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肚又牽腸 平江我的鄉——致敬那場永不妥協的抗爭

紅色平江 魅力新姿——向平江起義90週年獻禮

一、平江,致敬那場永不妥協的戰陣

掛肚又牽腸 平江我的鄉——致敬那場永不妥協的抗爭

▲ 平江縣烈士陵園

今年“平江起義”90週年,

當我們回首那段戰爭的時候,

視線一定要在湖南停留一下,

更要為湖南平江鼓與呼!

湖南是抗戰的前哨陣地,

是戰鬥最多、最慘烈的主戰場之一。

侵華日軍總兵力的35%夾擊湖南,

國民黨正面戰場總兵力的四分之一集中在湖南。

中日投入20萬人以上的大規模會戰超過20次,

中國鮮有勝績,但是湖南境內就有6次大會戰,

中國四勝一平一負。

湖南經歷戰事之多,戰績之盛,

為全國各省區所僅見。

從1939年9月至1942年1月,

日寇發動的“三犯湘北,直取長沙”的戰爭,

湖南省平江縣,

地處湘鄂要衝、扼守通向長沙的咽喉和門戶

首當其衝!

據統計:

僅1938年10月19日至1942年7月19日期間,

日寇先後出動飛機235架次,

在平江縣城和鄉村轟炸22次,投彈2990枚;

殺死、炸死群眾12853人,

重傷的13872人,輕傷的16610人。

炸燬、燒燬房屋14231間,燒燬糧食100多萬擔……

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平江人民,

紛紛組織起來,奮勇反抗、英勇殺敵。

囂張氣焰的日寇在湖南的萬千血性軍民面前,

撞得頭破血流。

文化之源

掛肚又牽腸 平江我的鄉——致敬那場永不妥協的抗爭

掛肚又牽腸 平江我的鄉——致敬那場永不妥協的抗爭

▲ 屈原

湖南平江是湘楚文化的發源地,

其民風彪悍,崇文尚武,

最早的代表人物屈原,

就懷沙自沉於平江縣汨羅江。

他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和對理想的不懈追求,

以及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

深深的影響著此後湖湘文化,

以至於成為了湖湘文化中胸懷天下的先天基因。

越是在強敵面前,湖湘文化中以命相搏、奮起抗爭的意識越是得到極大喚醒。

掛肚又牽腸 平江我的鄉——致敬那場永不妥協的抗爭

▲ 平江起義紀念館

力量之源

今年是平江起義90週年,

這場震撼全國的起義,

深遠的影響著抗戰。

從平江起義開始,

平江先後有8萬名青壯年參加工農紅軍,

為中國革命貢獻出三支紅軍主力部隊,

其中被追認為革命烈士的就有2.1萬多人,

佔湖南全省烈士的五分之一。

平江起義建立了紅五軍

和平江縣工農兵蘇維埃政府,

開創了湘鄂贛革命根據地。

掛肚又牽腸 平江我的鄉——致敬那場永不妥協的抗爭

▲ 平江縣警察部隊繳獲的日軍軍旗

血性之源

1944年12月22日子夜,

平江縣警察局局長單先麟

率領縣警察大隊和平江西鄉抗日自衛隊

二三百餘人在平江縣浯口的黃棠設下埋伏。

12月23日清晨,

60多名日軍押送3輛滿載軍用物資的馬車進入埋伏圈。

經過激烈的戰爭,單先麟部擊斃小林興吉祥少佐大隊長以下官兵30多名,繳獲軍用物資若干。

特別是從小林興吉祥身上繳獲了這面日軍軍旗。

是到目前為止,湖南全省徵集到的唯一一面。

在全國也是極為罕見。

它既是日本帝國主義當年在侵華戰爭中不可抵賴的罪證之一,

也是平江人民抵禦外侮、英勇抗敵的一個有力見證。

掛肚又牽腸 平江我的鄉——致敬那場永不妥協的抗爭

鍾偉將軍

掛肚又牽腸 平江我的鄉——致敬那場永不妥協的抗爭

亮劍中李雲龍的原型

將星之源

平江是全國第四大將軍縣,

1955年授銜時,有平江籍將軍52名,

其中上將4名,中將10名,少將38名;

1965年授銜少將9名,共61名。

上圖中的鐘偉將軍,

電視劇《亮劍》中李雲龍人物原型,

稱為“中國的巴頓”!

湖南人堅韌的 “犟”勁和血性,

在抗日戰爭時期展露無疑,

平江人吃得苦、霸得蠻、不怕死、耐得煩的秉性,

使平江在中國抗戰歷史上再一次證明了其在中華民族面臨危亡時的剛強與血性、堅韌與擔當!


二、寫在紀念平江起義90週年之際

平江,生我養我的地方。浸潤著這座城市紅色氣息,2014年我參軍入伍,多年後,當我再次走在這座城市中,身臨其境感受它的變化、發展、進步時,還是不禁想起了90年前那石破天驚的一刻……

掛肚又牽腸 平江我的鄉——致敬那場永不妥協的抗爭

清楚地記得這還是多年來第一次返回家鄉。傍晚,獨自漫步在汨羅江河畔,聽著林依倫演唱的《好夢醉平江》,內心的歸屬感、幸福感油然而生,正如歌詞中所唱的一樣:還是在這老地方,我看見了你的目光,多少次掛肚又牽腸夢裡回家鄉……心情亦是如當年般激盪,流光溢彩的碧譚大橋、熱鬧繁華的天嶽廣場、碧水微瀾的汨羅江,還有臉上洋溢著歡笑的鄉民,無一不讓我流連忘返。不經意間,來到了那座硃紅碧瓦的紀念館前,我思緒良久,卻久久不能平靜。

掛肚又牽腸 平江我的鄉——致敬那場永不妥協的抗爭

平江這座小城,照論起革命資歷,可其實一點也不“小”。1928年7月22日,平江爆發了威撼鄂贛、聲震全國的平江起義。從那一天起,平江就從一個籍籍小城,響徹天地!尤記得在部隊裡時,看到報紙上曾說的一句話:“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要以史鑑今,啟迪後人”。是啊,切身感受著平江這些年的發展變化,正應了我在部隊時一篇日記中所寫:“傳承革命精神是一場沒有終點的接力,這種精神瑰寶,猶如不熄的燈火,溫暖照亮著我們這一代人的心田;他更像高揚的旗幟和民族豐碑,引領著我們闊步向前。”

掛肚又牽腸 平江我的鄉——致敬那場永不妥協的抗爭

從小,我便一次次路過這座莊嚴的建築,那會兒的我,不懂得什麼大義,更不懂得理想,只看到凡是過往的人,無一不會放慢腳步,輕聲細腳,目光虔誠,長輩們說,那裡,有平江最敬佩的一群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入學、入伍。我漸漸地好像明白了為何他們會有當年的舉動,一如現在的我。

掛肚又牽腸 平江我的鄉——致敬那場永不妥協的抗爭

90年前的那場起義之後,陸陸續續有20萬平江兒女血灑疆場。在那些個風雨飄零的的日子裡,是他們給平江帶來了希望;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危難時刻,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鋼鐵長城;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他們拋開一切,義無反顧,挺身而出。

掛肚又牽腸 平江我的鄉——致敬那場永不妥協的抗爭

90年風雨兼程,我們不會忘記這感天動地的犧牲。櫛風沐雨九十載,浩氣長存貫千秋。翻開歷史畫卷,先烈波瀾壯闊的革命史、艱苦卓絕的奮鬥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銳意創新的發展史,一一映入眼簾,矗立起一座座不朽的豐碑。而一如這座小城裡的這座建築,遍佈全國的同時,也在不斷提醒著人們,那些歷盡坎坷的歲月,不能忘也不敢忘,它凝結了無數革命前輩的血和汗、凝結了無數革命經驗的智慧光芒,雖歷經近一個世紀的風風雨雨,但這段歷程本身就是我們要繼承和弘揚它的理由。

掛肚又牽腸 平江我的鄉——致敬那場永不妥協的抗爭

通讀歷史,我常想,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總歸是需要些氣節,需要些精神的。這些精神是我們向上向善的動力,是文明發展不可或缺的基因。“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要以史鑑今,啟迪後人”。其實,傳承革命精神正是一場沒有終點的接力,這種精神瑰寶,猶如不熄的燈火,溫暖照亮著我們這一代人的心田;更像高揚的旗幟和民族豐碑,引領著我們朝著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闊步向前。此時,我想幾個詞最能概括我的想法,“榜樣”、“脊樑”、“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