北上廣深,所謂的一線用什麼標準?就是gdp,很簡單,如果論綜合,深圳進不了一線,所以目標排一線無論就是gdp,但是gdp的含金量永遠是一個未知數,所以😊所謂的一線城市,是誰?更本不重要,而是一線城市的標準到底是什麼!!!!!!!!!!!!!!如果以gdp做為標準,那杭州還是二線,如果以環境做標準,杭州或許可以稱為一線!所以標準不一,結局不一!其實所謂的一線,我認為是老百姓能安居樂業為標準,這才能稱為一線!


周立波鄰居


產業單一,杭州才有3家世界500強企業進駐。教育薄弱,就一個浙大。醫療的三甲醫院、醫生更比不上一線城市。一方面在引進人才,另一方面在用高房價阻擊人才,想讓人一來就成為你的接盤俠。人家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