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杭州还不是一线城市?

瓷娃娃的冬天


一线城市的定义,最起码是独立的经济体。在国际上影响较大。经济总量很大才行。

省会城市只有广州是一线。广州在世界经济影响很大,属于特大城市GDP高达二万余亿,是第一个迈进二万亿的省城,位列上海北京之后。它附近的城市圈城经济都很好,如佛山市,南海市顺德市。佛山市,就达8600 亿,经济雄劲,超过厦门大连这样计划单列市。

迈进万亿GDP的城市一共12个。苏州是唯一的地级市。超过杭州总量的三分之一。杭州目前GDP在11000多亿,而苏州接近16000亿。

杭州、南京、青岛,刚刚迈进GDP万亿俱乐部。之前是武汉成都。再前是深圳天律苏州重庆。最早当然是上海北京广州了。以致九十年代,人们常提北上广是大城市。深圳都没有。零几年后才有北上广深的提法。

作为杭州刚刚迈进门槛的万亿城市。哪能算上一线呢。成都评上,杭州都未必。成都在国内国际影响很大,城市有两个杭州大。成都居住外资公司很多,很多世界级大公司。大武汉也是中部中心杻纽。能称上大的也就大上海,大武汉这两个城市了。

城市GDP增速最快的是合肥,尽管离万亿遥远,但前景值得看好。

以家庭作坊式经济模式的浙江,前些年与江苏广东并驾齐驱,近年来经济被甩得更远。山东也超它很多。家庭作坊模式,还是没法与苏南乡镇企业主体经济模式比,也没法与广东股份制为主体的模式比,也被以合作社为主体模式的山东超越。

杭州尽管物价高,在国人眼里只有西湖,只有电商。

杭州离一线还是有距离的。


怡冉说事儿


杭州一直是走有着人文情怀路线的旅居城市,而非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人情冷漠的速食一线城市。

杭州所拥有的美好,足以让杭州不用去争一线的名头,而是成为那个最有爱的城市。

一位网友这么说:说到武汉,年轻人会想到樱花;说到重庆,年轻人会想到火锅;说到杭州,年轻人会想到互联网;没有年轻人会因为樱花、火锅而留下,但会因为互联网而留下。所谓“城市能不能留住人才”的问题,其实是城市能为年轻人提供怎么样的就业岗位、产业环境、生活环境。

杭州是精致的,在景点之外,更有很多温暖闪光的地方,会让你深深的爱上这座城市。

这么多年来,杭州率先免费开放了西湖沿线的全部公园景区,又在细节上不断改进,所有公厕免费,车辆全部让人,路口的自行车道上都搭建了遮阳棚,甚至老年人多的旧楼房里,在楼道里还按上了座椅,让老年人在上下楼的时候可以中间歇一歇。

更有“会让路的公交车”,让初来乍到的游客觉得颇为意外也甚是温暖。走在人行横道上,司机会停下来,不会急促的按喇叭,只是非常友善的朝你挥挥手,提醒你先行。

国内很少遇见车辆在斑马线前给行人让路。如今在杭州过马路,基本不用担心汽车与行人抢道,我甚至在西湖边遇到过一次公交车在对面车道上停车礼让行人,在太多城市感受过汽车横冲直撞的惊心动魄之后,没有理由不因杭州而感动。

杭州的气质早就不需要去争这个一线城市的名头了。


华尔街观察者


所谓的一二三四五线城市,都不是官方给出的头衔,也没有固定的定义,只是民间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而已。

传统的说法,一般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定位一线城市,广义的说法是北上广深港。

南京、杭州、成都、武汉、苏州、重庆、天津、宁波、青岛、厦门、郑州、长沙、西安、福州、沈阳、大连、济南等城市定位二线城市。

最近第一财经又弄出了一份新一线城市名单,将成都市、杭州市、武汉市、重庆市、南京市、天津市、苏州市、西安市、长沙市、沈阳市、青岛市、郑州市、大连市、东莞市、宁波市,这15个城市列为新一线城市。

在我看来其实就是偷换概念,哪有什么新一线城市,其实就是二线城市,至多是强二线城市。

那么杭州为何不是一线城市呢。综合来看现在的五个一线城市,广州排在最后一个。因此是不是一线城市只要和广州比比就知道了。

我们一起来看看杭州与广州之间到底有多大差距。先说GDP,2016年广州GDP为19611亿元,杭州11050亿元,同年宁波的GDP为8541亿元,因此你会发现以GDP来论,广州=杭州+宁波。

再看金融实力,也即资金总量。

2016年广州资金总量为47530万亿,杭州为33386万亿,二者之间查了一个级别。这还没与北上深相比,2016年北京、上海、深圳资金总量分别为13.8万亿、11.05万亿、6.44万亿。

人口、综合交通方面杭州更没法与广州相比。


天天说钱


杭州已经向上海超级城市之外的科技创新道路发展,而不是去当什么人口众多的超级城市、一线城市!

如果把杭州作为一个经济体来看,杭州的发展势必需要借力和自我发展两条途径一起迈步。“追、赶、超”是杭州仰望上海的时候定下来的目标,目前杭州提出了上海超级城市之外的科技创新道路。

拥有怎样的企业,对一座城市来讲即意味着拥有怎样的未来。现在阿里巴巴,网易等都落户杭州,而且西湖硅谷发展速度很快,每年还有顶尖的IT峰会。相比竞争激烈的上海,杭州的创业活力无限。

据招聘行业的数据显示,自2016年之后,杭州在高端人才引进数量上始终超过北京、上海和深圳位列中国第一。

有人才就有了创业的可能,更有了创新的机会。杭州从阿里巴巴成功背后的人才战略等方面总结先进经验。如今的杭州已经不再将上海作为“追、赶、超”的对象,而是将以色列、美国硅谷的模式作为实现城市重点区域打造的方向。

G20杭州峰会之后,杭州作为创新活力之城的名声越来越大,国际知名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纷至沓来。G20给了杭州的创业创新进一步迈向全球化历史性的机遇,阿里巴巴、海康威视、恒生电子等一批知名的科技型上市企业更是进一步给了杭州足够的底气。后G20时代,杭州的国际地位还会进一步提升。

一线城市不过就是个虚名而已。


夏目凉树


去了杭州,说白了就是一个旅游城市,如果少了西湖美景,杭州还有什么值得留恋。互联网留住了人才,精英与人口比例相差甚远。涨房价谁也不肯落后,涨物价说明管理不到位,如果把老百姓的口袋涨起来,那才算真本事。老百姓的收入有上海高吗?标志性的建筑有上海多吗?上海社区建小花园你有吗?司机让道只能体现公民素质,按照你说的三要素,安徽合肥也能跻身一线城市。不能老瞅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社会在进步。


秋平171152879


城市经济规模,城市的基础设施,城市的政治条件,城市的定位,国际的影响力,这些杭州都不具备,想要成为一线城市,首先要和北上广深比比数据,就连最接近一线的天津也不具备,何况你一个小小的杭州!不要以为举办过g20峰会,就会高大上了!超过重庆天津再说吧!


人乃四方客


杭州不可能成为一线城市。主要是地理位置环境和条件太差,没有集散能力,吸引不了周边,况且也没有多个城市围绕,如珠三角的广州,核心之地10个城市围绕。杭州的人口太少,能量不足,产值不够,与上述因素有关。也与市内大江,山地围绕,主城太小,难以布局等有关。这不,连几十公里外的多山之地临安也改区要用上了。杭州不可能赢上海,先赢地区中心的南京再说吧。但南京各方面强过杭州太多。


傻小子汪汪


杭州要是能称得上一线城市,那么全国至少有12个城市都可以是和京沪穗深平起平坐的一线城市。杭州除了西湖和G20峰会,还有什么呢?阿里巴巴?别忘了,阿里巴巴只是总部在杭州,他的业务遍及全国、部分国家和地区。没有别的地方,单单一个杭州,马云根本就不可能成为中国首富。成不了一线城市的最大原因还不在这里,主要原因有下面两个:1、离上海太近,杭州经济这几年的确还可以,只是光环没有上海强,杭州辐射能力有限;2、杭州自身体能不够,杭州虽然总人口有900万,但大部分人口都在几个代管县级市里面。根据国务院批准的中国城市规模标准,加上刚刚升级的临安区,杭州市辖区人口刚刚达到400万,比起京沪汉津渝穗深这些市辖区人口超千万的巨无霸来!杭州身板的确太小了!不足以承载一线城市的能量。所以,杭州离真正的一线城市,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京沪汉穗深


什么是一线?一线的标准有吗?其实我们中国北上广深,所谓的一线用什么标准?就是gdp,很简单,如果论综合,深圳进不了一线,所以目标排一线无论就是gdp,但是gdp的含金量永远是一个未知数,所以😊所谓的一线城市,是谁?更本不重要,而是一线城市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如果以gdp做为标准,那杭州还是二线,如果以环境做标准,杭州或许可以称为一线!所以标准不一,结局不一!其实所谓的一线,我认为是老百姓能安居乐业为标准,这才能称为一线!


周立波邻居


产业单一,杭州才有3家世界500强企业进驻。教育薄弱,就一个浙大。医疗的三甲医院、医生更比不上一线城市。一方面在引进人才,另一方面在用高房价阻击人才,想让人一来就成为你的接盘侠。人家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