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待不孝的人,你有什麼看法?

茶韻69


不論任何原因,不孝始終是有違道德倫常的。

父母即使幹般錯,終究生養了你。人生不過三萬天,人都會犯錯。也許有時好心辦了錯事,天下父母是一樣的。都想望子成龍,盼女成鳳。

可能父母的關念跟不上時代,多是憑經驗判斷事物的好壞。做為子女應該耐心開導。多些陪伴就是最好的慰藉。

子女一天天長大,父母一天天老去。父母基本不會向子女索取什麼。年邁時需要的不是節日的電話和錢財,而是一齊吃個飯聊聊天。捫心自問自己是怎麼做的。

我們也有老去的一天。讓我們為自己的子女做個榜樣。百善孝為先。無論你職位高低,富貴貧窮。血緣親情任何時候無可改變。兒不孝,孫子報。你的行為你的子女也許會有照本原抄,也可能會變本加厲。

在最後衷心祝願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健康長壽,安享晚年。


豫魏


答;對於不孝敬的人晚上看不起的。敬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羔羊吃奶都知道跪乳,他都沒有孝敬之心。就說明他沒有恭敬知心,他也沒有善良之心。
少和不孝的人來往。他如果養育有兒女是受到報應的。他不孝,他的孩子也不孝敬他。


王思忠


孝敬父母,是我們的文化傳統。不孝,從道德角度就是錯誤的。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沒有到“不孝”這個地步,但是,對父母的態度總不太好,我想從心理學角度來分析背後的原因。

人們對待外人的時候,總是一副笑臉相迎、耐心熱情。但是,對待自己親近的人,會毫無耐心、態度生硬。

我的朋友小美,和我抱怨,她姐姐在外人面前,都是一副和善溫柔的樣子,但每次對她,總是尖酸刻薄。

比如,別人曬娃,她姐姐會說“哇,好可愛的萌寶寶。”

而在小美的自拍照下,她姐姐評論:“你竟然還有小蠻腰?明顯PS過。”

別人有困難的時候,她姐姐會非常耐心,盡心盡力幫忙。

而她有困難的時候,得到的,卻是寥寥數語,和及其不耐煩的語氣。

小美說,外人對她姐姐的評價,都是溫柔熱心、善良平和。只有她自己知道,她姐姐不耐煩的樣子。

相信,很多人身邊,都有像小美姐姐一樣的人,總是把好的一面留給陌生人,而把差的一面,留給最親近的人。

這到底是為什麼?

這是因為,被忽視的,往往如履薄冰。

如果對老闆這樣的外人發脾氣,很可能,會導致不好的結果:捱罵、失去工作...甚至更糟。

對此的恐懼,使你小心翼翼,對陌生人示好,會認認真真,思考自己說的每一個字。

被偏愛的,往往有恃無恐。

潛意識裡,讓我們覺得安全的關係,會讓我們忘記好好說話,會讓我們索取更多,而且肆無忌憚。

而且,親人原本就對我們關愛呵護、毫無保留,對他們示好的話,收益不大,也就不需“費事”表達好態度了。

我們潛意識裡覺得,他們不會離開,所以,才會一邊肆無忌憚、宣洩情緒,一邊事後後悔,埋怨自責自己。



比如,和父母打電話的時候,我們總會有意無意地發脾氣。

其實,父母並沒有說什麼不好的話,都是在表達關心,比如“錢夠不夠花?不夠和爸說哈。記得吃早飯,晚上別熬夜。最近降溫,記得要多穿衣服”諸如此類。

而我們總是一副不耐煩的樣子:“哎呀,知道了,說了多少遍了,煩不煩?”

無論是父母親人,戀人還是朋友,都是因為親近而得以熟悉和理解。

當你覺得他們足夠親近,相處起來足夠自然的時候,就不想在他們面前偽裝。或者,也不是刻意偽裝,而是真實情緒的流露。

我們對身邊親近的人,總是抱有過高、不實際的期望。

其實,不是對方真的做了什麼讓你大發雷霆的事,而是,你對他期望太高。

當實際與期望相差太遠時,我們往往只看到了現差距,看不到,自己最初設定的,那不切實際的期望。

我們認為,即使我們衝他們發脾氣,擺臉色給他們看,也不會失去他們。

但是,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我們對親近的人發火、抱怨、無理取鬧、尖酸刻薄,這一切,讓他們也很受傷。

一個人發脾氣的時候,往往會口不擇言,次數多了,時間久了,換了誰,都會疲倦,對你的包容也會慢慢減少。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任何一段關係,如果你只知道一味索取,而不願付出,那這段關係走向的必然是滅亡,或者發展成畸形的狀態。



要知道,那個給你做飯,一心一意讓你健康的人,那個摸著你的頭,在你哭的時候陪伴你的人,那個對你傻笑,你打他卻不還手的人,那個給你擁抱,在你累時給你鼓勵的人,才是你最最應該珍惜的人。

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從現在開始,多一些耐心,多一份包容,珍惜身邊一直默默關心,默默守護我們的親人們吧。

我是果小松,在安靜和活潑之間,來去自如的女子。關注心理學在情感解惑、個人成長等方面的應用,歡迎大家關注交流。


我是果小松


感謝邀請。對待不孝的人,我們要怎麼看待呢?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樣的行為才算不孝呢?古人常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裡的“有三”是哪三個呢?

其實,“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是出自《孟子·離婁上》中的一句話,原文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在孟子的原話中並沒有講明其他的兩種不孝是什麼,而到了東漢,趙岐在《十三經注》中闡述了他個人對於孟子這段話的理解:“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窮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這個解釋是現在最為權威的解釋。

不知道為什麼,現在還有人說要孝順,孝順的意思是要對父母長輩一味順從,這顯然是不對的,如果看見父母犯錯了但是不去勸說,這樣能稱之為孝嗎?此為一不孝也;都說養兒防老,但是現在還有很多“啃老族”,整天在家無所事事,怕吃苦,不出去工作,吃著父母那僅有的一點積蓄,此為二不孝也;到了一定年齡,不娶妻生子,此為三不孝也。對待不孝敬的人,我們能說則說之,不能說則遠之,如此,即可。


意氣小書生


孝不只是回報養育恩情,而是人性的體現,是做人的一種夲能。孝不只是一種美德,也不是中國的專利,而是人與動物的不同。恩大不過父母,不但給了生,又盡養育之責,含辛茹苦,不圖回報,他們老了,後輩贍養盡孝人之常情,反之愧為人也。


踏雪無痕133083356


謝邀,本人最痛恨對父母不孝的人,百事孝為先,父母養大兒女一生不知受了多少苦和累,做為任何一個兒女都應該讓父母的晚年開開心心快快樂樂的度過。其實父母要求的並不多,能陪伴的儘量多陪陪父母,沒時間的每天打電話問候一下父母,天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兒女幸福快樂的生活,總有那麼一些不知好歹的人對讓父母過著悲涼的晚年。


微笑與陽光同在


謝邀,百善孝為先,孝順是傳統美德。對於不孝之人,也沒必要過多的譴責。每個人出生環境不同,家庭教育不同,也造就對家庭觀念,親情觀念的不同。個人認為,孩子不孝和父母有很大的關係。我相信所有為人子女都是孝道在心的。願天下父母健康。


老而不怪


孝順要真心實意,才能感天動地;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娃;要等到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時候再孝順就晚了。父母含辛茹苦養育我們實屬不易,且行且珍惜,浪子回頭金不換,好好改善,人有善念天必佑之!


青葉竹溪


苗店有個無賴,把他老父親親手經營的診所獨吞了,不但不領情,反而.不養活二老,他父母從病到死,一分錢不出,一杯水也沒端,看也不看一眼,自己的兒子都不隨他姓,在當地村民都看.不起他,喊他梆槌


以馬內利150856779


要找原因,反正不能給所謂不孝的人下這麼重的惡名。要深入的找原因,不能草率下結論。中國有很多父母也地確沒當好父母。一個巴掌拍不響。再說不笑也分等級。如果只是態度冰冷,也不是 丟在外面不管,就 不能一概而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