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風有多重要?美術家、攝影家、作家爲什麼要不定期地外出採風呢?

柳侍墨


對於美術家,攝影家,作家來說,採風無疑是很重要的,採風可以說是他們創作靈感的來源。

在我看來,採風就是走出書齋,走出畫室,到大自然中去看看,不光是尋找創作的素材,也是為了沉澱。去經歷人和事,去增加閱歷,所以說,作為攝影家,畫家和作家都要不定期地出去採風。

第一,對於攝影師來說,採風是經常性的,因為攝影不能靠想象,是對真實場景的反映,人物和景物都是真真實實地呈現在眼前的。


(人物攝影)

第二,畫家對於畫家來說,外出採風就是寫生,體會自然的氣息,體驗人們不一樣的生活,然後用畫筆表現出來,在採風的過程中,一個景物,一個人物都是畫家加以發揮的素材。


(人物畫)

第三,對於作家來說的話,採風那是靈感的直接來源了,寫作不能是待在家裡想,見得少,視野不開闊,自然出不來作品了。所以,採風是必須要的。
(作家採風)

所以,不定期的採風是藝術家們充電的時刻,是他們豐富自己的時間,因此,採風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對此,你的觀點是什麼呢?歡迎留言,感謝關注!


鐵匠的頭髮


對於美術家、攝影家、作家而言,採風不僅重要,而且是相當重要。

我們經常聽人說: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

而採風,就是這裡所說的“生活”中的一部分。



對於攝影、美術愛好者而言,可以帶著模特,外拍、寫生。

以自然的廣博,襯出模特的美麗。

或是觀摩攝影、美術作品的相關展覽,從他人的作品中汲取知識。




對於寫作愛好者而言,親近自然,更利於激發靈感。

我們講,靈感是創作的源泉。

寫作,要求作者必須以“坐下來”,“靜下心”的方式創作。

若只是悶頭寫作,久而久之,無異於閉門造車。

而採風呢,不僅可以舒緩神經,也可以舒暢心情。

心情好了,創作起來才更順手。

所以,採風對於寫作愛好者而言,是有好處的。


柳侍墨


馬克·圖南特《原野的沉思》

藝術來源於生活,藝術來源於大自然。無論是從事攝影還是繪畫還是文學創作,藝術家只有投身於火熱的豐富多彩的生活,投身於廣闊的美麗無垠的大自然,才有可能創作出感人的具有強大生命力的作品。藝術工作者到戶外採風就是投身生活體驗生活為創作尋找靈感和素材的重要一環。


《平凡的世界》劇照



已故著名作家路遙當年為創作《平凡的世界》,曾到當地的煤礦住了幾個月,多次穿著礦工服,戴著安全帽,和礦工們一同下井挖煤,真實體驗礦工的工作生活。他還到當地農村,和農民吃住在一起,坐在炕頭促膝長談,到地裡鋤草栽苗,瞭解地方風土人情等等,積累了大量第一手資料,唯其如此,才成就了《平凡的世界》這樣一部感人至深的偉大作品。

法國十九世紀繪畫大師熱羅姆的藝術成就主要得益於他一生中兩次到近東地區的遊歷。在這兩次較長時間的遊歷中,他詳細瞭解了近東包括埃及、土耳其、黎巴嫩等國家的風土人情,並以大量油畫藝術地表現出來,被譽為“一個外國人藝術表現近東地區的最偉大的畫家”。

我國當代著名畫家羅中立為創作《父親》這幅油畫,三次到《父親》原型鄧開選老人的家鄉大巴山地區實地採風,體驗生活,最後他帶著滿滿的感情創作完成了《父親》這幅傑作。

羅中立《父親》


可以說,走出書宅、畫宅、影宅,到生活中自然中採風,是藝術家不可或缺的選項,也是藝術家創作靈感的源泉。雖說網絡時代也有一些人在宅子裡創作出了暢銷熱銷作品,但這樣的“藝術品”一般地講,生命力是不會長久的。


誰憐一燈影


《大千世界,廣釆時風》謝謝悟空邀請,採風對作家美術家等藝術家是至關重要的,採風這個詞過去叫體驗生活,五彩斑斕的生活和大千世界,是藝術家創造的源泉,由其是小說家,如你看賈平凹的《廢都》,小說中有個書法名家,作家對他的細膩描寫,都來源於西安的書畫市場,那時的賈平凹正在寫書法,經常去了解書畫行情,一方面採風各種藝壇人物,一方面瞭解書法市場動態,可謂一箭雙鵰。諾獎得主莫言也是這樣,他為了寫好《豐乳肥臀》,採訪了許多當地老人,瞭解許多傳教士在膠東的故事。

百年前的山水畫家大都宗法南北畫法,也有部分畫家是提倡“師法自然”,象‘’搜盡奇峰打草搞‘’,就是到真山真水林泉山川中去採風。五十年代文藝界提倡深入生活,大畫家錢松嵒,李可染,趙望雲等都去體驗生活,這兩天拍賣的李可染《井崗山》山水圖,正是後來李老到江西採風所畫。攝影家吳印鹹等人也是扛著相機,走遍祖國各地,採風大江南北,照出許多光彩奪目的作品。西方的油畫大師們也不是閉門造車,除了喬爾喬內的《躺著的維那斯》,姿態造型接近他的老師提香那幅《維那斯》,但他在處理裸體人物的背景,還是有自己的創意。總之,採風和體驗生活,是藝術家發現題材,創作新作的陽光大道。











長江39563631


藝術源自於生活,但卻高於生活!

因為藝術經過了加工與提煉,讓藝術的美與靈動躍然紙上,讓人份來分享作品,感受提煉的生活與實踐。

採風是為了更真實表現藝術生活的最重要的途徑,是最接地氣的辦法,實用又實在,效果與效率高,對指導藝術創作意義很大。有采風實踐,藝術作品才會有靈有肉,充滿美的享受,閉門造車的藝術品缺乏應有的靈魂與美的藝術魅力,有時是一種病態美。

實踐出真知。

我們既不能誇大採風的絕對重要與意義,也不能少覷它對藝術創作中給人們帶來的絢麗多彩的生活感受,讓這種感受能更好地在藝術作品中充分發酵釀造。





彭斯斯


這個不定期採風倒不是絕對,不過能看作一種思路吧。

從繪畫方面理解,這門藝術就是就是採用獨特手法展現美的世界,大自然絢麗多姿,自然是靈感的源泉,採風能讓繪畫者在貼近自然的同時開闊視角,貼近自然,培養敏感度,激發靈感。

面對自然,對於構圖,刻畫,表現手法等等都有不小的鍛鍊。

對於攝影來說,除了風光攝影,其他領域倒不一定,想通的點在於嘗試不同題材,防止固定視角和思維模式

紀實攝影師有時候會嘗試寫真拍攝,人像攝影師也會去拍風光片

就像我,拍視頻的,非常想嘗試野生動物紀錄片,一樣的道理。


攝像liy


“採風”聽起來是一個很有詩意的詞語,它只不過是對文藝創作者業餘活動的一個專業術語;美術家、攝影家、作家為什麼要不定期的外出採風呢?

美術家、攝影家、作家這些文藝創作者從事過多的是腦力勞動,所謂勞逸結合、身心不至於疲憊,外出採風,好像是在取景,激發創作靈感,確切的說就是一種放鬆心情的說法,比如,上班族叫外出旅遊或踏青。




詩夜城主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本意不是說這些採風的事情,但是我個人認為,和採風的事情是息息相關的。

古今中外的藝術名著,為什麼能夠流傳青史?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能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共鳴,那什麼樣的作品才能引起共鳴呢?當然是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相關聯非常緊密的事情,單從這個方面來說,出去採風,能夠更貼近生活體驗人民群眾的真實生活。

採風一方面是找靈感,另外一方面是讓自己的作品更加貼近生活,顯得有血有肉。對於廣大的人民群眾而言,如果作品離自己的現實生活太遠,那基本上對於我們來說是不感興趣的。反之而言,假如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雖然說有藝術加工的成分,但是我們看起來和自己的生活場景非常熟悉,那都會引起大家的興趣,整個作品也就得以迅速的傳播。

以前的詩人和文人墨客,都喜歡到外面去遊山玩水,在遊學當中尋找自己的靈感,這種做法一直流傳了下來,這充分證明了,一部好的作品,是不可能閉門造車能完成的。

閉門造車創作出來的,不能叫作品,更多的只能說是自己的臆想,唯有真實的經歷過,才能真正讓我們大家都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產生一種代入感,最終成為流傳於世的佳品。


醉美鄉野


採風是生產多巴胺的方式。多巴胺讓人快樂,推動創作的靈感。

採風的一些優點:

1. 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採風是滿足社交的需要。

2. 逃避現實生活,暫時放下苟且。

3. 新場景增加自己作品的豐富性。

所以要不定期的去採風。


匡展宇


採風有多重要?美術家、攝影家、作家為什麼要不定期地外出採風呢?

不知道這些“家”的感受,俺只是覺得采風是不斷髮現身邊的美,不斷沉澱自己的心靈,也是一種生活的體驗。


但是,與攝影不同的是,畫家和作家可以有更多的想象力,而攝影作為瞬間的藝術,是需要等待和機遇的,畫面一閃而過,美術家和畫家可以憑印象完成作品,而攝影家如果沒有抓拍成功就只能從新開始了。
無論哪種採風,對美的認知,對愛的詮釋,對人生百態的理解是想通的。所以,要是沒有了靈感,不妨去採風,要是沒有了進步,不妨去採風,要是不曉得拍(畫\\寫)啥,不妨去採風,也許你會得到大自然的恩惠或者心靈感應而創作出不凡的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