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人既擁有金錢又擁有時間?

水木京華


反正不是我。

政治經濟學把這類人稱為食利階層,即那些擁有不動產、股票、有價證券、票據,僅僅靠利息、股息、地租(房租)就能獲得穩定的甚至不斷擴大的現金流的人。老馬很看不起這類人,稱之為“寄生蟲”,但社會上又確實有這樣的人存在。

現在看來,這批人之所以有閒,是另外有人在給他們忙著。證券公司基金經理,上市公司經營層,銀行,租客,也就是說,他一個(家)人閒一堆人忙。

至於說有錢又有閒的是些什麼人,大體有這幾類:改革開放第一代創業者,有了積累而年齡又大了,找不到合適的項目又想讓錢生錢,於是就把錢交給專門的人去幫著打理,或買房出租。國家給個人金融資產入市機會,出現理財產品,有些人專門熱衷於此業,證券成了獲利工具。富二代不想或者就沒本事操持家業,為讓自己繼承的財富保值增值,走進食利階層。還有就是城市拆遷安置一夜鉅富,當起了房東。

這些人的存在,也是社會發展產物,是整個社會富起來的表現,有合理性,但對勞動階層的負面影響也不容忽視,在人類的財富分配史上,資本和勞動分化的強勁趨勢一直未曾真正減弱過,除了戰爭爆發時期,大部分發達國家的不平等程度都在穩步增長,且愈來愈快。應引起重視。


布衣吳新建


有錢又有閒的是老年人

廣場舞大媽的錢袋子

浙江 90 後小夥方惠就瞅準了廣場舞大媽的錢袋子。創業的契機來自一次閒聊,當時同伴說起自己的媽媽是廣場舞領舞,領舞的職責是,自己要先從網上學會跳舞再帶領大家跳。

但是同伴的媽媽對電子設備完全不感冒,於是同伴每次回家,都要幫媽媽把舞蹈教學視頻下載到電腦、再轉到移動設備上,有時候還要轉格式、剪輯長短等等,操作異常麻煩。

不久方惠去美國做交流,當時有個項目就是關於讓父母把互聯網的應用用起來,有感於彼時廣場舞席捲全國、衝向世界的架勢,方惠覺得很有必要通過互聯網幫助媽媽輩的學習廣場舞。

有錢又有閒的老年人,是藍海還是荒漠?

“一位廣場舞大媽曾經告訴我們,如果她跳的足夠快,她的孤獨就追不上她。”

為了印證自己想法的可行性,方惠還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專門做了一份詳盡的中國廣場舞調研報告,在方惠看來,“廣場舞大媽 “是我們這個時代神奇的存在,她們 “上可買黃金攪局華爾街,下可做配送搞定 O2O,出可佔領紅場盧浮宮時代廣場,入可讓神曲火遍大江南北。”

而他們的神奇更在於,隱形的消費能力。去年就有銀行理財業務員混進廣場舞隊伍,在大媽中間搞定 500 萬元大單的新聞。

考慮到廣場舞人群的特點,方惠和團隊放棄了做網站和 APP 的想法,專做面向廣場舞群體的平板電腦。

夠不著的鑰匙

從設計來說,方惠和同伴不斷給平板做減法,專注廣場舞的點,使用起來算得上便捷。定價來說,699 元的價格對於買身舞蹈服動輒幾百元的大爺大媽們來說,也不是承受不起。

但遺憾的是,產品從去年5月 上線,並沒有達到理想中的場景,在為這款名為 “大福” 的平板電腦開設的淘寶店中,幾個月來訪問者寥寥,成交記錄也很慘淡。

倒是線下賣出去的一些,大爺大媽的反饋都還不錯。但是對於一個年輕創業團隊來說,經驗不足、人脈不夠,又趕上這一輪悽風掃落葉的資本寒冬。所以並沒有多餘的力量去鋪設線下渠道。

市面上也有不少產品是指向子女的,但是按照中國人的傳統經驗,給父母送個電子產品,似乎遠不如保健品、水果、保暖內衣來的簡單直接。

大爺大媽不是沒錢,但創業企業不可能像銀行理財或房地產企業那樣財大氣粗搞地推,所以方惠最終的總結是,互聯網時代老年市場的關鍵在於分發,不是需求的問題,也不是錢的問題,關鍵在於產品和老年消費者之間至今仍不存在的平臺的搭建問題。

年輕人關心的產品設計是不是完美,用戶服務是不是到位,在同大爺大媽們搭上線之前,似乎都是偽命題。

有錢又有閒的老年人,是藍海還是荒漠?

而這個平臺的建成,需要時間、資本以及大量的人力去養成老年人的消費習慣。通過調研,方惠觀察到是,現階段針對廣場舞群體來說,最有效的方法是搞定廣場舞團隊中的領舞,就像一首新曲子的傳播一樣,一旦領舞覺得這個東西好,示範效應相當明顯。

像他的 “大福” 平板,領舞覺得好推薦給周圍的舞伴,購買行為就很好促成。互聯網時代的智能產品,要倒騰到老頭兒老太太手裡,最有效的方法仍是遵循舊的傳統。

在老年人消費市場,找到準確的意見領袖,往往是那把最關鍵的鑰匙。這讓方惠看到機會的同時、也倍覺苦惱:這真的是個大工程。

不是 “difficult”,是 “impossible”

出生在典型 “421” 家庭的朱英楠 David 運作過一個慈祥貓的項目,主打老年電商導購平臺。

David 有著典型的精英光環,10 歲出國,哥大畢業,23 歲進入高盛。涉足老年創業完全是家人的一次生病給他的觸動。

過了幾年光鮮的精英生活,習慣用錢表達孝心的 David 發現,生命中最重要的幾位老人在漸次老去,而身邊飛速前進的大時代,好像把老年人群體拋下了。

他決定創業,目標定的很大,也很真誠:讓老人在我們的幫助下也可以分享到互聯網大時代的紅利,讓我們的孝心能夠更簡單便捷的傳達給家人,改善我們這一代人和父母老人的關係。

慈祥貓試圖做老人用品和服務領域的垂直電商平臺,幫助年輕人快速挑選適合長輩的健康、娛樂、出行、理財等方面的產品和服務。

但幾乎沒怎麼經歷過失敗的他卻在這次 “all-in” 了全部情感和精力的創業項目中遇到了波折,歷時半年,他的慈祥貓團隊宣佈解散。

有錢又有閒的老年人,是藍海還是荒漠?

關於原因,David 給出的答案是,老年人市場看上去規模龐大,但是也 “僅是看上去”。除了智能產品依賴性弱這個硬指標,在互聯網熱潮中迎來暮年的老人們經歷了物資最為緊缺的年代,節儉與其說是習慣,不如說是本能。

David 說起有次全家去臺灣旅行,回家的時候發現奶奶的行李箱鼓得變了形,他打開看,發現奶奶把全程用的酒店的衛生紙都裝了進去。

每年春節回家,David 都包幾個萬元大紅包給家裡的老人,但沒過幾天,奶奶就把這筆錢換成連號人民幣,以壓歲錢的方式給他,希望他一年順利平安。

“這樣的老人,你讓他們打開個 APP,為自己消費?”

在一腔熱血慢慢冷掉之後,David 對老年市場有了更理智的思考,也見了許多志同道合的夥伴及投資人,關於通過互聯網改善老年人生活質量的想法,大家都認可,也期望成功。但通過互聯網讓老年人掏錢


帶你去樂


房地產造就了一大批頂級富豪,倒騰幾套房子,利潤幾百倍,這讓工薪簇望塵莫嘆。有個做中介的,沒有學歷,沒有背景,就是反覆轉手房屋,十多年下來,別墅豪車全有了,過上了有錢又有閒的生活。才三十多歲,上午牽著狗散步,下午混跡棋牌室,晚上瀟酒KTV。

還有郊區、城中村的拆遷戶,急吼吼的城市擴張,從原先攏著袖子的菜農,華麗轉身"翻身農奴把歌唱"。他們補償的拆遷款,這輩子也花不完,每天紙醉金迷,醉生夢死。他們沒有理想和追求,兩耳不聞窗外事,虛度年華。

按照辨證法:有錢就沒閒,有閒會沒錢,有些人沒閒也沒錢。在摸著石頭過河的年代,產生這批畸形的怪胎,完全違背了社會進步的規律,脫離了勤勞致富、勞動光榮的宗旨,導致了笑貧不笑娼的病態。


秋平171152879


有大量空閒時間和自由的人不一定全都是有錢人。比如我,我沒有出去工作,也沒有收入,家庭經濟狀況差。我並不自由也不閒,我沒錢又有危險,你說有沒有人願意幫助我?

有錢又有閒的人也可能是有錢人的情夫情婦小白臉小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