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人既拥有金钱又拥有时间?

水木京华


反正不是我。

政治经济学把这类人称为食利阶层,即那些拥有不动产、股票、有价证券、票据,仅仅靠利息、股息、地租(房租)就能获得稳定的甚至不断扩大的现金流的人。老马很看不起这类人,称之为“寄生虫”,但社会上又确实有这样的人存在。

现在看来,这批人之所以有闲,是另外有人在给他们忙着。证券公司基金经理,上市公司经营层,银行,租客,也就是说,他一个(家)人闲一堆人忙。

至于说有钱又有闲的是些什么人,大体有这几类:改革开放第一代创业者,有了积累而年龄又大了,找不到合适的项目又想让钱生钱,于是就把钱交给专门的人去帮着打理,或买房出租。国家给个人金融资产入市机会,出现理财产品,有些人专门热衷于此业,证券成了获利工具。富二代不想或者就没本事操持家业,为让自己继承的财富保值增值,走进食利阶层。还有就是城市拆迁安置一夜巨富,当起了房东。

这些人的存在,也是社会发展产物,是整个社会富起来的表现,有合理性,但对劳动阶层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在人类的财富分配史上,资本和劳动分化的强劲趋势一直未曾真正减弱过,除了战争爆发时期,大部分发达国家的不平等程度都在稳步增长,且愈来愈快。应引起重视。


布衣吴新建


有钱又有闲的是老年人

广场舞大妈的钱袋子

浙江 90 后小伙方惠就瞅准了广场舞大妈的钱袋子。创业的契机来自一次闲聊,当时同伴说起自己的妈妈是广场舞领舞,领舞的职责是,自己要先从网上学会跳舞再带领大家跳。

但是同伴的妈妈对电子设备完全不感冒,于是同伴每次回家,都要帮妈妈把舞蹈教学视频下载到电脑、再转到移动设备上,有时候还要转格式、剪辑长短等等,操作异常麻烦。

不久方惠去美国做交流,当时有个项目就是关于让父母把互联网的应用用起来,有感于彼时广场舞席卷全国、冲向世界的架势,方惠觉得很有必要通过互联网帮助妈妈辈的学习广场舞。

有钱又有闲的老年人,是蓝海还是荒漠?

“一位广场舞大妈曾经告诉我们,如果她跳的足够快,她的孤独就追不上她。”

为了印证自己想法的可行性,方惠还用了几个月的时间专门做了一份详尽的中国广场舞调研报告,在方惠看来,“广场舞大妈 “是我们这个时代神奇的存在,她们 “上可买黄金搅局华尔街,下可做配送搞定 O2O,出可占领红场卢浮宫时代广场,入可让神曲火遍大江南北。”

而他们的神奇更在于,隐形的消费能力。去年就有银行理财业务员混进广场舞队伍,在大妈中间搞定 500 万元大单的新闻。

考虑到广场舞人群的特点,方惠和团队放弃了做网站和 APP 的想法,专做面向广场舞群体的平板电脑。

够不着的钥匙

从设计来说,方惠和同伴不断给平板做减法,专注广场舞的点,使用起来算得上便捷。定价来说,699 元的价格对于买身舞蹈服动辄几百元的大爷大妈们来说,也不是承受不起。

但遗憾的是,产品从去年5月 上线,并没有达到理想中的场景,在为这款名为 “大福” 的平板电脑开设的淘宝店中,几个月来访问者寥寥,成交记录也很惨淡。

倒是线下卖出去的一些,大爷大妈的反馈都还不错。但是对于一个年轻创业团队来说,经验不足、人脉不够,又赶上这一轮凄风扫落叶的资本寒冬。所以并没有多余的力量去铺设线下渠道。

市面上也有不少产品是指向子女的,但是按照中国人的传统经验,给父母送个电子产品,似乎远不如保健品、水果、保暖内衣来的简单直接。

大爷大妈不是没钱,但创业企业不可能像银行理财或房地产企业那样财大气粗搞地推,所以方惠最终的总结是,互联网时代老年市场的关键在于分发,不是需求的问题,也不是钱的问题,关键在于产品和老年消费者之间至今仍不存在的平台的搭建问题。

年轻人关心的产品设计是不是完美,用户服务是不是到位,在同大爷大妈们搭上线之前,似乎都是伪命题。

有钱又有闲的老年人,是蓝海还是荒漠?

而这个平台的建成,需要时间、资本以及大量的人力去养成老年人的消费习惯。通过调研,方惠观察到是,现阶段针对广场舞群体来说,最有效的方法是搞定广场舞团队中的领舞,就像一首新曲子的传播一样,一旦领舞觉得这个东西好,示范效应相当明显。

像他的 “大福” 平板,领舞觉得好推荐给周围的舞伴,购买行为就很好促成。互联网时代的智能产品,要倒腾到老头儿老太太手里,最有效的方法仍是遵循旧的传统。

在老年人消费市场,找到准确的意见领袖,往往是那把最关键的钥匙。这让方惠看到机会的同时、也倍觉苦恼:这真的是个大工程。

不是 “difficult”,是 “impossible”

出生在典型 “421” 家庭的朱英楠 David 运作过一个慈祥猫的项目,主打老年电商导购平台。

David 有着典型的精英光环,10 岁出国,哥大毕业,23 岁进入高盛。涉足老年创业完全是家人的一次生病给他的触动。

过了几年光鲜的精英生活,习惯用钱表达孝心的 David 发现,生命中最重要的几位老人在渐次老去,而身边飞速前进的大时代,好像把老年人群体抛下了。

他决定创业,目标定的很大,也很真诚:让老人在我们的帮助下也可以分享到互联网大时代的红利,让我们的孝心能够更简单便捷的传达给家人,改善我们这一代人和父母老人的关系。

慈祥猫试图做老人用品和服务领域的垂直电商平台,帮助年轻人快速挑选适合长辈的健康、娱乐、出行、理财等方面的产品和服务。

但几乎没怎么经历过失败的他却在这次 “all-in” 了全部情感和精力的创业项目中遇到了波折,历时半年,他的慈祥猫团队宣布解散。

有钱又有闲的老年人,是蓝海还是荒漠?

关于原因,David 给出的答案是,老年人市场看上去规模庞大,但是也 “仅是看上去”。除了智能产品依赖性弱这个硬指标,在互联网热潮中迎来暮年的老人们经历了物资最为紧缺的年代,节俭与其说是习惯,不如说是本能。

David 说起有次全家去台湾旅行,回家的时候发现奶奶的行李箱鼓得变了形,他打开看,发现奶奶把全程用的酒店的卫生纸都装了进去。

每年春节回家,David 都包几个万元大红包给家里的老人,但没过几天,奶奶就把这笔钱换成连号人民币,以压岁钱的方式给他,希望他一年顺利平安。

“这样的老人,你让他们打开个 APP,为自己消费?”

在一腔热血慢慢冷掉之后,David 对老年市场有了更理智的思考,也见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及投资人,关于通过互联网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想法,大家都认可,也期望成功。但通过互联网让老年人掏钱


带你去乐


房地产造就了一大批顶级富豪,倒腾几套房子,利润几百倍,这让工薪簇望尘莫叹。有个做中介的,没有学历,没有背景,就是反复转手房屋,十多年下来,别墅豪车全有了,过上了有钱又有闲的生活。才三十多岁,上午牵着狗散步,下午混迹棋牌室,晚上潇酒KTV。

还有郊区、城中村的拆迁户,急吼吼的城市扩张,从原先拢着袖子的菜农,华丽转身"翻身农奴把歌唱"。他们补偿的拆迁款,这辈子也花不完,每天纸醉金迷,醉生梦死。他们没有理想和追求,两耳不闻窗外事,虚度年华。

按照辨证法:有钱就没闲,有闲会没钱,有些人没闲也没钱。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年代,产生这批畸形的怪胎,完全违背了社会进步的规律,脱离了勤劳致富、劳动光荣的宗旨,导致了笑贫不笑娼的病态。


秋平171152879


有大量空闲时间和自由的人不一定全都是有钱人。比如我,我没有出去工作,也没有收入,家庭经济状况差。我并不自由也不闲,我没钱又有危险,你说有没有人愿意帮助我?

有钱又有闲的人也可能是有钱人的情夫情妇小白脸小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