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有的人在親人去世後感覺不到難過的心情?

杜耀雨


我簡潔的回答一下這個問題。舉一個例子來說明一下:一個80歲的老媽媽去世後,兒孫的表現一一老媽媽住在鄉村,孫子們同父母在城市長大,與奶奶聚少離多,好似與奶奶是淡淡的親戚關係,奶奶去世,不見淚。兒女們是這樣的:有一個兒子特別恨老媽媽,原因是他和媳婦關係不好,因這媳婦是老媽媽同媒婆都贊同了才促成的一段姻緣,開始幾年兒子與媳婦關係尚可,兒子對老媽媽也還好,兒媳關係破裂,兒子兒媳全恨老媽媽,老媽媽去世後它們硬擠都擠不出一滴淚。另外一個兒子,眼中只看見老媽媽不捨得吃不捨得穿,一分一釐省下錢來幫助下面的兒孫,怕拖累兒孫,有病了也不捨得“破費”看醫生,一生一世,每件事都顯出偉大的母愛,兒子看在眼裡銘記於心,媽媽去世後,他的心都碎了,心裡一遍遍唸叨“苦命的媽媽兒子對不起你”那眼淚如斷線的珠子。老媽媽這位親人去世後,落淚難過的少,心在泣血的人有,只有這後一個兒子。由此,人心的善惡表露得分明。我所看到親人去世後的幾件事裡,一大堆親人裡傷心難過的只佔少數。


雨巷紀實


父親得肝癌七個月後走了,那時我還沒出嫁,治療過程,我都陪著,最後一個月,我關了店門,在老家陪著,走的前兩天,我幫他乾洗了頭髮,他躺著,我不知道,生命那麼脆弱,要走了就那麼快,那晚父親走了,我站在那兒,沒有哭,全身發抖,看著家人忙碌,放在家裡幾天,我就那樣坐在他身邊,握著他冰涼的手,心酸淚流不止,送他上山,在山上,無聲的淚流半小時多,父親,最愛我的父親走了,再也沒有父親了,父親將在這房子裡住下了,三年後,女兒她爸突然在外地出車禍走了,當我冒著大雨趕過去,深一腳淺一腳趕到殯儀館,卻不能看到他,那夜,我走了那個小縣城一個遍,我要找到他,在哪個角落裡,不停地打著那個電話號碼,多希望聽到他的聲音,證實那不是真的,隨我在那個陌生的城市,內心不停地哭喊,希望他的出現,可是依然沒有,第二天在那個殯儀館的冰棺裡,看到了那個冰凍的他,那個痛,無法言說,心被狠狠捅著,除了淚水愛恨交織,想打他,抽死他的心都有,怎麼可以這樣對我?我無力承受這一切,可是我沒辦法,我還得幫他買那些該買的,我不能再讓他穿著雨鞋上路,八年了,想到那天,我還在哭泣,寫這些的時候,外面正下著雨,以前年輕時下雨,感覺很浪漫,現在下雨,我就不安慌亂,住在這頂層,下雨了,我一般都睡不著,那顆沒有安全感的心,不能表現出來,我要強大如大山,我是女兒的靠山,雨泣泣瀝瀝地下著,猶如我的內心,三年的時間,經歷了父親過世,老公突走,我不長大不堅強都不行了,心還在痛,累還在流,好想大聲哭出來,可是不會。


風鈴139624663


題主的問題讓我想起我人生中第一次面臨親人離世時的場景,那個時候因為工作關係沒有及時接到我母親的電話,導致沒能見到我外公最後一面,對我來說一直是內心深處的遺憾。當時心裡十分難受,這種情緒低落的狀態持續了幾天,在後來的日子裡每當想起也會忍不住落淚。再以後,其他幾個長輩陸續去世,也讓我很難過,但有了之前面對“喪失”的經歷,從心理上我是逐步能夠接受這樣的一個過程。

回到題主提出的這個問題,我覺得一般情況下親人離開我們,本能的會讓我們感到傷心難過,但表現出來的方式會不同。我看到有些人會嚎啕大哭,完全無法接受這一情況,讓人能明顯感受到Ta內心的悲傷;而有些人即便內心十分痛苦,也會強迫自己壓抑在心裡,不在眾人面前表露出來,可能不想讓人看到自己脆弱的一面,所以周圍的人可能無法明顯感覺到Ta內心強烈的情緒波動。我們一般都會通過觀察他人的外在行為來判斷對方的情緒狀態,但只要不在言語或者非言語行為上表達出來,我們就無法確切的感知。

此外,雖然親人的離世會讓我們很痛苦,但痛苦的程度取決於這個親人和我們之間關係的親疏遠近。就像我現在還是無法想象如果父母離開會怎麼樣,一定是無法用言語形容的那種悲傷難過。而其他親朋好友如果過世,雖然也會傷心,但難過的程度則會輕些。總的來說,與我們越是親近、關係親密的家人的離世,對我們的影響會越大。

所以,如果親人去世後不難過,可能是這種難過沒有表露出來,被壓抑了;可能是與這個親人的關係比較疏遠,悲傷的感受不強烈。對此可以結合這個人的一些日常行為狀態再做更具體的判斷。


鵜鶘心理


孩子的太爺爺去世了,今年是本命年,80多歲了,本來是一個退休的老校長,把房子賣了,給孩子的爺爺買了房子,幫著把孫子帶大,老了送到農村去,又在農村死去。

他不止一個孩子,我公公在家排行老大,下面有一個妹妹,兩個弟弟。都有錢!可他們的父親在農村住,連一個家都沒有,寄人籬下,我剛嫁來的時候,聽公公說的,當時買房子錢不夠,老人把自己房子賣了,給我公婆湊錢買的。

現在老人死了,我公公不回來,他在海邊那裡住,空氣好,自己種的地,自己買的車,沒事溜溜,唱唱歌,開開車,聊聊天,養個花,種個菜!

老爺子火化時,他弟弟病病歪歪的來了,八十多歲的人,哭的像個小孩子!

我公公心臟病,五年了,六十多,沒回來,說心臟受不了。我公公早上六點就在朋友圈發了個遊玩的照片,七點多,老爺子不在了。

從住院去世半個月,在醫院看護的是我老公和老爺子的兒子女兒輪班。葬禮都是老爺子的小兒子辦的,其餘的子女協助。我公公,老爺子的大兒子沒露一面,出院後,老爺子的女兒在市裡找了個房子,可第三天就突然死了,聽保姆說,吃完早飯就沒了。。。

我婆婆回來參加葬禮,因為我公公沒來,他的兄弟姐妹對此很有微詞!他們因為金錢還開了一個會,第一次把我婆婆給甩了,我婆婆當時就急了。後開開了,我婆婆說,不要給任何人說你爸爸知道這麼錢的事,我猜,他不回來,是怕沒法交代吧!當初把房子買了,這麼些孫子孫女就看大了我老公,最後自己走了,老人不管了,過河拆橋,我婆婆還說,別給別人說,老爺子買房子是為了買這個房。她太天真啊,別人有我傻?哈,,,老爺子能吃能喝,你心臟病照顧也不費勁啊!當自己小的時候,爹孃是怎麼不捨不棄,哪怕日子再難,把孩子養大,最後竟然說不養就不養。做人可以這樣嗎?

我對老公說了一句,羊有跪乳之恩,你給你爸說,不要有遺憾就好。這是最後一面了。我知道他肯定不說。。。

沒法說,怎麼說,家裡唯一對我好,對我女兒好的大方人走了,,,想想,就覺得老天不公啊,

我沒什麼好說的,我很傻,真的,一個人走到這個地步,怎麼辦?

我老公曾說,我爸媽活三十年,退休金就可以給我300萬,他們是老師,一人一個月五千。你覺得可笑嗎,活著都不會給你做一道菜,死後給我一個沒有生了兒子的媳婦,真是把我當傻子哄了!

我是真的不聰敏,否則,也不會聽我媽的相親,,,嫁人。

我喜歡行動派,我媽媽說我嘴笨,必須找個會說的聰明人,是啊,我老公會說,跟我說,他爸媽孝順,我也信了,我傻傻的以為,婚姻大事不可撒謊,當兒戲!可惜,我這個傻瓜最後認識到已經晚了。

連飯都不會做的婆婆,怎麼十年如一日的照顧癱瘓的婆婆,原來是老爺子自己的退休金請的保姆!

連吃個飯都盯著你,瞪眼的公公,怎麼可能大大方方的照顧老人,給自己的爹早中晚一碗麵條粥!

我看到眼裡,恨自己在心上。萬般都是自己做的!我不怨別人,不怨老天,只恨自己有眼無珠,太傻太傻太傻。媽媽從小說我傻,我真的很傻。

事已至此,我只能看好孩子,照顧好家庭,不管別人如何,努力的做好自己的責任!我就這麼大本事了。

我會告訴孩子,做人要憑良心!

希望天下的好人一生平安!阿尼陀佛


遙遙紅塵嘆


古人云:有淚有聲謂之哭,有淚無聲謂之泣,無淚有聲謂之嚎……意思就是說,哭也分很多種的,有眼淚有聲音的稱之為“哭”,有眼淚沒聲音的稱之為“泣”,沒有眼淚只有聲音的稱之為“嚎”!

其實,親人去世後面無表情,不悲不哭的人並不代表不傷心,而是過於悲慟刻意去掩飾自己,不想讓別人看到自己脆弱的一面——老虎和獅子是絕對不會把自己最脆弱的腹部暴露在陌生的環境裡,只有豬才會任人宰割,所以那些不悲不哭的人不一定都是鐵石心腸,也有可能就是那些懂得剋制的人,這樣的人人品不會差。說不定他會沒人的時候躲在被窩裡流淚呢?

萬事不可絕對,也有一些身邊親人去世,不悲不哭的,是因為這個逝者活著的時候壞事做絕了,把身邊的人心傷透了,所以他的死對於身邊人來說是一種解脫,所以沒人會為他哭,至少說明這位逝者生前不是好東西。

總而言之,有淚有聲的哭一般是一種悲傷,痛苦情緒的自然流露,一般孩子都會用這種方式來宣洩情緒,如果是成年人,說明他心無城府,做人比較自然,敢哭敢笑,不善於偽裝自己,屬於很單純的那種。

有淚無聲的泣一般就屬於十分悲慟了,大音希聲,大道無形,都到這一步了,多點同情心吧。無聲有淚的嚎,這就是比較虛偽的人了。這樣的人比較做作,虛情假意,沒有誠意,如果沒做什麼虧心事,估計就是那種把別人都當傻逼的人,不值得交往,躲遠點吧


雜談奇異事


前不久,我的一個朋友的父親去世,我前往弔孝,朋友兄弟五人坐在他們父親的遺體前,有說有笑,正在商量出殯的事宜。我有些懷疑他們是不是真的死了父親,在他們的氣氛影響下,我祭奠時的叩首作揖,到孝子謝客的禮儀過程,總覺著悲傷不起來,甚至有些搞笑。坐下來之後,真的就與他們一起說笑起來。朋友講了他們的父親辭世前的種種狀況,包括彌留期間鬧出的趣事,就像說別人家的故事。他說父親享年97歲,也不屈壽了,晚年我們沒有讓他受一點委屈,歸西了也是半喜半憂,哀痛大哭有什麼用,任你怎麼,老人家也不能死而復生了不是?在他們父親遺體最後

停放的三天裡,一切喪葬禮儀照舊,卻沒有那種悲哭哀嚎的氛圍,孝子百無忌諱,與平日一樣招待客人,大家宴席上與吃喜宴並無二致。他們的這種舉動,讓我記起很早以前讀過一位大學教授寫紀念父親的散文,作者寫父親去世後,她作為長女,要求兄弟姐妹都不要悲傷,不要哭泣。大義是,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父親活著的時候做子女的都已經盡到了孝心,能做到的都做到了,沒有什麼對不起老人家的遺憾了,不必哭天搶地,損傷自己的身心,就高高興興地把父親送走吧。

不是有“厚養薄葬”的說法嗎?他們能在親人死後不悲不哭,不是他們心理有多強大,而是他們對逝者生前已經盡心盡責,心裡不存遺憾,活著的人

歡樂地把逝者送走,也不失禮節。想想也是,人們在懷念逝去的親人時,悲傷更多的確乎是來自於內心的愧憾。假若生前並沒有盡心,死後也不悲傷的,那隻能說是冷酷無情了。

網絡圖片


無絃琴5658


親人去世後,不難過,原因有很多,不能一概而論。

1、和TA本來就不親近

如果和去世的親人本身關係就並不親近,親戚可以有很多,但是關係密切,可能就只有那麼幾個,雖然是親人,但只有逢年過節才見面的情況也不是少數。因此,對於這種只有名義上的親人,但是感情不深的人,對方去世,沒有表現出難過的心理,屬於正常。

2、和TA有過節

並非所有的親人都會以親相待,親人之間反目成仇的故事不少,多半和親人之間有過節的,莫不是在感情上受過傷害,就是在金錢上有過糾紛。對於活著的時候,就互相不待見的人,去世後,也不會有太多傷心之情,情理之中。

3、對親情看的很淡

如果本身對親情看的就很淡,在心理上並不依賴親情,對於親情的態度和心態都是很平靜和可有可無的。那麼對於親人的去世,自然也會看的比較淡然。

4、冷漠

並不排除,有的人自身本就對感情沒有需求,無論對待親人還是其他人,都是冷漠相待,哪怕至親的離世,也不會引起TA太大的情緒波動。

5、看破生死

對於生死有著自己的看法和態度,對於生死的理解接近於某些信仰,不同的理解,會讓TA對於生死無常,保持一顆虔誠但平靜的心,在有信仰的人眼中,生或許不是生,死或許也不僅僅會是死。

龍生九子,各有千秋,作為人,也沒有辦法要求所有人對於生死有著相同的看法和表現。並不是不傷心,就是不敬畏生死,就是不懷念逝者。


開火車的老溼機


大家好,我是鹹魚秀秀,我來發表下自己的看法。

哭喪是中國自古以來的喪事的傳統了,用哭的方式來表達對去世親人的哀思。在大多數人心裡,誰哭的越傷心、聲音越大就是對去世的親人越不捨,越思念。身邊就有經常有看到一些人因為親人去世,悲痛到暈厥的。 當然也有不哭的,在傳統意義上這些人是要被世人認做狼心狗肺、大逆不道的逆子的。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家的觀念也在更新,在我看來,哭與不哭情緒發自內心就行。

在世的時候,沒有盡孝,甚至是虐待或者生老病死不管不顧,等到親人去世的時候,為了給自己留張皮臉,哭的死去活來假情假意,這樣的人只能讓人噁心。這樣的哭還不如不哭,除了貓哭耗子假慈悲,不過是給死去的人添堵而已。

有些人,有些悲傷不是全部都寫在臉上或者表達出來的。對於突如其來的傷痛或打擊,可能他們出現暫時性的麻木,不是不傷悲,而是過於悲傷反而不能用正常的方式宣洩出來而已。這樣的人,在生活中有些人因為受到太大的刺激,從此再也說不出話的都有。這樣的人,難道就能理解為他們不在意嗎?



還有些人,他們將對親人的愛,融入到他們在世時的種種關懷中。親人在世的時候不留遺憾,待親人安詳的離開,他們可以用正常的情緒去面對和送別親人。我覺得這才是對親人最好的慰藉。

所有的愛和恨遲早隨著時間的流逝歸於塵土,願今生彼此不留遺憾。上海青雅鐘錶提示您,珍惜眼前人。


鹹魚秀秀


親人去世,沒有不難過的,除非他們有什麼原因,已成仇人。不要說至親的親人了,就是同事朋友鄰居去世,一般人都會有難過或者同情或者悲憫的心思。但是表達或者流露情緒的方式,每個人不一樣,不一定都是大哭大叫、捶胸頓足、茶飯不思、神思恍惚才叫難過。有的人,無論哪種情況,永遠不會在人前落淚。有的人,無論心中多麼波濤洶湧,表面上總是波瀾不驚。有的人,哭起來要死要活,數落起來義正辭嚴,但也許轉瞬即忘,真遇到事情,想到的永遠首先是自己。如果有利益衝突,哪怕是至親的親人,也會針尖麥芒毫釐不讓,更不用說為親人做出稍許犧牲了。難過不難過,他自己知道,外人見到的,也許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並不是全部。所以,一定不要輕易地以表面上的難過與否,去評判一個人是否孝順有良心有同情心、是否不自私重視親情等等。

還有一些人,由於生死觀比較不同,所以表現形式也不會是傳統的那樣。隨著時代的變化,人們的生死觀也在變。我一個朋友,他的父親幾年前生病住院了很長時間後,死亡已不可逆轉,好的醫療條件也不能減輕其無比的痛苦。到最後,僅靠呼吸機維持生命體徵。親人們全都痛苦無比還耗進了無數的時間和情感。最後和醫生討論方案時,在確定生命最多隻能維持這個樣子後,朋友的家人,包括和他父親恩愛了一輩子的他的媽媽,全部同意不再搶救,拔掉呼吸機。他家的至愛親朋搞了個小型追悼會,第二天就安安靜靜地送走了老人。他們這樣做,只是不願意親人受折磨。一個人的痛苦,折磨的是一大群人。我一個朋友的姥姥前幾天去世了,她甚至都沒有回去,一是因為工作走不開,二是她知道姥姥並不在意這些。她姥姥是喜喪,生前兒孫們對她都好,走時無痛苦。週末我們去她家小聚,大家都高高興興的。姥姥在世時,最大的願望,就是兒孫們,包括他們的朋友們,都高高興興健健康康的。

死者已矣,那是人類逃脫不了的歸宿。生者還得活下去,而且還要儘可能好地活下去,這才是最重要的。尊重生命,尊重生命的尊嚴,要更多地善待活著的他人和自己,是最生要的。


世界真的很大


首先要了解哀傷經歷的過程,在休克期,人們不願接受親人離去的事實,麻木、否認,看起來好象平靜,其實內心的痛苦只是暫時壓抑。在心理學上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叫做防禦機制,對於親人的去世不願相信,也不願接受,但同時又不允許自己表現的過於悲傷。也或許當時要處理各種去世後的瑣事,便把這種情緒理智化,生生的壓抑到內心深處。
還有一種心理是對死亡的焦慮和恐懼。當自己的至親去世後,特別是關係很親密的親人,當看到他們的離去,也會引發自己對死亡的焦慮和恐懼,同時也會出現應激反應,進行自我隔離,但是這樣的後果就是會對什麼事都提不起興趣,甚至開始消極厭世,極大影響了平時的工作和學習。
如果是這種情況,就需要在專業心理諮詢師的幫助下做一個哀傷處理,進行心理疏導和干預。
第一,可以通過一些儀式感的方式進行告別,比如自由書寫,為去世的親人寫一封信,和親人進行對話,表達自己的哀思,去和親人進行分別。
第二,進行情感的宣洩。可以採用一些技術手段比如空椅子方式,讓來訪者盡情表達對親人離去的悲傷與不捨,允許來訪者表達自己的難過和痛苦。
第三,進行心理重建。接受人總會要離開,以及活著的意義,重新理解死亡,更加珍惜現在的生活,激發來訪者對好好活著的希望,這也是逝者最大的心願。
第四,讓來訪者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具體做什麼樣的事情,讓自己迅速進入恢復期並回歸正常的情緒體驗。

答者:暖心理諮詢師吳燕

快來關注暖心理頭條號,溫暖你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溫暖世界 ~


分享到:


相關文章: